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然通风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人体热舒适感觉。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区域气流分析软件CONTAM模拟分析民居夏季白天和夜间自然通风网络,探讨不同驱动力下民居换气次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民居白天与夜间自然通风网络有所不同,白天在室外风下形成了贯穿厅堂的穿堂风,厢房存在单侧通风,夜间厢房和厅堂都形成了热压通风,且风压通风加强了夜间自然通风;白天厢房、厅堂、天井换气次数值依次为9.89,15.25,50.01 h-1,夜间厢房、厅堂、天井换气次数分别为1.74,7.58,8.41 h-1;各区域换气次数均满足最小新风量通风要求;厢房白天和夜间均只受热压作用,厅堂和天井白天主要受风压作用,夜间主要受热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徽州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cotect软件对其内部的日照时数和光斑分布以及改变建筑朝向及天井高宽比后厢房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民居内部夏季凉爽的主要原因是超过80%的区域的日照时数都小于1 h,同时夏季太阳主要照射在天井底部,增强了天井底部水体的自然蒸发冷却和夜晚的自然通风;冬季约15%的高日照时数区域都位于厢房和厅堂的内部,在为居住者提供健康、卫生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减少了厢房的采暖负荷;建筑朝向正南时,厢房内太阳辐射得热量最大,同时其得热量随着天井高宽比的减小而增加;在最佳方案下,太阳能够在冬季为民居住宅提供约14.7%的冬季采暖需求热量。  相似文献   

3.
佛山东华里民居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东华里清代民居进行热环境实测,揭示了岭南典型传统民居具有夏季"自然空调"效应。结合实测数据分析,提出在无主动能源辅助的条件下,街巷布局、天井空间、高敞厅堂、通透的隔断是岭南传统民居适应南方夏季湿热气候的有效手段,可为今天的建筑被动节能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大空间建筑置换通风系统观众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大空间建筑置换通风系统的热舒适性问题,选取采用置换通风系统的高大空间建筑观众席典型区域,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推荐参数,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利用CFD商业软件对该区域进行数值模拟,详尽地分析该区域的流场、温度场、PMV场等的分布.该区域内后排观众席有温度过高的可能;而前排观众席则可能有吹风感;顶部灯光辐射对舒适性影响较大.模型内的平均风速为0.03 m/s,平均PMV值为0.73.结果表明,大空间建筑置换通风系统观众席的舒适性可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皖南三合院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方法针对影响皖南传统民居自然通风的主要建筑要素——天井的尺寸、形状作变参数模拟分析,利用Ecotect软件对方案的室内采光进行分析,得到皖南三合院式传统民居天井的最佳尺寸。研究结果表明,皖南三合院式传统民居最佳天井尺寸:长度为卧室两窗中线间的距离,宽度为院落宽度;采用该方案可使民居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与采光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的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空间是我国传统民居中比较常见的空间形式,如庭院与天井、檐廊、门楼或门道、亭等空间.对传统民居建筑中此类灰空间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基于融合自然、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建筑热工学层面以天井热压通风原理为影响因子,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测.由于传统评价标准所涵盖的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有限,测试结果与人体实际热舒适感存在偏差.选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07730为测试标准,首先结合徽州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平面组合形式及其基本构成,对天井的通风降温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运用INNOVA 1221仪器对当地典型的"一屋一井"式传统民居内不同位置房间的预计平均投票数值进行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室外环境条件下靠近天井侧房间的热舒适度显著高于远离天井侧的房间.天井对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调节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某居住建筑地下室为研究对象,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自然通风评价指标窗地比,建立7种建筑构造工况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的风速场、空气龄、换气次数以及不均匀系数并对各指标进行评价,探讨居住建筑地下空间自然通风优选方案。结果表明:窗地比越大,室内通风效果越好;窗地比相同时,风速越大、空气龄越小、换气次数越大以及不均匀系数越小的室内通风效果越好,方案优选时应综合考虑各指标;设置迎风面(南面)大天井时空气龄小、换气次数多且风场分布较均匀,该方案为自然通风优选方案。建议相关标准对地下空间的通风效果设置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把握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阻隔特性及其影响规律,基于细颗粒物穿透机理与沉降特性,结合项目组2014年7月到2014年10月关于北京地区临街办公建筑室外及室内环境PM2.5质量浓度水平以及粒径分布特性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外窗关闭且无室内源条件下,不同结构型式建筑外窗室外PM2.5渗透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建筑外窗缝隙通风条件下,缝隙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与建筑外窗缝隙结构特征、室外风速、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不到10%,且粒径<1.0μm的细颗粒物粒径分布随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向较大粒径0.7~1.0μm转化趋势,反之呈向较小粒径0.3~0.5μm转化趋势;2个不同结构特性建筑外窗对粒径<0.5μm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非常有限,对粒径>0.5μm,特别是0.7~1.0μm粒径细颗粒物的阻隔作用明显增加;建筑外窗渗透通风作用压力△p、渗透系数Fin与室外风速呈正相关性、与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更高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对室外PM2.5侵入室内的阻隔性能始终优于低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景德镇市内还遗留着大量风格统一的传统民居建筑,其中清代天井式民居建筑保存最为完好,存量最多,约占60%以上,在同类型民居建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测绘实例,总结归纳了该地区清代时期天井式民居建筑的木构架营造技艺,主要研究了木构架通过基本的四水归堂和三水归堂以及坡顶组成建筑构架的组合规律、木构架的当地传统做法、木构架从一榀构架到整体构架的搭建过程、榫卯节点的尺寸做法以及木构架正厢房交接特点、承重方式和装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湿热地区典型教学组团的夏季室外热环境进行了33 h昼夜连续实测。根据气象参数,行人高度上温度、湿度、风速和湿球黑球温度(WBGT)分布以及典型地表温度等的测试结果,得到湿热地区教学组团夏季室外热环境的主要特征。测试结果表明,组团内的天井、架空、透水砖可有效降低夏季白天行人高度处的空气温度及WBGT,一些建筑设计手法对组团夏季白天室外热舒适的改善效果依次为:架空〉天井〉透水砖路面〉不透水砖路面〉混凝土路面。夜间,各测点的热舒适性基本一致。将测试结果对组团室外风速和WBGT现有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学公式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6%,与实测统计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选取杭州城西3个现实住区为模拟对象,应用室外水平与垂直气温实地观测与CF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量化模拟并比较在无风与微风条件下夏季不同建筑布局的住区室外热环境的三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相似的下垫面特征、太阳辐射和建筑体表面热属性条件下,考虑导热和自然对流条件下室外模拟温度比仅考虑导热条件更接近于现实室外热环境,即相差幅度为1~3 ℃.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上升,室外热环境逐步由受下垫面导热的影响为主转变为受太阳辐射与自然对流影响为主,纵向气温变化幅度为2.0~2.5 ℃.在通常情况下,点式高层的住区室外热环境优于围合高层与行列式多层住区.  相似文献   

13.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一幢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多项环境参数现场测试以及连续监测,从舒适性角度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具有"冬冷夏凉"特性;夏季自然通风、遮阳以及隔热性能良好,其室内热环境较为适宜;冬季防寒保温及密闭性效果不佳,其室内热舒适性差;过渡季(春、秋季)室内热环境较好,人体热舒适性好。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但是光环境不佳,大部分时段不能达到现代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4.
展览建筑的庭院空间承载多样功能,如室外展览、艺术集市、植物展示以及休憩娱乐等,这些活动与室外风环境息息相关。然而在现有的设计方案推敲中,庭院的大小和布局形态主要依赖建筑师的主观经验,缺少庭院设计与室外风环境的相关性思考。本文对48例国内外知名展览建筑的庭院面积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散点曲线拟合,得到展览建筑的首层建筑面积与庭院面积的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对展览建筑在设计方案阶段有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5类典型布局模型,以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以杭州为例)为依据进行风环境模拟,通过适宜风环境的面积占比和测点风速的稳定性来评价建筑布局对庭院风环境的影响。总结得出,U型围合(东向庭院)、分段围合(西向庭院)和分段围合(东向庭院)的适宜风环境区域占比基本稳定在99%左右,可以提供较理想的室外观展空间,其中U型围合(东向庭院)的测点方差值较小,庭院风速变化更稳定,符合室外观展的风环境需求。本研究为创作具有良好室内外布局和适宜风环境的展览建筑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方传统民居大多是围绕天井的组合方式,天井的尺度和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孝感地区小河镇现存明清古民居为例,研究天井的形态特征对民居内部光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大量传统民居的测绘和空间分析,总结天井尺度和空间形态的共同特征,分析室内光环境照度分布与眩光影响,探讨其在中庭式公共建筑中的应用,阐述现代中庭式建筑通过借鉴传统民居天井尺度与空间形态能实现优良的室内光环境,提出中庭式公共建筑中庭空间的适宜高宽比及理想的中庭剖面形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设有吹拔空间的高层建筑烟气流动及火灾蔓延特征,分析其对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的影响。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方法对某设有74.65 m、55.95 m双吹拔空间的一类高层建筑建立火灾发展模型、设计火灾场景、用CFD火灾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建筑利用吹拔空间自然排烟时各火灾场景均能满足各层人员疏散的性能指标,在吹拔空间四周环廊上设置挡烟垂壁影响烟气的顺畅排出,缩短了危险来临时间,增大了火灾的危害性。提出吹拔空间式建筑宜利用烟囱效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烟气控制宜疏堵结合,以疏导为主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发展长江水源热泵的水源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重庆段长江水作为热泵冷热源的概况,对重庆段长江水温的横断面变化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实测分析,并对江水的水质和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长江水温在整个横断面基本恒定,而江水的夏季月平均温度在22~25℃,冬季月平均温度在11~16℃,水温日变化幅度不超过0.5℃。是一种具有良好品质的稳定的冷热源。而长江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主要解决的水质问题是泥沙和悬浮物,在三峡库区形成后水位变化可达到30 m,因此取水方式可考虑采用浮船取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湘南民居中的建筑装饰纹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湘南古代人民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1个载体.藻井则是湘南民居中1个重要的装饰构件,从藻井的“形”和“意”2个方面入手,探讨出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特色的构件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九九归一的人生观、外刚内柔的处世观以及尊卑有序的等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