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作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焦作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煤层气具有含量高、煤储层压力略高于静水压力、气饱和度较高和煤吸附性能较强,但煤层的渗透性较差和储层温度较低等特征.由于煤变质及其演化、断块构造及其差异升降运动和三叠纪末抬升剥蚀以及第三、四纪局部快速沉降等因素,对煤储层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本区煤储层特征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是国家高度重视和亟待勘查开发的重要能源矿种,也是我国紧缺与需要的战略能源.通过对焦作煤田煤层气地质条件、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方法现状的研究,认为焦作煤田具备煤层气开采条件及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焦作煤田有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分布,并且含煤层数多,煤层较为稳定,储量大;因此,焦作煤田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含气饱和度和煤层渗透率较高,资源密度高,有利于煤层气开发利用.焦作煤田煤层气的开发对改善焦作市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含量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是煤矿瓦斯灾害预测和煤层气的可开发性评价的基础.根据勘探和建井阶段的资料,荥巩煤田谷山井田东部山西组二1煤埋深200m以下的区域,煤层气含量与井田构造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印支期(T末)在正常地温梯度下发生第一次生烃和燕山期(J3-K1)在异常热事件作用下发生了第二次生烃,奠定了高含气量的基础.但由于燕山期煤体所受温度极高(300℃),煤的理论吸附量不超过 15m3/t.K2到喜山早期,随南部嵩山不断隆起,浅部煤层中的煤层气在地下水作用下向深部运移,在滞留区煤层内聚集.这一时期构造决定的地下水动力条件控制着煤层气的运移富集.第三纪晚期形成的滑动构造使煤体破坏严重,储层渗透性降低,沿滑动构造面形成的糜棱岩带增加了煤的吸附能力,阻止了煤层气的扩散,并可能存在动力变质引起的生烃,对含气量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生成及含气量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EASY%Ro数值模拟法,对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热演化史进行模拟及恢复,探讨了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气的生成和演化特点,认为峰峰东部矿区受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经历二次生气阶段,早期以区域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煤中有机质在深成变质作用下发生一次生气;晚期受岩浆活动的影响,促使该区的煤层进一步变质及煤层气第二次生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含气性及含气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煤储层顶底板岩性、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岩浆侵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引起本区煤层甲烷含量在平面及剖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5.
淮南矿区煤、气一体化开采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淮南矿区煤厚、煤岩、围岩的封闭性、煤层气的含量与组分、煤层的渗透性等煤层资源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淮南矿区是具有丰富煤层气资源及良好赋存条件的地区;根据矿区高地应力、煤储层低渗透率的特殊性,提出了在该地区进行煤、气一体化开采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焦作煤田煤层气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气是国家高度重视和亟待勘查开发的重要能源矿种,也是我国紧缺与需要的战略能源.通过对焦作煤田煤层气地质条件、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方法现状的研究,认为焦作煤田具备煤层气开采条件及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焦作煤田有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分布,并且含煤层数多,煤层较为稳定,储量大;因此,焦作煤田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含气饱和度和煤层渗透率较高,资源密度高,有利于煤层气开发利用.焦作煤田煤层气的开发对改善焦作市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矿区二1煤层富含煤层甲烷气体,其资源量估算达302亿m3以上.本文通过对控制煤层气赋存的二1煤层的传层几何形态、地质特征、煤质变化、特别是物性特征的研究,指出本区二1煤层渗透性较好,渗透率随着围限压力增加而降低,且与判及发育程度、构造应力变化有密切关系.而二1煤层中的煤层气含量与煤层理深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通过综合分析指出了开发潜力较好的区块.  相似文献   

8.
杨家湾井田煤炭资源丰富,运用解析法对井田煤层气进行采样测试;根据甲烷含量等值线图分析煤层气分布规律,采用体积法估算煤层气资源量.结果表明:甲烷含量在井田东北部露头最低,在井田中深部及长春铺向斜轴部较高,影响甲烷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煤层厚度、顶板岩性、煤层露头及埋藏深度;探明井田内4、4下、5、6-1、6-1中、6-1下、6-2、6-2下、6-3、6-3下、7和8煤层煤层气资源量达52.77×108 m3.长春铺向斜及区域内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的宽缓向斜是煤层气勘查有利靶区,向斜轴部比翼部更有利于煤层气富集.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登封煤田新登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瓦斯赋存规律,以便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基于煤层瓦斯运移、散失、赋存理论,结合矿井勘探和生产揭示的瓦斯地质资料,分析新登煤矿瓦斯赋存、分布规律.通过拟合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直接顶板特征、底板灰岩水矿化度与煤层瓦斯含量的数值关系,结合太原组灰岩地下水动力场分布特征,划分水文地质单元,探讨不同单元内瓦斯赋存特征及地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二1煤层底板灰岩水矿化度为312~656 mg/L,煤层瓦斯含量与矿化度相关性最好;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径流带、中等径流带、弱径流-滞留带3种水文地质单元,弱径流-滞留带内瓦斯含量最高,中等径流带次之;受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双重控制,在新登煤矿西北部形成单斜-水动力封堵型瓦斯含量富集区,瓦斯最为富集,中部形成单斜-水动力冲洗型瓦斯含量过渡区,瓦斯较为富集;预测的矿井深部瓦斯含量为5~7.5 m3/(t·daf).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煤储层物性及煤层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研究了淮北地区地物构造演化及控气特征,结果认为:淮北地区印支期以来的构造演化对煤储层物性控制作用十分显著,以EW向的宿北断裂为界,北部地区煤层气勘探前景不佳,南部地区的东部,煤层的展布受褶皱形态的控制。在宿面向斜和南坪向斜中,煤层埋深、煤体结构、含气性、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均有利于煤层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临涣矿区强变形构造煤发育,煤体结构复杂,基本无勘探前景;涡阳矿区正断层发育,煤层气含量相对较小,但渗透性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煤层含气性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含气性是评价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影响煤层含气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有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煤的变质程度、断裂构造、盖层条件及煤层厚度等.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影响煤层含气性的主要地质因素为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和煤的变质程度,次要因素为断裂构造、盖层条件及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下二叠统山西组二_1煤煤层气储层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煤厚、煤岩组成、煤级、煤体结构、裂隙系统、渗透性、吸附/解吸特性等方面对河南省的主可采煤层二1煤的煤层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镜质组含量较高、割理比较发育、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渗透性最好,是最有利的储层;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无烟煤是有利储层;碎粒煤为不利储层;糜棱煤为不可开发储层.临界解吸压力较高、含气量较高的中煤级煤分布区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3.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油气、煤田和煤层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南煤层气藏的特征.通过对气藏静态特征(包括煤层空间几何形态、煤层气成分和含量、储层物性、吸附特征、储层压力及封闭条件)和动态过程(包括煤层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分析,指出晚古生代的煤层在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次煤化作用生成的煤层气,在喜马拉雅期遭受了严重的调整与改造后逐渐形成现今的沁南煤层气藏.直接控制该煤层气藏中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因素为顶底板与边界断层.目前的高产煤层气井基本上都位于地下水滞流区.  相似文献   

14.
水文地质条件对白额勘探区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水动力场对煤层气富集具有明显影响。在研究区东部,煤储层埋藏浅,地下水的径流作用相对较强,煤层气被径流逸散。研究区西南部,煤储层埋藏深,地下水由本区东北浅部向西南深部顺层径流,对煤层中向上扩散的气体起到了封堵作用。矿区西南部为地下水低水位等势面区域,地下水严重滞留,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保存,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区域。研究结构显示,地下水化学场特征同样影响煤层气富集。地下水滞留区域与高矿化度中心一致,同样与区域富气中心分布一致。这说明滞留或弱水力交替地下水是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及产能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铁法盆地构造形态、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 ;研究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气赋存规律 ,并提出了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 .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向斜盆地中 ,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煤系地层和煤层 ,煤系地层是一个含水层 ,其顶底部含全区分布的隔水层 ,上覆上白垩统含水层 ,有利于煤层气聚集 .侧向上 ,地下水由浅部补给 ,在深部形成滞流 ,在西部煤层分叉尖灭带和相变带附近 ,形成高势能储层 ,因此 ,盆地西部的大兴井田及大隆到大明井田将是煤层气富集高产区 .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各影响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特征的影响,准确预测煤层瓦斯含量,在潘三矿勘探钻孔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线性统计规律和瓦斯地质因素分析方法,确定影响11-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有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砂泥比、煤层厚度和倾角;利用逐回归分析建立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与误差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精确度高,验证了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Adsorption isotherm relates the gas storage capacity as a function of pressure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In this paper, adsorption isotherm of two dry borehole samples was constructed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the manometric method. Isotherm was measured for two gases, i.e., CH_4 and CO_2 to pressure up to 8.4 MPa.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sorption isotherm, coal was characterized by proximate, ultimate and petrographic analysis. Coalbed gas content of these two samples was found 2.29 m~3/t and 2.75 m~3/t. SEM images were obtained for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l using pore image analysis. Predi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from CH_4 adsorption isotherm showed that these coalbeds are under saturated. CO_2 isotherm was constructed to estimate enhanced coalbed methane(ECBM) recovery. Volume wise CO_2/CH_4 sorption ratio was found 2.09 times to 2.75 times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terpretation of isotherm data to find the recovery factor of methane production from Jharia coalfield.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国内外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展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煤层气吸附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入手,吸附实验的研究应注重所测实验体系的完备性和模拟实际环境的真实性,吸附理论的研究则应注意理论模型针对的实际情况的适用性和具体使用时的简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