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添加剂对锰锌铁氧体纳米晶水热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均匀的共沉淀前驱体是通过水热法制备相锰锌铁氧体的前提,通过加在加剂,制备了无杂相,团聚程度低、结晶度完好、粒度分布窄,粒径为10~20nm的单相以及具有较好磁性能的锰锌铁氧体纳米晶,此外,对产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烧结活性,烧结温度在空气中为870℃,在氩气中为1150℃。  相似文献   

2.
用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硫酸锰、硫酸锌和硫酸亚铁为原料,草酸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体,利用XRD,SEM,IR等技术考察了原料中金属离子配比、共沉淀前驱体煅烧温度和添加剂等因素对产物的晶形、纯度和结晶性的影响,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粉体进行了磁性能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原料中锰、锌、铁离子的量比对产物的物相影响很大,当Zn^2 ,Mn^2 ,Fe^2 的量比为1.0:1.5:6.0,且共沉淀有添加剂CH3COONa时,所得产物为单相的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其晶形为规整的立方体;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粉体,工艺简单,成本低,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硝酸锆为前驱物,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纯单斜相、四方相以及四方和单斜混合相的氧化锆纳米粒子.应用XRD、拉曼光谱和TEM探讨了水热过程中前驱体浓度、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ZrO2晶粒尺寸和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制备过程中上述合成条件均影响ZrO2晶粒尺寸,其中晶化温度对其影响最大,但是晶化温度对ZrO2的形貌影响不大.延长晶化时间有利于单斜晶相的形成,而且随着晶化时间延长,ZrO2的晶化程度增加.在水热合成过程中采用较低的前驱体浓度、较高晶化温度及延长晶化时间有利于控制合成单斜相ZrO2.  相似文献   

4.
以氧化锌、硫酸锰、硝酸铁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前驱体粉末,并与以三氧化二铁、氧化锌和二氧化锰为主要原料的氧化物法前驱体粉末同时通过传统氧化物固相烧结工艺制备锰锌铁氧体。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及分析表明:烧结后的样品形成了很好的尖晶石型结构铁氧体。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在1 250℃下烧结4 h时晶粒最为细小均匀,且密度和居里温度达到最大,在1 280℃下烧结4 h时固相反应最完全。传统氧化物方法制备的样品在1 220℃时烧结4 h时固相反应最完全。共沉淀法和氧化物法制备的样品晶胞体积均比理论值有所膨胀,在1 250℃时,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最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并对水热过程中ZnO纳米棒阵列形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发现高浓度的前驱液和籽晶层辅助生长都有利于得到直立均匀的ZnO纳米棒阵列。如果不更换反应前驱液,即使延长反应时间,ZnO纳米棒阵列的长度也没有明显的增长。每隔2.5h更换新鲜的反应前驱液,ZnO纳米棒阵列的长度会随着反应时间增加而相应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废旧干电池制备Mn-Zn铁氧体前躯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酸溶解法将废旧电池作溶解处理以获得含有锰、锌、铁、铜和镍等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并通过添加铁粉以除去混合溶液中的铜、镍,以及汞杂质,获得了锰、锌和铁的混合溶液.根据锰锌铁氧体的组成对所得溶液进行调整,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合成了锰锌铁氧体的前躯体.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无需将干电池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分离,通过调整直接合成锰锌铁氧体的前躯体,从而在解决目前大量废旧电池回收后的再利用问题、实现废旧电池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同时,为铁氧体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原料来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溶胶法合成ZrO2(Y2O3)纳米晶超微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水基溶胶法合成ZrO2(Y2O3)纳米晶超微粉体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合成粒径为数十至数个纳米的超微粉体,合成的粉体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通过选择溶胶形成过程中前驱物浓度值,可以有效地控制合成的超微粉体的粒径,浓度增大,粉体粒径减小。合成的ZrO2(Y2O3)粉体最小粒径为6nm,该值由溶胶中胶体粒子临界晶核的大小所决定。  相似文献   

8.
锰锌铁氧体具有优良的热敏性能,作为热敏传感器能广泛用于许多领域。锰锌铁氧体的制备包括三个步骤:粉末制备、成型和烧结。每个工序特别是粉末制备工序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制备 Mn-Zn 铁氧体有两种方法,即固相法和液相法。固相法很难制得很细,组分均匀的粉体,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问进行碾磨,同时粉末被杂质沾污。采用湿法治金方法可以制得超细、分散良好、组成均匀一致及纯净的陶瓷粉体,对多组分的粉体特别有利.本研究采用碳酸盐共沉法制备 Mn-Zn 铁氧体,以 FeSO_4,ZnSO_4和 MnSO_4为原料,NH_4HCO_3作沉淀剂。为寻求最宜工艺条件,以指导制备工艺,对共沉法制取 Mn-Zn 铁氧体粉末的 FeSO_4-ZnSO_4-MnSO_4-NH_4HCO_3-H_2O 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Mn-Zn 铁氧体粉末沉淀的最佳值为7.2~8.5,实验结果表明,pH 在7~9范围内锰、锌和铁沉淀率在99%以上。说明热力学计算与实际结果一致,热力学分析指导了共沉工艺,减少实验,节约时间和费用.用碳酸盐共沉淀粉末制的锰锌铁氧体起始磁导率达6153左右,温度敏感度≤±1℃,并在舌簧开关中应用,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化学组成为Sr1-xLaxFe12-xZnxO19(x=0~0.4)的掺杂锶铁氧体纳米颗粒,研究了不同的掺杂量对铁氧体结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γ-Fe2O3的是M型锶铁氧体相形成的前驱体,随退火温度的升高,γ-Fe2O3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850℃时已形成单一的M型铁氧体相;随着代换量x的增大,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先增大后下降,而矫顽力HC的值则单调减小,这些非常适合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液相合成法为基础,选用Mn(CH3COO)2.4H2O和硫粉为原料,首次通过多次注入前驱体的方法,成功制备得到了硫化锰纳米棒,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如注入前驱体的量及时间对MnS纳米棒形状及分布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者通过对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研究,探索可控合成晶粒尺寸均匀、分散良好的纳米材料的方法,探讨不同纳米材料的晶粒生长行为,进而揭示其形成机理,并研究其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结论将对类似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金属钼粉为原料制备的过氧钼酸为前驱体溶液,直接在导电玻璃表面水热生长纳米氧化钼薄膜,并组装成电致变色器件,研究了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表明:180?C下以过氧钼酸为前驱体溶液水热反应12 h可以得到均匀的薄膜,薄膜由厚约100~150 nm的纳米块组成;在波长720 nm处透过率调制幅度最大,达到13.3%;器件变色较快,其着色时间为3.5 s,褪色时间为2.9 s。  相似文献   

12.
以Ti(SO4)2为原料,无水碳酸钠(Na2CO3)为添加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钛合金基底上成功制备了锐钛矿相的纳米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系统的研究了前驱体浓度对纳米TiO2薄膜生长特性、结晶特性和相组成的影响规律;利用光致激发光谱(PL)研究了所制备TiO2薄膜的光激发特性,并通过微观机制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制备工艺和不同前驱体作原料对所制备的Cu/ZnO/Al2O3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型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要比传统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高。铜和锌都以醋酸盐代替硝酸盐制备的催化剂,可以提高铜锌组分的分散和铜锌协同作用,因而提高了活性。催化剂TPR研究表明,改进型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还原温度要比传统方法制备催化剂低约30℃,不同前驱体的催化剂的还原存在一定差异。另外,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下催化剂TPR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铝酸钠、盐酸及稀土元素为主要原材料,在控制水热温度、时间以及选择适宜种类添加剂等条件下,采用水热一步合成法进行基于汽油添加剂用稀土-氧化铝有序介孔复合材料的工艺的优化及分子结构微观调控,实现分子原子级别的"自组装",合成亚稳态的高聚集"稀土-铝"有序介孔前驱体。分析水热过程中稀土氧化铝有序介孔材料的成核机理、界面模型以及成长机制。在后置式三效催化器设计基础上,提出汽车尾气催化助燃前置装置的设计理念,并通过有限元法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5.
软磁铁氧体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近几十年来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发展过程,评述了国内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的发展现状、应用和市场,并对其中的锰锌系和镍锌系两大类型的软磁铁氧体材料做了重点介绍,指出了在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内,软磁铁氧体将进一步向高频、高磁导率和低损耗方向发展,以适应由新科技新设备的不断推出所带来的其产品如电感、线圈等器件向小型化片式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它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界面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镍为催化剂前驱体,H2为还原气体,N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技术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Ni催化剂颗粒。用扫描电镜观察Ni颗粒形貌和粒径,分析讨论还原温度和时间对纳米Ni颗粒的影响及纳米颗粒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Ni颗粒逐渐变大;随着还原时间增加,催化剂前驱体涂层先分裂,再逐渐形成纳米Ni颗粒,而后又因烧结变大;H2和N2气在Ni颗粒形成过程中还起到刻蚀涂层、吸附弱化颗粒间粘结力的作用;合成纳米Ni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还原温度为400-450℃,还原时间为30~60min。  相似文献   

17.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粉体及其磁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粉体.用XRD、SEM、LPS(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制备粉料的物相、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热重与差热扫描分析(TG-DSC曲线)对粉料的烧结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HP4291A型阻抗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在pH=10±0.1,盐溶液流速为2 mL/min,转速为1 000 r/min的共沉淀实验条件下制备出了颗粒细小均匀的铁氧体前驱体粉料,在1 000℃下预烧后形成纯相Y型平面六角铁氧体,对样品的磁性能测试显示出良好的软磁性能:矫顽力HC≈43.64 Oe,比饱和磁化强度σS≈26.67 emu/g,剩余比磁化强度σr≈6.23 emu/g.  相似文献   

18.
以V2 O5和草酸的黄褐色悬浊液为前驱物水热合成 VO2(B)纳米带,采用XRD技术研究水热条件对V O 2(B )纳米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为180~190℃、水热时间为20~24 h时,可以制备结晶良好的VO2(B)纳米带;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VO2(B)纳米带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格畸变度逐渐减小,且产物的择优生长趋势逐渐明显;水热反应初期,VO2(B)纳米带的平均晶粒尺寸增长较快,随着水热时间的延长,VO2(B)纳米带的晶粒生长趋于平衡,晶格畸变度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缓,且产物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结晶取向。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致密化方法、碳纤维表面改性、基体碳前驱体、添加剂及碳纤维编织结构在C/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对C/C复合材料致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水-醇体系中,以钛酸四正丁酯(TBOT)及葡萄糖、蔗糖或淀粉分别作为Ti及C的前驱体,通过水热过程制备了一系列C/TiO2光催化剂。FE-SEM和TEM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所形成的TiO2晶粒被包覆在前驱体所形成的C中,其尺寸约10nm。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C的引入抑制了TiO2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与纯TiO2纳米粒子相比,C/TiO2显示了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