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佛羊岭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施工,以FLAC3D有限元软件为计算平台,建立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有限元模型,对隧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表沉降、围岩与衬砌结构应力,并提出相应的监控和加固对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先行隧洞上部地表沉降比后行隧洞大,后行隧洞的施工会增大先行隧洞竖向位移,使先行洞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隧道衬砌结构应力集中于拱腰至拱脚范围区域,先行洞支护结构对于后行洞开挖起到稳定岩体的作用,后行隧道的开挖会使中夹岩柱出现应力集中,在施工时应注意对隧道围岩采取加固措施。分析结果能够为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佛羊岭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施工,以FLAC3D有限元软件为计算平台,建立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有限元模型,对隧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地表沉降、围岩与衬砌结构应力,并提出相应的监控和加固对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先行隧洞上部地表沉降比后行隧洞大,后行隧洞的施工会增大先行隧洞竖向位移,使先行洞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隧道衬砌结构应力集中于拱腰至拱脚范围区域,先行洞支护结构对于后行洞开挖起到稳定岩体的作用,后行隧道的开挖会使中夹岩柱出现应力集中,在施工时应注意对隧道围岩采取加固措施。分析结果能够为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线路斜穿地形等高线、隧道与山体呈斜交进洞及洞口段存在浅埋和偏压等情况是高速公路选线不可避免地常见问题,为此洞门位置的选定对边坡稳定和施工难度有较大影响。文章以三淅高速公路西安岭隧道为背景,针对施工时洞口段产生初期支护变形侵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斜交进洞洞口的地质、设计和施工情况,研究了隧道洞口施工异常段支护设计形式及变形情况,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异常变形和开裂的综合原因,结合既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异常的处治对策,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施工地表预加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隧道洞口围岩特点,阐述了隧道洞口施工原则和地表预加固技术及适用范围,总结隧道洞口地表预加固技术的应用和进展情况,并在楚雄至大理一级公路大风坝隧道中应用了该项技术,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地表预加固措施,可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围岩的自稳性,缩小围岩松弛区范围,减小围岩对初期支护的压力.锚杆、注浆管可起到悬挂岩土体作用.超前注浆可加固充填坍塌体,封堵地表水下渗通道.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环岛干道会展中心隧道工程为背景,探讨了在城市复杂地质与环境条件下小净距隧道下穿排洪箱涵时隧道平面、纵断面线型设计;隧道结构支护参数设计;隧道下穿排洪箱涵施工方法及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地层的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管片附加应力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在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新建隧道对先行隧道内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际工程现场监测数据,总结了先行隧道管片附加内力大小及变化规律.采用振弦式表面应变计和频率读数仪对北京地铁某区间先行隧道管片环向和纵向的附加应力进行了现场监测,给出了环向附加应力和纵向附加应力历时变化曲线,并对不同测点附加应力在历时变化中最大值及稳定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环向应力为压应力,其量值比纵向应力的量值大,且水平直径处受力最大,最大值达12.77 MPa.所得结论定量评价了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程度,为盾构隧道设计施工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市政隧道工程蓬勃发展,许多城市公路隧道受建筑、管线等因素的限制,并为节约用地、缩短工期等,大多被设计成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与分离式隧道最显著的区别是中隔岩柱受力状态复杂、稳定性难以控制。通过理论推导对浅埋超小净距隧道土质中隔岩柱的失稳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基于小净距隧道中隔岩柱承载模型确定中隔岩柱上覆应力,结合土体极限应力公式对中隔岩柱在不同施工条件下的失稳破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土体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及支护反力均能提高土体的极限应力,且增加支护反力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考虑时空效应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桩的影响特征计算,对盾构工程风险控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区间盾构隧道侧穿既有桥桩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按施工过程分析了盾构施工以小净距(0.6倍隧道外径)侧穿桥桩对既有桥桩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隧道以小净距侧穿桥桩,在不采取加固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盾构施工可安全穿越桥桩.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层小净距叠交盾构施工风险较大,为了研究叠交盾构施工对隧道支护结构及地表沉降的影响,以无锡地铁3号线长-机区间隧道叠交下穿出入段线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叠交穿越段施工影响较大,地表沉降较大,必须进行洞内外联合加固,加固方案为洞内钢架支撑配合地层注浆加固,经过联合加固后,施工结束叠交段地表沉降量为6.59 mm,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超前注浆小导管的支护机理进行了研究,然后以河北张石高速黑石岭公路隧道进口浅埋破碎段为例,采用FLAC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不采用和采用小导管注浆时围岩的位移情况、塑性区范围进行了模拟,定量分析了小导管注浆法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在隧洞开挖过程中遇到节理带、断层等软弱破碎岩带时,发生大变形、塌方等围岩失稳破坏等问题,需提前或及时做好围岩支护措施,以确保洞室围岩的稳定及施工安全。本文以长河坝水电站泄洪洞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场勘测资料、隧洞开挖施工方案及工程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确定了软弱破碎带围岩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隧洞破碎带围岩的典型失稳破坏模式。针对隧洞破碎带处围岩的潜在失稳问题,综合采用超前支护、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钢支撑+锚筋束联合支护,并通过有限元手段对隧洞围岩支护方案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隧洞破碎带处经及时加强支护后,围岩变形得到有效地控制,避免了洞室围岩失稳破坏现象的发生;现场监测数据及实施效果也表明及时加强支护措施对围岩稳定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合理的隧道净距值是小净距隧道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武汉地铁二号线矿山法施工隧道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模拟分析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净距条件下,后行洞施工时,先行洞围岩的力学及变形发展规律,通过分析中夹岩受力、地表沉降、拱底隆起和拱顶沉降这四个重要指标与净距的关系,综合分析确定满足安全与经济的合理净距取值,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圃岭隧道大跨度、双连拱的实际特点,阐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原理及分析方法.针对西圃岭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的监控量测,及时掌握了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动态,确保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坍塌堆积围岩中修建小净距隧道经常会遇到掌子面塌方和中间岩柱失稳等问题。结合雷公浦小净距隧道的工程实践,在出口坍塌堆积岩层段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洞内周边收敛、中间岩柱位移、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和钢拱架应力等进行了现场监测,并选取K70+520断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监测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坍塌堆积围岩条件下采用3台阶法进洞存在稳定性问题,类似工程建议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可有效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的受力和稳定性影响较大;整个中岩柱处于扰动状态,锚杆的锚固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拱顶和拱腰部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乌江渡水电站尾水岔洞围岩在开挖情况下的变形、应力及屈服区,对不同应力释放荷载条件下的喷锚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施工、运行和检修工况下的荷载作用情况,计算分析了衬砌结构的变形及应力情况,并指出起控制作用的工况.计算分析得出的结论已用于指导工程设计,同时也可供其他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有关小城镇发展的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估 ,提出小城镇发展的理论支持和重点 ,并对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刚 《适用技术之窗》2014,(11):157-159
超前小导管是隧道工程施工的一种工艺方法,主要用于不良地质地段的预支护。设计有超前小导管支护的地段,初期支护常以工字钢钢架为主,施工单位常在工字钢腹板中部开小孔来定位超前小导管,以满足间距和角度的要求,特别是当钢架间距较小、作业空间狭小时,都会采取开孔措施方便施工节约时间。开孔后工字钢的支护性能必然下降,监理单位往往不会要求施工单位对开孔后的工字钢架采取补强措施。本文就开孔后工字钢架与未开孔工字钢架做比较,采用力学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开孔后对工字钢的影响,并探讨其补强措施。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石灰桩的增强机理,介绍了小口径石灰桩加固处理建筑基础回填土的技术方法和效果。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小套管固井工艺的实施为张天渠油田套损井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治理手段。为解决实际生产、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在加强理论研究及对已施工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张天渠油田套损井特点,通过调整施工工序、小套管下深、二次固井水泥返高位置等手段对小套管固井工艺进行优化,并在现场油水井试验成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详细地分析了小水电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成立小水电协会、小水电协会的职能和管理等措施,同时还对小水电产业政策、小水电技术改造、小水电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