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住房制度改革带来深刻的居住革命。居住革命的本土意涵是中国式小区,即由集合式建筑空间和高密度居住空间形成的社会空间单元,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空间基础。集合式建筑空间即集合住宅与封闭小区,高密度居住空间则产生拥挤效应和复杂邻里问题,由此形成高密度陌生人社区,公共事务复杂度和自主治理难度非常高。如何在高密度陌生化社区中达成有效集体行动,实现社区性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是居住革命带来的重要本土治理议题,也是认识和理解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社区理论的观点,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居住环境在急剧变化中出的问题,提出社区意识是影响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在居住环境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从自发形成社区意识到自觉追求社区意识的过程,并比较了中国城市中几种不同类型住宅区的社区意识,得出老邻里社区意识比较浓厚的结论。进一步分析指出:在高密度老邻里环境中,社区意识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通过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中的空间形态和社会组织一定程度的和谐,产生社区意识与居住环境的正态运转。  相似文献   

3.
为在微气候热舒适视角下对街道空间的使用与设计提供建议,研究以寒地城市春秋过渡季节为大气候背景,以哈尔滨城市住区街道为例,确定影响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环境发生差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和空间形态因子,以实测数据检验模拟数据准确性为前提,应用微气候热舒适空间量化分区方法,对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舒适与其空间形态关联性进行了初步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寒地城市住区街道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居住是现代城市的基本问题,高速建设的住宅产业正日益改变中国的城市形态.文章以时间为序回顾和解析西方5个经典城市住区,并详尽分析了以"公共交通"和"社区建设"为导向的住区规划.通过对于房地产界和媒体发起"居住改变中国"现象的反思,重新审视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社会职责,并检讨当前的行业生态.  相似文献   

5.
在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下,加快对新型农村社区居住模式的研究,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居住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要求、继承传统农村特色、经济环保、交往空间设计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社区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规划;汲取传统居住空间模式精华,将传统和创新元素相结合;在居住模式中融入新功能、新空间,采用新结构、新技术;在居住模式中营造具有归属感的社区交往空间;结合当地居民特点和资源优势,实施适宜的社区建设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住区空间模式逐渐解体,大面积封闭式的住区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从历史发展纵轴上分析国内外住区空间模式演变过程及存在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多学科视角横向研究我国住区空间模式及设计要点,提出大开放、小封闭的住区空间模式,为我国住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建设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接踵而至的城市问题也应受到人们重视。而住区是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占较大比重的场所,因此,通过对住区中"陌生人"的交往现状及其共处的景观环境进行研究,结合调研分析,试图探索增进"住区陌生人"交往的新交往共享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托,提出创新空间,设计具有本土特色和更完备的人性化景观,更新交往方式,构建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情感空间,期望城市住区向更宜居、更和谐舒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城市居住社区认同感的缺失日益严重,这违背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通过对普遍现象的研究探讨和个案的实证考察,分析了社区环境是如何对社区认同感营造产生影响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寒地城市混合型住区公共空间是承载居民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其功能和形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与和睦相处.针对目前寒地城市混合型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对良好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提出有利设想.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住区发展新趋势与城市空间形态互动探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居住建设改变城市空间形态"现象的反思,重新审视住区建设给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不是孤立地研究城市中的居住模式问题,而是以城市空间形态为着眼点来对其加以分析与探讨.以"城市空间与现代城市住宅模式变化的互动关系"为研究目标,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城市住区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变动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在系统阐述城市化及城市空间区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分析了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而探寻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并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合肥的居住空间主要受到交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满足居民的各项活动需求,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城市景观美、居民的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涿州人才家园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以"凝固的音乐"为主题,以生态优先、功能为主、景观资源均好及安全性为原则,结合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将小区规划为"二条轴线、三大区块、六个功能分区、八个主要景点"的总体布局,创造了亲切宜人的休憩、交流、活动空间及生态宜居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安全问题日趋突出的问题,采用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CPTED)理论与方法,对其设计策略进行分析,以提高社区安全防卫能力为目标,建立社区边界空间环境的整体研究框架,从空间布局、空间形态、空间环境等方面探讨与之对应的社区边界空间安全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 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 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5.
虚拟交往社区是对传统社区的发展,紧随时代脚步.然而传统社区在交往方面具备的优势也不可替代.公共型住宅模式,作为一种集虚拟交往社区和传统社区两者优点于一身的住宅设计新探索,对城市发展、社区规划和住宅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实践课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城市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迅速发展有力的推进了城市社区研究。城市社区现已成为多门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文章通过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缘起,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内部存在问题的研究,试图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前景做出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的防灾研究,不应只是重新检验并制订新版的建筑物防灾标准,还应该针对长期以来城市空间规划的缺陷,针对城市的各功能系统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灾害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运用系统的观点,从宏观、中观、微观3 个层面提出了城市防灾空间的概念,并指出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人的行为模式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