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应用Sol-Gel法合成了双马型聚酰亚胺/SiO2的分子杂化材料。应用FTIR、SEM及热分析对杂化材料的机理、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这为新材料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作为聚合物润滑轴承材料,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机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主要综述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润滑条件以及空间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提出面临的关键问题,展望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有机电解液体系的锂空气电池因其超高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为寻求高性能、安全实用的锂空气电池,国内外就正极材料、催化剂、电解液和锂负极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空气电极的优化、电解液的稳定性是锂空气电池高性能发挥的关键.介绍了近年有机电解液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上的反应机理、空气电极影响因素、正极材料和催化剂等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多孔材料和催化剂的优缺点,及其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合本课题组研究成果,指出了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的发展方向,即结合新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构筑独特的多孔电极结构,以实现高容量、长寿命的锂空气电池.  相似文献   

5.
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一直是微电子产业的重要电介质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行业的发展和5G通讯技术的兴起,从能耗要求到信号接收等方面都对降低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留聚酰亚胺优异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其介电常数与损耗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孔聚酰亚胺和聚合物填料、无机纳米填料复合改性聚酰亚胺等复合型低介电聚酰亚胺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探讨了如何在降低聚酰亚胺介电常数的同时保持其他性能,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新型复合型低介电聚酰亚胺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碳基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对其结构进行调整或与其他材料复合后,更能体现出其优越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文中综述碳基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波吸收特性,并对其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无机杂化聚酰亚胺膜的制备及结构和介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含不同原子数比Al和Si的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分别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无机组分的组成对薄膜介电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机组分中Al的质量分数变化和掺杂前Al和Si溶胶中适当的Al和Si的连接结构,对无机相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的分散性和其粒子尺寸的均化程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无机组分的组成对薄膜的介电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压力热激电流(TSC)方法,研究了Du-pont经过纳米无机杂化的聚酰亚胺(PI)薄膜和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的退极化特性,在不同的压力下观察到了已极化过的聚酰亚胺的松弛过程,发现了普通与纳米杂化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松弛峰温均随外加压力增大而移向高温,同时纳米杂化的聚酰亚胺薄膜松弛峰温及峰高比普通聚酰亚胺薄膜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10.
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了铝的纳米氧化物分散液,并将其掺杂到聚酰亚胺基体中,分别制备出质量分数为4%、8%、12%、16%、20%、24%的聚酰亚胺杂化薄膜.利用耐电晕测试装置、耐击穿测试装置、热失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经铝的纳米氧化物杂化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耐电晕性能随铝的纳米氧化物掺杂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纳米组分的质量分数达到24%时,在60kV/mm的工频电压下,薄膜的耐电晕寿命可达50.7h(IEC343);杂化薄膜的击穿场强随掺杂量的增加而下降;铝的纳米氧化物掺杂量增加可以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分解温度;所掺杂的纳米粒子可以较均匀地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作用机理及近年来该电池正负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认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方法中,主要的化学反应为高温固相反应,但由于固相反应具有的缺陷,使得微波合成法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合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对微波法在合成锂离子电极材料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木质素基可降解复合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塑料薄膜制品的不可降解性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日渐凸显,促使了生物基可降解、可再生膜材料的发展.木质素是一种储量最丰富的天然芳香族聚合物,近年来研究人员将其与其他聚合物复合,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高附加值可降解膜材料,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首先介绍了木质素的结构、化学特性及分离方式;其次综述了木质...  相似文献   

13.
以玻碳板、钛网和泡沫镍为基体材料,通过电沉积法制备载钯催化电极,对比研究基体材料对电极电催化活性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表明,Pd/GC电极、Pd/Ti电极和Pd/foam-Ni电极的氢吸附峰值分别为-23.46 mA、-59.57 mA和-60.53 mA.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基体材料影响钯在电极表面的沉积形态,GC板表面呈菱形块状,Ti网表面呈现针状结构,foam-Ni表面呈绒毛状.多孔foam-Ni及Ti网比表面积较大,Pd沉积后拥有更多的催化位点,增强了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增大了电极的脱氯潜能.  相似文献   

14.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这些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电催化和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海水淡化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了电容去离子技术的原理及优势,以及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特点。阐述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电容去离子电极中发展的前沿动态及其不同形式衍生物的研究。总结并分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于电容去离子电极的优势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热、老化以及其他力学性能,本文探讨了以环氧树脂为基体,以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的碳纤维为导热载体,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同时,研究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体的热传导机制,以及近些年来环氧树脂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科研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在后新冠病毒疫情时代,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各领域的高度重视.目前应用及研究最多的是天然有机抗菌材料、金属离子抗菌材料、金属氧化物抗菌材料.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其抗菌机理又分为接触抗菌、渗透溶出抗菌以及光催化氧化抗菌.除此之外,抗菌材料已开始朝复合化、靶向化、健康环保、广谱抗菌化发展.介绍了不同类型抗菌材料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8.
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能源器件,性能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循环寿命长和污染小等特点.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包括炭材料、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由于复合电极材料能利用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性能,所以比单纯的炭材料、氧化物以及导电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增大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Si基负极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Si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容量,低的电压平台,环境友好且储量丰富。然而,Si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和形成不稳定的SEI膜,限制了Si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实际应用。最近,针对Si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上的缺陷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