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6月30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举行首批出口肯尼亚机车交付仪式。该批机车共13台,以东风4D型机车为原型设计,同时针对当地的运行环境进行了设计和优化,最高运行时速达100km,将服务于蒙内铁路施工建设。据悉,蒙内铁路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中国路桥  相似文献   

2.
6月5日是联合国所定的“世界环境日”,建工系和九三学社川工院支社等单位特邀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徐尚志总建筑师来我院作题为“建筑与环境”的学术报告。徐总已72高零,前几年多次率我国建筑师代表团去非洲等地考察和援建一些工程项目,在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所设计和建造的可容纳6万名观众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文化生成是关键。创新文化为创新活动提供思想基础、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清算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务主义态度和对待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的心态,从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为决胜创新时代大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抗战时期,陈毅高度重视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工作理论,如坚持文化工作为抗战服务的方向和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创办学校培养文化专门人才,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文化干部队伍;筹办报纸杂志,宣传抗日文化;以身作则,做文化工作的楷模和表率等。这是陈毅同志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某种程度上讲,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否,与这个民族特定的社会精神文化结构是相一致的,基于这一立论,我们在比较分析近代中西方人在精神心理结构方面的差异以及中国传统概念思维主要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西方人的精神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较中国人而言,更有利于科学创造,因此,当下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要首先改革妨碍创新意识生存的传统文化土 ,以此为前提,我们就创新能力培养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可能”,提出了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条件,改变大学教育行政化,创新人才只能“个体实现”等5个与教育理念有关的思考;最后指出,鉴于转变传统文化观念的难度,创新能力培养带给我们的变化,可能只是一个渐进的缓慢过程,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更离不开创新文化。因此,就新建本科院校在创新文化培育与建设的路径选择上从塑造大学精神、凝练创新办学理念、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等三个层面入手,并围绕创新文化的培育与建设从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九个方面提出建设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民族精神的承继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族的命脉,创新则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民族的灵魂。21世纪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正确导向直接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恰当的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国能否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有限性,顺利实现“和平崛起”及“和谐世界”理念的关键性因素。要在理性自信和创新转型中找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正确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8.
铁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家和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行业,而铁路运输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国家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位置。由于我国铁路行业整体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使得铁路运输行业成了国企改制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介绍了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改革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铁路运输企业从技术、经营理念、内部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高校离退休教师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离退休之后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概述高校离退休教师的基本特点,分析高校离退休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现状,从提高认识,加强离退休教师精神文化建设;凝聚力量,加大活动场所建设投入;创新方法,改善硬件环境建设;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慢设计理念是对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一种反思,主张在快与慢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注重考虑人、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但一次性消费风靡,速朽设计成为日常性事件,使慢设计理念未受到足够重视。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参考,结合图文互证法,对慢设计的原则在服装上的应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慢设计理念在创新设计上的具体应用方法,并通过设计实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慢设计理念下的创新设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应用:剪裁上注重设计的简约;面料上关注废料的利用;款式上重视设计的组合。慢设计理论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结合,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并能为中国服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工业设计是知识经济社会的设计方法论,也是人类总体文化对工业文明的思想和修正;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知识经济赋予创新以灵魂;设计方法论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重组资源,这也是创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华西设计"自1987年成立以来,特别是2004年公司整体改制为无主管、由自然人持股、国有法人单位参股的混合型经济所有制企业以后,为了增强公司内部凝聚力,公司党组、行政、工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提出了一系列构建企业文化的战略举措,明确公司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创新经营理念,弘扬企业精神,建设具有"中国华西设计"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推动文化创新、塑造企业形象,以文化为纽带把公司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为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民族特色产品面临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本文指出民族特色产品开发中的问题,指出:工艺品的创新主要是现代题材的开拓;民族特色日用品则应该进行文化拓展,而在其开发设计中要注意把民族传统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文章结合西湖博览会剪彩剪的设计实践,详实地阐明了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制约作用。联系我国的实际.认为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以人为本”思想、节约精神和忧患意识、学习与创新精神、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5.
詹天佑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人士,中国铁路之父,在中国铁路事业奠基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国铁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铁路特色高职院校在建设“双高”院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詹天佑精神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把詹天佑精神融入新时代学校文化的特色内核,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做出新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工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现存教育体制所造成的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分析了阻碍创新精神培养目标实现的根源,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更新教育理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引入激励机制,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重视毕业论文选题,进行良好的个性化指导;实行毕业论文全程质量监控,建立一个科学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大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离不开城市的文化传承,也离不开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世博中国馆就是从设计理念人手将文化传承与低碳创新的融合之道。首先,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点。传统是人类在应对自然和社会严峻考验中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财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承发展都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离开了传统,割断了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但维护传统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才能彰显文化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更加重视大学的作用和发展,更加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和作为其核心的人才培养。大学文化的核心是文化育人。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大学教育出现了“重科学文化,轻人文文化”的倾向。要改变这种倾向,首先,应该在大学确立“全员文化育人意识”;其次,应该全方位实践文化育人的理念;再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校园建设文化。  相似文献   

19.
提升员工素质,是武钢第三次创业,实现"四个一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它应紧扣形势发展的时代特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思考。其中,创新理念是前提,营造文化氛围是保证。创新理念,在企业管理上,要倡导学习型组织理念;在员工培训渠道上,要确立培训是奖励理念;在员工素质的表现形式上,要注重隐性素质提升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应该立足于企业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的主导、知识文化的共享、休闲文化的补充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摘 要:漆线雕是闽南地区传统工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创新非遗文化,通过对漆线雕元素的分析, 从造型、图案、材质和色彩方面,整理并归纳漆线雕的工艺特点;提炼出漆线雕的元素和线条,逐步整理归纳 其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运用了直接提取、二次创作、面料改造等方法,漆线、贴金元素延伸到服装面料、绳 线材质中,将漆线雕元素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系列作品既蕴含漆线雕文化特点也具备潮流气息,为非遗文化 与时装结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