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家口道教建筑的选址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道教建筑结合传统的风水理论、自身功能需要和外部环境综合考虑,在道教庙宇选址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追求.本文仅就张家口地区道教选址及其原因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养生     
人的健康与建筑密切相关。建筑是人为自己建造的一种人工自然环境。按照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应当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中国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风水学说,是中国哲学影响中国建筑的中介理论,也是中国的建筑理论、地理环境理论和环境心理理论。按照风水理论,住宅建筑从选址、规划到设计、营造,都要周密地考虑到人的需求相关的自然因素,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住宅建筑不在于形式上的奢华,而在于功能上的实用。就人与建筑的关系而论,住宅建筑应当具有必要的卫生、养生功能,至少不应有伤生、害生之隐患。对,此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和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M.Vitruii)的《建筑十书》均有记载和论述。鉴于当前的建筑在养生功能方面所存在的某些伤生、害生之弊端,理应遵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从中获取有益的借鉴,从而树立住宅建筑以有为本的养生理念。  相似文献   

3.
试图从建筑风水的角度来阐述居住建筑 如何更适合人,基于建筑风水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古代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理论的三大支柱,提出具体的居住外部环境设计中如何运用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建筑与“风水”学说的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发展建筑是近年来建筑界讨论的热点,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代表了持续发展建筑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是持续发展建筑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在我国“风水”学说由来已久,这一学说也并非全是迷信.已被实践和理论证明它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笔者就“风水”学说、生态建筑从哲学的角度对它的关联性进行了论述,并对生态建筑的未来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冯世高 《商品与质量》2010,(12):167-168
风水一说被大多数人视为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风水之说并不是一无是处。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考虑整个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这就是现建筑风水。风水从字面上来解释,“风”是流动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从科学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了空气与水和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所以,“风水”一说也有正确所在,正因为如此,“风水”在现代建筑中仍然被人们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素有“天下第一仙山”之誉,武当道教更是驰名宇内,其所存宗教建筑规模宏大,古代文物精美绝伦,道学思想精深卓著,同时武当武学压盏环宇,武当道医神玄超然。然而自清末至今,武当宫观未得到大规模的修复,其神髓没有得到发掘。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正视建筑风水的科学性,重视风水并追本溯源,探寻背后真正的科学释义,使其能在现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人类生存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神学理论进入了繁忙建设阶段。葛洪作为道教神学理论的奠基人,《抱朴子内篇》是其经典作品。在通过对神仙的有无,成仙的途径手段两个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阐述,从而在确立了神仙必有、长生可致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筑风水,作为中国建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建筑风水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研究评述却不见于文,笔者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建筑风水研究的分析,发现其呈现出研究面广和研究论题与现实紧密结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应用性研究不够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风水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风水理论因其适应人类对建筑的各种要求,从古至今备受推崇。本文分析了风水学中关于选址、朝向、布局及建筑环境等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强调风水有迷信的一面,也有科学的一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造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1.
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塑造了一群活泼可爱、多才多艺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思想,表现了其相对进步的女性观。但是在文末,几位百花女子为了追求"节烈观"而自杀殉夫,也显示了李汝珍女性解放思想的矛盾性。"节烈观"是封建社会男权统治意识的产物,在《镜花缘》中,作者基于封建夫权思想,对所谓的"女子节烈"观持肯定态度,这反映了《镜花缘》中关于女性解放认识的不彻底性。这种不彻底的女性观,有助于读者从社会文化的深层角度解读中国传统伦理制度下妇女生活的现状,有助于理性审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消费伦理智慧,如“知足、知止”、“物无贵贱”、“慈而重生”、“心和、逍遥”等。道家生态消费伦理智慧在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伦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知足、知止”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适度消费”伦理观,“物无贵贱”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公平消费”伦理观,“慈而重生”思想有助于大学生理解生态消费伦理基础理念,“心和、逍遥”思想有助于大学生重视精神消费。真正发挥它在大学生生态消费伦理教育中的作用,需要课堂教育、实践体验、环境合力等多个路径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感谢之情,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情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口相传的为人处世之道和美德的根基。在传统中国社会,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伦理,在国家宗法政治制度的层面是一种政治性伦理,表现为一个由己及人,由家而国的不断升华的逻辑上升过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以德治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对历代缠足陋习作了概述,主要揭示了这一陋习得以兴盛的原因:传统礼教秩序对妇女的禁锢;宋明理学对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鄱阳湖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神灵体系。在众多的民间神灵中,周颠仙信仰可谓独树一帜,经过明太祖朱元璋巧妙地利用民间文化影响力加以神化及敕封,促使他由一个民间传说的"疯癫"人物逐渐演化为一个能够预知未来和护佑地方百姓的地方神灵。时至清代,周颠仙信仰及其祭祀绵延不绝,究其原委主要是国家造神、道教文化的影响及地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道家理论被认为是中国最具关学特质的哲学理论。“忘己”在其关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庄子作品中,处处强调为了“体道”,首先必须“忘己”,在自由状态下观照“真理”;“天道观物”则是以艺术化的“道”来理解“存在之真”,既是“道境”也是“存在之澄明”。这些正是与诠释学极为相似的关于理解的哲学。以伽达默尔的观点为尺牍来看道家理论,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互通性与互释性。  相似文献   

17.
“三坊七巷”是福州最有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门,是建筑空间的前奏曲,同时也是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门是建筑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因此除了使用功能外,建筑的门还体现了风水观念、礼仪制度等社会文化.门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其造型风格上,还体现在装饰纹样所暗含的深刻寓意等深层文化上.探讨它的艺术内涵对于我们研究与学习借鉴古建筑、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以中原汉族为核心、以农业文明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国家。农耕特色和儒家伦理秩序的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历史文明。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描绘了中国人与土地的关系,虽然这部作作品颇受争议,但是赛珍珠牢牢把握住了几千年农业文明和封建文化整合而成的中国人的传统生存状态,她以“土地”为媒介描写中国,目的就是要将真正的中国介绍到西方。  相似文献   

19.
日本江户时代儒教伦理占支配地位,但町人独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与统治阶级宣扬的伦理思想的不同.以町人中的典型代表为例,探讨了在封建伦理思想影响下,町人伦理思想中宣扬四民平等、追求营利及享乐等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