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叙述了万家寨水库1999~2000年凌汛期凌情变化过程,重点对库区河道冰坝壅水的形成原因及解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河防凌减灾方案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传统的黄河凌灾防御策略与技术在减小黄河凌讯灾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技术手段与方法的局限,凌灾防御仍存在被动防御的现实.提出了"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变军队应急机制为军民联合防治"的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便捷、安全、高效、迅速、成本低、威力大的"聚能随进"新的爆破技术,提出了黄河防凌减灾的新方案,并研发出相应的一系列专用破冰器材,可有效遏制凌灾的发生,并能在其他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1960年黑龙江上游冰坝凌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1960年黑龙江上游冰坝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分析了冰坝形成的影响因素,记载了冰坝凌汛造成的灾情.  相似文献   

4.
黄河宁蒙河段2007~2008年凌汛期封冻河段长,平均冰厚较厚,最大槽蓄水增量达16.95×108 m3,封河期部分河段冰塞壅水严重,三湖河口站1月25日水位达1 020.84m,3月18日达1 020.86m,均创历史记录,3月20日开河时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特拉奎素段黄河大堤先后发生两处溃堤.其原因是河道淤积日趋严重,跨河建筑物增多和不利的河道形态等综合因素造成冰下过流能力减小,12月上旬~3月上旬兰州站来水量47.0×108 m3,较前10a同期平均偏大7.3%,以及开河期气温急剧升高,三湖河口站开河前夕连续2d槽蓄水增量释放量均>1 100 m3/s,直接导致测站下游河段形成冰坝壅水,造成溃堤灾害.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20日凌晨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奎素段黄河大堤发生溃堤,直接经济损失达69 120万元。造成此次溃堤灾害主要有两个原因:①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主槽淤积严重,堤防标准低;②槽蓄水量大量释放,使三湖河口水位持续上涨,大堤长时间处于高水位的浸泡之中。提出一系列防御和减轻黄河内蒙古河段凌灾损失的工程与非工程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历来是凌汛多发河段,历史上曾频频决口,给两岸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为黄河下游防凌提供了强有力的工程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凌汛威胁。探讨了黄河下游多年凌情特点及变化趋势,对影响凌情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小浪底水库对下游凌情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凌情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的运用缩减了封河长度和冰层厚度,缓解了凌情,其防凌成功的经验对黄河上游和其他凌情严重的河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河滩岸的崩塌失稳将会对滩地和村庄造成严重冲蚀,甚至造成堤防冲决,对黄河滩岸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选择了影响滩岸稳定性较大的主要因素(土体凝聚力c、坡体内水头H和坡角α)进行分析.由c、H及α变化组成不同分析工况,采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滩岸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滩岸稳定性对c、H及α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计算工况下,黄河滩岸是稳定的;c是影响滩岸坡体稳定性最强的因素,其敏感性随坡角及水头的增大而增强;H对滩岸坡体稳定性影响次之,其敏感性随坡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凝聚力的增大而减小;α对坡体稳定的敏感性相对较小,其随凝聚力的增大而减小,随水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的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为了研究黄河径流演变规律,用小波分析法对黄河青铜峡270多年(1724~1997)的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展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黄河上游年径流丰、枯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其年径流具有128年、64年和32年左右周期性变化,这3个主要周期的变化,主导着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的特性。研究也表明,自1997年以来,黄河天然年径流变化的大趋势是处于接近或低于其多年平均水平,并会延续若干年。  相似文献   

9.
黄河上游支流——十大孔兑的高含沙洪水在入黄交汇区形成沙坝、淤堵干流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干支流交汇现象,对交汇区河床演变、防洪和工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减轻高含沙交汇区沙坝淤堵的治理措施是一项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工作。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干支流不同交汇角度对孔兑与黄河高含沙交汇区沙坝淤堵规模的影响。模型试验以产生的高含沙洪水淤堵黄河干流次数最多、危害最大的孔兑之一——西柳沟与黄河交汇的干支流河段为模拟对象,采用黄河高含沙水流动床模型相似律进行模型设计,选取90°、60°、30°和15°作为试验交汇角度,分别开展了清水和浑水交汇试验,获取交汇区水流分区特性和沙坝淤堵规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交汇角增大,支流对干流的顶托作用增强,交汇口上游壅水区流速逐渐减小,水深增大;交汇角较小时交汇口下游形不成回流区,交汇角增大到30°以后回流区形成并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伴随着高流速带向对岸移动;壅水区和回流区沙坝尺度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交汇角较小时形不成壅水区淤积体和回流区淤积体,但易形成交汇口对岸淤积体,其尺度随交汇角增大而减小,与回流区淤积体互为消长。交汇口以上主槽的淤堵由壅水区淤积体构成,交汇口下游主槽淤堵由回流区淤积体和对岸淤积体共同构成,当交汇角为30°时交汇口上下游主槽总体淤堵规模最小。从河道淤堵规模和河岸稳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在现状河道和水沙条件下,30°是有利于减轻孔兑与黄河高含沙交汇区淤堵的较优交汇角,这对交汇口河道整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龙、刘水库防凌运用40a的资料,2007~2008年度凌汛期兰州站下泄水量虽较多,但仍处于较常见范围之内;该年度流凌、封河初期、稳封期、开河期流量控制符合水库防凌调度基本要求。流凌初封期下泄流量比较理想,稳封期比近9a平均偏大110m3/s左右。开河期控泄力度不足。在头道拐站过流能力较小情况下,兰州站从1月中旬流量缓慢递减率和总量偏小,三湖河口站上下河段槽蓄水增量在2月持续增加,至3月中旬最大,加重了开河期负担。在开河前夕三湖河口站槽蓄水释放强度大,导致凌灾发生。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上游冰坝凌汛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思宇  郭锋 《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36(4):111-112,128
根据中俄水文年鉴记载和历史调查资料,浅析了黑龙江历史冰坝凌汛情况,冰坝凌汛条件和特点,冰坝灾害,提出了消减冰坝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区黄土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区黄土滑坡的基本地质条件 ,分析了穿黄工程区黄土滑坡的成因机制 ,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河泥沙科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沙问题是黄河难治的症结,本文系统回顾了黄河泥沙科学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水流泥沙运动、黄河水流挟沙力、高含沙水流运动、河床演变规律和减淤措施研究、泥沙数学模型、河工动庆模型试验研究等方面,并提出了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宁夏沿黄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找出经济区内各个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情况,发现各城市的辐射力较小,要素流动不频繁,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是宁夏沿黄经济区内城市流中最多的行业.根据城市流强度大小对城市进行等级划分,确定了银川市的中心地位,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平罗县为第二层次,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青铜峡市、中宁县为第三层次.最后,根据相关情况提出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建设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8—2009年《宁夏统计年鉴》等数据源,建立了生态适宜度指标体系,运用AHP法、专家咨询法和模糊数学对宁夏沿黄城市带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规划设计.结果表明,宁夏沿黄城市带生态适宜度为0.29~0.61.据此,运用GIS手段将宁夏沿黄城市带划分为生态协调区、生态引导区、生态控制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5个生态功能区,并进一步提出了不同功能区生态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