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井分析确定陆梁油田J2X4油藏水驱前缘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梁油田陆9井区西山窑组J2x4油藏采用早期注水开发方式,针对油藏水驱前缘位置不明确的现状,采用试井分析方法计算确定水驱前缘位置,找出单口注水井水驱前缘变化规律,为油藏后期注水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是注水油田开展动态分析、评价水驱效果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油田水驱采收率。基于注采井网评价水驱采收率的模型,推导出产量与井网表征量之间的指数关系,进而通过产量和井网资料拟合求出极限可采储量、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同时,结合一定的水驱规律探讨了井网密度与注采井数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将反九点井网划分为角井注采单元和边井注采单元,利用流线积分法计算反九点井网面积波及系数,分析角边井控制单元分界线位置与角边井工作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启动压力梯度、注采压差等参数对反九点井网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充分考虑角边井控制单元分界线位置的变化,并适当增大角井的注采压力,有利于实现均衡驱替及增大反九点井网面积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储层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注采井间的渗流场分布与常规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基于典型注采条件下的渗流特点和驱替过程分析,在产量方程中引入启动压力梯度,构建出考虑启动压力影响下一注一采定产渗流模型.通过推导得出注采井间压力场、速度场分布的数学表达式,并建立计算注采井间有效驱替面积、有效注采井距的方法,得到不同开发条件下井间渗流场分布和注采单元中有效驱替范围变化的规律.结合典型低渗透油藏参数进行的研究表明,根据有效驱替要求确定有效注采井距,并以此为基础部署开发井网,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驱动注采单元内的流体,进而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海上砂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注采结构优化调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当生产井和注水井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极限注采井距时,注入水驱替压力梯度的最小值等于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注采关系开始建立.以油藏地质参数和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基于均质地层不等产量一源一汇连线一点处的势理论,根据稳定径向渗流公式计算得到均质储层条件下源汇主流线上任一点M处的驱替压力梯度,分析了不同注采井距对注采井间压力梯度的影响.室内岩心实验表明,即使已进入高含水期,通过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能够有效提高驱油效率.以渤海BZ油田A39井组为例,对4口生产井进行提液,1口注水井实施增注,提高驱替压力梯度;4口生产井提液高峰日增油50 m3/d,单井增油幅度10%~50%,累积增油1.76×104 m3,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参考指标,提出了准确合理地计算基于油井单元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方法.基于当前L油田注采井网,以油井与油井、油井与水井、定向井与水平井流线边界为划分依据,将L油田划分为27个基本开发单元,完成单元静态井控储量计算,应用各油井单元静态、动态数据和乙型水驱曲线完成动用程度计算.结果 表明,受井网完善度、水驱方向的影响,各单元动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结合井网注采受效分析确定了高部位油井转注、中部位细分层系、低部分补充注水井的下一步综合调整方向,为油田的精细化认识与下一步开发优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过室内物理实验模拟研究聚合物驱结合井网调整技术的开发效果,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改变井网的聚合物驱油的开发效果及剩余油分布。宏观室内物理实验应用微电极技术,研究改变注采井网系统的聚合物驱调整技术的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微观室内物理实验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聚合物驱前后剩余油在高低渗岩心孔隙中的微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注采井网系统的聚合物驱调整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驱替前缘推进不均匀的情况,扩大波及体积;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吸水剖面,在聚合物后续水驱阶段提高中低渗层大孔隙产量。同时,由于井网调整后减小了注采井距,可以在减少注入量的同时提高产油量。驱替结束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层未波及到的区域,以及低渗层中、小孔隙。  相似文献   

8.
稠油注水油田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面临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水驱开采效果越来越差的普遍矛盾.针对海外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中存在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等主要矛盾,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核心,通过精细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单元、"提、控、治"等多种有效手段调整优化注采结构,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根据油田井组实地测量地质资料及生产数据,采用特低渗透砂岩露头制作模型,实现模型孔隙结构及渗透率与实际储层相同.通过相似理论进行了砂岩露头的筛选、注采井布置及实验参数的确定,保证了实验过程与油藏实际开发过程相似.在进行驱替实验的同时,采用电阻率法测量了模型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饱和度标定采用核磁共振与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标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特低渗透油藏井组开发过程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油田现场生产过程,实验结果反映了有微裂缝存在的特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易沿主向突进,侧向见效差,水驱波及效果差的生产特征.研究可为实际油田井组几口油井的见水来源分析提供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八面河油田南区注水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油藏特高含水开发期的特点,面对井网缺损,流线固定,平面、纵向驱替不均衡,弱驱部位的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等问题,立足老油田、老区和老井,转变注采调配观念,创新思路,以改善水驱效率和实现均衡驱替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流场调整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低成本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经验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