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实验室研制的高浓碎浆机和浮选脱墨槽研究了国产废旧书刊纸脱墨浆的主要浮选条件.优化后的浮选条件为浆料浓度1.2%,时间6 min,温度50℃,空气流量1.45 m3·h-1(气浆比40%),pH值11.0,进浆流速5.0 m·s-1.在优化的浮选条件下,国产旧书刊纸脱墨浆的白度由67.31%ISO提高到77.01%ISO,白度增值为9.69%,残余油墨粒子浓度由437.84 mg·kg-1减少到175.26 mg·kg-1,脱墨效率达到59.97%.  相似文献   

2.
研究脂肪酶对激光打印废纸的脱墨作用,优化脂肪酶脱墨的工艺条件,并与中性脱墨与碱法脱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激光打印废纸的脂肪酶脱墨优于中性脱墨与碱法脱墨.脂肪酶脱墨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碎浆浓度10%~12%,碎浆温度55℃,碎浆时间40min,酶用量0.03%,浮选时间8min.在适宜的脱墨条件下可使脱墨浆ISO白度达到93.42%,残余油墨面积为O.01%.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脂肪酶用于旧新闻纸脱墨时脱墨浆浓、酶用量、酶作用时间、浮选剂用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在酶的最佳作用pH及温度环境下,采用12%浆浓、100IU/g干纸浆酶用量、30min酶作用时间及0.15%的浮选剂用量可使脱墨浆白度达到51.32%ISO,残余油墨含量达到6.58mm^2/g,脱墨率达到68.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中性亚硫酸盐苇浆的过氧化物漂白。结果表明 ,过氧乙酸 (Pa)的脱木素及漂白效果均优于以钼酸钠为催化剂的酸性过氧化氢漂白。Pa段的适宜工艺条件是 :过氧乙酸用量 1 .2 % ,pH7.0 ,温度 70℃ ,浆浓 1 2 % ,时间 3 0min。后续的碱性H2 O2 漂白 (P)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H2 O2 用量 2 % ,Na2 SO31 % ,MgSO4 用量 0 .2 % ,NaOH/H2 O2 =1 .8,浆浓 1 2 % ,温度 70℃ ,时间 1 2 0min。多段漂白的Q Pa P P程序优于Q Pa P Pa,更优于Q P Pa P(Q段工艺条件 :DTPA用量 0 .4 % ,常温 ,时间 3 0min)。Q Pa P P程序可使中性亚硫酸盐苇浆的白度达 81 % (d/o)。  相似文献   

5.
利用一个容积为15L的实验室高浓碎浆机研究了碎解参数对废纸碎解和油墨粒子不可逆再沉积的影响。实验原料包括ONP和OMG,实验在不同的浆料浓度和不同的转速条件下进行。碎解曲线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碎解模型与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经过一定的碎解时间,油墨粒子被碎化,细小的油墨粒子很容易进入纤维细胞腔内(微胶囊化),形成不可逆再沉积的油墨粒子。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拟探究方法,在有纤维和没有纤维存在的水性油墨体系中,研究3种金属离子及其不同使用量下,水性油墨胶体稳定性。结果显示,水性油墨的平均粒径为154.0nm,热不稳定;在2种系统中,3种金属离子对水性油墨胶体稳定性都有显著影响,钙离子、镁离子能使水性油墨粒径增大几十倍,pH略微减小,电导率增加;仅需要1/10的钙离子或镁离子浓度,铝离子就能使水性油墨粒子的粒径增大300倍,pH明显降低。纤维的存在能够稍微增加体系的pH和电导率。电镜照片显示,金属离子的加入可以减少纤维对油墨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连二亚硫酸钠用于OCC纸浆轻度漂白中相关工艺参数对纸浆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OCC纸浆连二亚硫酸钠漂白的主要因素是连二亚硫酸钠的用量,其次是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而浆浓对漂白效果的影响最小.连二亚硫酸钠漂白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连二亚硫酸钠用量为1.5%,浆浓为12%,漂白温度为70℃,漂白时间为60min,EDTA用量为O.5%,pH值为5~6.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漂后纸浆的亮度值可达到69.11(CIE L*),较OCC未漂浆提高了3.18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毛竹爆破浆H_2O_2漂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毛竹爆破浆 (SEP)的H2 O2 漂白工艺 ,实验表明漂白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漂白温度 80℃、30 %浆浓、漂白时间 2h ;当H2 O2 用量为 3%时 ,漂后白度可达 5 5 .0 % (SBD) ,白度增幅达 2 4 .9个百分点 ;继续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及采用二段漂白对白度的提高贡献不大。此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H2 O2 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白度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大麻杆芯为原料,选用预水解硫酸盐法,通过蒸煮、打浆、漂白等常规工序制备了粘胶纤维浆粕,探索了最佳蒸煮条件,使大麻杆芯浆粕品质指标达到要求,同时浆粕得率达到最高.通过改变浸渍、黄化、纺丝等条件确定了大麻杆芯浆粕制备粘胶纤维的最佳工艺:浸渍工艺中浆浓4.0%、碱浓280 g/L、浸渍温度60~70℃、浸渍时间90 min;黄化工艺中黄化时间110 min、二硫化碳用量36%;纺丝速度55 m/min,酸浴温度50℃时,由此可纺制出力学性能良好、达到使用要求的大麻杆芯粘胶短纤维.  相似文献   

10.
对回收无碳复写废纸工艺进行了最佳工艺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 :影响回收纸浆白度的因素主要有碎解温度、碎解时间、熟化时间、脱墨剂用量、洗涤次数 ;影响大小依次是碎解温度 >脱墨剂用量 >洗涤次数 >碎解时间 >熟化时间 ;最佳条件为碎解温度 70℃ ,碎解时间 60 min,脱墨剂用量 0 .3%~ 0 .4% ,熟化时间 2 0 min,洗涤次数 2~ 3次。在该条件下对无碳复写废纸脱墨的纸浆白度可达 87.67% ,比同类产品的 84.1 0 %高出 3.5 7%。  相似文献   

11.
对过醋酸 (PAC)漂白中性亚硫酸盐苇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漂白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是pH值和PAC用量。在时间 30~ 6 0min .范围内 ,延长漂白时间对漂白结果影响不大。漂白的适宜条件是 :PAC用量 2 % ,pH 6 .0 ,温度 80℃ ,时间 30mi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柞木磺化化机浆 (SCMP)的可漂性及较适宜的漂白工艺条件 ,并对配抄新闻纸做初步探讨 ,进行了柞木SCMP的H2 O2 漂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漂白的各因素显著程度是H2 O2 用量 >漂白时间 >漂白温度。在H2 O2用量 2 %、温度 5 0℃、时间 12 0min的最佳条件下 ,可使柞木SCMP的白度升高 17.7% ,最终白度达 5 0 .2 %SBD。用漂后浆配抄新闻纸 ,其配比是漂白针叶木浆 2 0 % ,杨木磨木浆 6 4% ,柞木SCMP16 % ,手抄片抗张指数为 2 4.5 3N·m/g ,白度为 5 5 .8%SBD ,达到 2号新闻纸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试验比较亚硫酸氢镁漂白苇浆中浓(12%)和高浓(20%)打浆对浆料纤维形态、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形态方面,高浓打浆较中浓打浆在纤维重均长度、纤维宽度、粗度和细小纤维的含量等方面都要大;在光学性能方面,随着打浆的进行,纸张白度、不透明度及光散射系数等光学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高浓和中浓打浆并无明显区别;在物理性能方面,高浓打浆的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比中浓打浆要大.  相似文献   

14.
对麦草秸秆进行了碱预处理和酸性木聚糖酶后处理,分析了不同碱用量、温度对麦草浆的聚戊糖含量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预处理用碱量7%,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0min和酶后处理时pH=5.5,木聚糖酶用量600IU·g-1,反应温度50℃,酶解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处理后麦草浆聚戊糖含量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同时麦草浆得率达到最佳效果.最后,用纤维质量分析仪观察纤维形态,酶处理前后和麦草原料比较,重均纤维长度减少,细小纤维含量增加,卷曲指数增加,扭结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以稻草为原料,研究采用木聚糖酶预处理过程中时间、温度、pH值和酶用量等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得到较适宜的酶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液比1:20,预处理时间120min,预处理温度50℃,预处理pH值为7,预处理酶用量80IU/g。预处理过程未对溶出木素和溶出半纤维素的结构造成实质性的破坏,溶出木素的苯环结构和溶出半纤维素的木聚糖单元的六元环结构都得到了保存。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在甲苯和异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共聚反应,合成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研究了四元共聚单体之间的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将其用作凸版塑料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丁脂、苯乙烯之间的摩尔配比为1:2:4:1;引发剂浓度为0.23%;反应温度为110~115℃;反应时间为4~5h时,得到的醇溶性丙烯酸树脂适宜作凸版印刷油墨的连结料。将其与有机颜料、填充料、助剂按一定的配比进行捏合、研磨后得到凸版印刷油墨,且柔性好、附着力强、抗冻融性好,可用于印刷聚氯乙烯薄膜及表面已处理的高压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麦草中性亚钠蒸煮过程中纸浆得率和木素含量随蒸煮亚钠用量、蒸煮温度和时间及蒸煮液亚钠浓度变化的定量关系,用计算机作了辅助研究,得到7个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对这一过程影响最大的是蒸煮液亚钠浓度变化,其次是蒸煮温度和初始亚钠用量,延长蒸煮时间的作用较小。数学模型亦定量描述了这些因素的协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