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生活污水中筛选出了一株能够降解煤化工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为降低菌种的培养成本,以酿醋废水作为廉价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培养,研究不同酿醋废水体积分数、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对煤化工废水絮凝率的影响,并对培养成本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培养菌种的最适酿醋废水体积分数为80%;最佳碳源为淀粉,絮凝率达91.77%;最佳氮源为氯化铵,絮凝率达92.59%,综合成本考虑,选择外加氮源.在酿醋废水中外加氯化铵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对煤化工废水的絮凝率达92.59%,COD去除率达68.50%,色度去除率达95.60%,培养成本降低了1.84元/L.  相似文献   

2.
从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区内土壤、生活污水、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三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优化培养后,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均可达到90%以上.通过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试验,鉴定MBF-2,MBF-10微生物为固氮菌属细菌(Azotobacter sp);MBF-5微生物为气单胞菌细菌(Aeromonas sp).  相似文献   

3.
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用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代号MNb-1)对高岭土悬浮液进行絮凝,主要考察高岭土悬浮液的初始pH、絮凝剂MNb-1的投加量、金属离子助凝剂等3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高岭土悬浮液的初始pH对絮凝效果影响不是很明显,而絮凝剂MNb-1的投加量、金属离子助凝剂剂量对絮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絮凝剂MNb-1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最佳絮凝率可达到92.1%。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且能够自然降解的代谢产物,并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利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性能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的菌种OZ-12,使用豆制品加工废水、肉制品加工废水、白糖稀溶液和啤酒稀溶液对OZ-12进行菌种再培养,可将其应用于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剂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株产絮凝剂微生物的分离选育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多次反复筛选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产絮凝剂微生物。经优化培养知 ,该微生物所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率可达 94% ,其生长及产絮凝剂要求的培养条件非常粗放。该微生物经过菌落特征 ,生理生化等特征的研究 ,鉴定为气微菌属细菌 (Aeromicobium sp)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为开发更多微生物絮凝剂,本研究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高效絮凝剂产生菌株,初步确定其活性成分分布,并探讨利用糖蜜废液对其廉价培养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6株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中,呈革兰氏阴性的Y3和S1菌株的微生物絮凝特性最好,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分别达到98.9%和99.5%,其絮凝有效成分多为细胞外产物.稀释20倍、40倍和60倍的废糖蜜中菌株Y3和S1均可生长,在稀释40倍的废糖蜜中两种菌生长量均最大,且在废糖蜜中均保持了絮凝特性,表明糖蜜废液可用于Y3和S1菌株的廉价培养.  相似文献   

7.
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及其两株菌的混合菌(HXJ-1)利用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XJ-1与单菌株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一,可以直接利用酸性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不必调节pH;其二,产絮周期大大缩短,由单菌株的48 h缩短至24 h;另外,能利用的制酒废水浓度高、外加氮源少.HXJ-1利用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既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同时又降低了制酒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达到了以废治废目的.HXJ-1的最佳絮凝剂产生条件为:废水COD浓度为12000 mg/L,C/N比为20∶1, 相对接种量10% (V/V, 菌体浓度: 108 个/L),初始pH 3.6 (制酒废水自然pH) , 摇床转速为120 r/min.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富集-分离-筛选的方法从花园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研究2B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成正相关,且该菌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对絮凝剂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2B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菌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H值为7~9,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72 h,通气量为150 r/min.研究表明,2B菌株所产絮凝剂絮凝高岭土悬浊液的最适宜pH在大于7的偏碱性条件下,Ca2 、Mg2 和Al3 等金属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絮凝率可高达94.6%.  相似文献   

9.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J-Ⅰ,其絮凝率达87.6%.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该菌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0g/L的葡萄糖和2.0g/L的蛋白胨;适宜的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0和30℃;在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Mg^2+有利于菌体生长,但对絮凝剂合成无影响.对该絮凝剂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投放量3%、pH值在5.9、温度为60℃条件下絮凝效果最好,加入浓度为8%的Ca^2+可显著提高其絮凝活性.实验证明,该菌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杂多糖.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附近的油泥中分离筛选出4株石油降解菌,用于组建降解原油的混合菌体系.在等接种量培养条件下,单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41.83%~54.87%,而混合菌降解效率高于单菌株,达到64.27%.不同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居植物柔武士菌(Raoultella planticola)具有脱烷基功能,对一些支链烃有降解效果;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既可以氧化末端烯烃,又可以降解环烷烃;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是优势菌种,不仅具有以上3种降解功能,还可以降解炔烃;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均能氧化不饱和醛基.4种单菌株可能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不宜混合培养降解环烷烃.本研究为石油烃的降解机制和筛选功能微生物等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B-6,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初始pH、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其产絮凝剂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初始pH7.0,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h时,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6%.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泥浆废水、洗煤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发现除印染废水外,该生物絮凝剂对其余3种废水均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其中对于泥浆废水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生物制氢工业化进程,利用玉米秸秆这类来源广泛、储量巨大和价格低廉的可再生生物质纤维素资源作为发酵产氢的原料,从连续流发酵产氢反应器(ZL92114474.1)中新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产氢细菌Clostridium sp.X9(NCBI注册号:EU434651)和一株高效产乙醇发酵产氢细菌Ethanoigenens harbinenseB2(NCBI注册号:EU639425),通过构建高效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复合菌群进行同步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结果表明,对玉米秸秆进行酸化汽爆预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复合菌群的产氢能力.复合菌群X9和B2比单一菌种具有更理想的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能力,两菌种间存在协同产氢效应.复合菌群X9和B2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获得的最大产氢率和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8.7mmol/g和74%.液相代谢末端产物主要为乙醇、乙酸和丁酸.这说明复合菌群X9和B2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发酵底物的工业化生物制氢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絮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采用纤维素降解菌和絮凝菌组成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群,进行两段式发酵,利用纤维素为底物,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将高效絮凝菌F2、F3、F5和F6进行双菌混合培养的正交试验,发现F2和F6组合絮凝活性最佳,且均优于单菌.确定该复合型生物絮凝剂HITM02的有效成分存在于发酵液中,主要是细菌的代谢产物.有效成分为蛋白质、多糖和多肽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为5.4%,总糖含量为1.76%,还原糖未检出.这些有效成分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等的代谢残留物共同作用,具有优良的絮凝能力.絮凝机理包括蛋白质等两性电解质的电中和作用;蛋白质、多肽、多糖等高分子物质和纤维素等的代谢残留物共同具有的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处理含酚废水的高效菌株.以煤气厂废水处理设施的活性污泥为菌源,驯化、培养、筛选出3种降酚能力较强的菌株GPS-1,GPS-2,GPS-3.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通过降酚对比性试验,在500mg/L、1000mg/L、1500mg/L和2000mg/L时,GPS-1菌的降酚率比GPS-2和GPS-3菌的降酚率要高.为所选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5.
高效生物滴滤塔处理硫化氢臭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物脱臭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室用化学方法产生H2S气体,利用筛选、驯化的高效除臭菌形成的固定化生物滤料进行连续脱臭试验.结果表明:当H2S进气量在0.05~0.5 m3/h,进气质量浓度在300~700 mg/m3时,反应器对H2S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反应器运行时pH值的下降并不影响H2S的去除效果.反应器启动快并能够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具有较高的除臭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从深海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除磷菌,并研究了铁强化此除磷菌在高盐合成废水中的除磷效能及机理。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铁磷物质的量比、初始pH值对除磷效率的影响以及铁强化生物除磷的动力学,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微生物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铁盐和生物除磷相比,铁强化微生物除磷效率更高效且稳定在95%以上。当n(Fe(III)):n(P)=1:1时,铁强化微生物除磷的最大效率达98.50%,相比单纯生物除磷提高30%,而单独铁盐除磷n(Fe(III)):n(P)=2:1~3:1时,除磷率仅90%;当n(Fe(III)):n(P)≤1:1时,铁强化微生物除磷以微生物除磷为主,铁盐辅助,处理后水pH中性且稳定;当物质的量比n(Fe(III)):n(P)>1:1时,由于Fe(III)水解造成pH降低至5.50以下,微生物生长受抑,磷的去除主要靠化学沉淀。废水初始pH在6.0~9.0范围内,铁强化生物除磷去除率均在95%以上。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生物除磷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铁强化生物除磷,且较长时间内无磷释放现象。铁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包括:(1)细菌生长除磷以及胞外聚合物对磷的吸附;(2)在混合液中形成了羟基磷酸铁络合物;(3)在细菌表面形成了由细菌诱导的铁磷微沉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预处理条件,利用秸秆制取生物絮凝剂.方法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酸碱进行秸秆预处理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两段式发酵方法制取生物絮凝剂.结果碱液预处理后粗纤维素含量明显增加,而酸处理后粗纤维素含量增幅很小.碱液质量分数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粗纤维素含量,高温加热处理也可提高粗纤维素含量;碱液处理后稻草降解率最高可达72.47%,而酸液处理后稻草降解率最高可达44.06%;0.5%稀碱处理后的稻草降解率要高于1%碱处理后的稻草.结论从微生物利用难易程度和实际生产的角度考虑,预处理用0.5%碱来实现是较好的选择,采用此预处理方法制取的生物絮凝剂絮凝率可达到90%以上.预处理是秸秆降解的关键技术条件,秸秆经过有效地预处理后,可以作为廉价原料生产絮凝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提高含油废水处理效率,对新型(管式反应、高效溶气)溶气气浮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量0.50 m3/h、PAC投加量60 mg/L、回流比20%、溶气压力0.60 MPa、絮凝速率0.80 m/s条件下,该装置对含油废水中油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和85%,去除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在含油废水及更为广泛的废水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海水比例为50%的模拟水产品加工废水为研究对象,从A/O工艺培养驯化出的耐盐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株优势耐盐菌,并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N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nyj1和nyj3同为Bacillus,nyj2为Arthrobacter,nyj4为Alcaligenes.在温度为30℃,pH为7.5的试验条件下,4株细菌在海水比例为30%和50%时的比生长速率和世代时间差距很小,在70%海水比例下生长相对缓慢,比生长速率最小,世代时间最长.这一结论对指导高盐度废水处理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计开发了1种同心圆式新型水解酸化反应器,使用搅拌和上清液回流强化泥水混合效果,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中试研究表明:针对两类不同水质的难降解废水,其对COD的去除率超过46%和36%,并通过改变运行方式有针对性地降低运行成本。通过与其他各类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对比实验,新型水解酸化反应器可以提高6个百分点左右的COD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