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作者《勾吴史新考》一书中有关勾吴史早期史论的节选。该书依据古代文献、考古学及学术界的最新成就,引述和评论了有关勾吴的来历、勾吴氏族的源流、吴都的变迁、吴王颇高与者减钟及宜侯久簋的关系、淹城与阖闾城的性质及其历程、阖闾的军事业绩、三位太子之谜、延州耒季子的命运、孔子及子贡对匈吴灭亡的影响、日本大和民族源出夫差之后等等勾吴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最新探索,为勾吴史的研究绘出新一轮的正本清源的蓝图。 限于篇幅,节选其中一部分首先发表以求教于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 一、季札逃位的是非 吴王寿梦一生的战功赫赫,为勾吴扩大的疆域比勾吴本土还大。他使勾吴从一个不为人注目的蛮夷小邦一跃而成为对局势举足轻重的军事大国。但勾吴却仍被笼罩在“蛮夷之邦”的不光彩的蔑视之下;寿梦本人也受到诸侯们外恭内倨的不公正对待。尽管他的先祖吴太伯曾被周武王封为“伯”爵,而寿梦却仍旧处在蛮夷之君的卑贱的地位上。《春秋》对蛮夷之邦的君主都贬称为“子”,对寿梦却连起码的“子”爵都不给。直到寿梦死后才记上“吴子乘卒”,勉强承认寿梦(即乘)为“子”。  相似文献   

3.
<正> 吴都问题历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谜”。本文以考古资料为依据,古文献为验证,学术界最新成就为依托,当时的历史范畴和文化范畴为整体背景,试图阐明吴都变迁的系统过程。讹漏必多,恳请方家指正。 一、勾吴的文化渊源及其地望 上古时代的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区域。一是皖南江东北部地区及苏南宁镇地区的湖熟文化区,二是太湖流域及浙北地区的先越文化区。 湖熟文化的前期为相当于中原商代时期的先吴文化时期,其后期即西周到春秋的吴文化  相似文献   

4.
楚王族源自颛顼一脉吴回祝融部族。这一部族和夏启是同宗同盟部族,并且长期和夏王朝保持同盟关系。吴回祝融部族的芈姓季连部落后来发展成为楚王族。因而,夏王朝早期的历史传说也通过吴回祝融部族的芈姓季连部落传承至楚王族成员之中。楚王族成员屈原将其继承发展,大量应用于《天问》的创作。因此,《天问》中所见的夏王朝早期历史传说可能是最原始的,而且与上古传说的原貌更为接近的。  相似文献   

5.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颁布,丰富了质量管理的思想内涵,为服务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模式。作为2000版ISO9000族标准理论基础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在“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贯穿于ISO 9000族标准的四个核心标准之中(ISO 9000、ISO 9001、ISO 9004、ISO 19011),为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普及提供了思想保证。中国银行业应积极倡导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迎接“入世”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逆速代法与共轭梯度法配合使用时的“广义力”一致出现之规律,将大型钢井架结构动力分析的有限无(条)网格以族排列,然后将单元族分批集于“广义力”向量之中,从而避开了传统的结构刚度阵与质量阵的集成过程,大大节约了计算机内存。整个过程极为简明、有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源岩油气理论和“进源找油”思想,创建提出了陆相页岩油“六定”思路(定背景、定源岩、定储层、定区带、定资源、定甜点)勘探流程,剖析其地质特征及与常规勘探流程的显著差异,并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段为例进行了论述。按“六定”思路地质评价认为,歧口凹陷在古近纪湖盆扩张和咸化环境下,半深湖—深湖、滨浅湖—湖湾相区分布广泛,发育了多个斜坡构造带,页岩油形成和聚集背景有利。沙一下亚段暗色泥岩、油页岩、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厚度大,分布广,主体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生烃条件好。受内、外物源共同控制,沙一下亚段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多期重力流沉积粉—细砂岩和泥—微晶白云岩储层,平均厚度为12.7~70.0 m,叠置发育,连片分布,整体呈低孔、特低—超低渗。沙一下亚段源储一体,发育4类源储配置,源储叠合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心、宽缓斜坡的中—低斜坡区和中斜坡区,纵向上浊积席状砂岩油层与白云岩油层叠置分布,并与高斜坡及裂缝带砂岩常规油藏横向连片。两类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合计中值为5.86×108 t,剩余资源占比大于60%,埋深适中,勘探潜力较大。沙一下亚段已有多口探井钻获工业油流,页岩油富集受构造、微相、成岩共同控制,发育致密砂岩、白云岩2类甜点体和4个甜点段,歧北低斜坡、歧南斜坡、板桥斜坡、歧北中斜坡是歧口凹陷近期勘探的有利甜点区。基于“进源找油”思想提出:需高度重视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贡献和分布研究; 应开拓一些“非常规思维”,探源岩(区)挖潜力、究储层找甜点、常规非常规结合立体综合勘探; 要持续探索和重点攻关页岩油甜点区(段)识别和评价方法技术,解决选区评价面临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人名歧义性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介绍了人名消歧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其次,给出了基于聚类的人名消歧与基于实体链接的人名消歧的定义以及区别;然后,重点分析了以上两种人名消歧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给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已有的词义消歧研究方法的不足,在分析了多种不同结构知识词典的可计算性及其计算复杂度之后,选择北大计算语言所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和《现代汉语语义词典》,并结合已经标注了词义的人民日报语料作为词义消歧知识源,从中获取汉语词义消歧所需要的统计知识和规则知识,并采用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词义消歧模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词义消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词义消歧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消歧方法.以歧义词为中心,向左右两侧连续扩展4个邻接词汇单元,选取其中的词形、词性和语义类作为消歧特征.以消歧特征为基础,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来确定歧义词的语义类别.利用SemEval-2007:Task#5的训练语料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语义标注语料来优化卷积神经网络.使用SemEval-2007:Task#5的测试语料来测试词义消歧分类器的性能,所提方法的消歧平均准确率有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词义消歧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