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西海洋山花岗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花岗岩区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和研究方法,将海洋山花岗岩体分解为7个侵入体,归并成西山单元(SX)、江尾单元(SJ)、白水口单元(SB)和蓝家单元(SL),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洋山超单元。研究表明:海洋山花岗岩体具有明显的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是同一岩浆热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花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分异后,分四个亚期侵位而形成的复式岩体.是Ⅰ-型花岗岩出现锡矿化的典型例子。岩浆的强烈分异使各期岩体的岩石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一个十分连续的演化系列,并形成了云英岩脉型锡矿化。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糜署岭岩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从寄主岩石和基性端元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的 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入手,深入探讨了糜署岭岩体是壳源和幔源两类岩浆混合形成的 混浆花岗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壳源和幔源两个端元之间并有显著的过渡特征,表明二者在岩浆 侵位过程中发生过不同程度地物质成分交换。这对研究西秦岭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花岗岩等级体制填图方法对天尖花岗岩体进行解体,建立了三个填图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对各单元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组构及野外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了,该岩体是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环状深成岩体。  相似文献   

5.
微粒花岗岩类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质岩石中广泛产出的微粒花岗岩类包体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通过综合与微粒花岗岩类包体形成机理相关的实验、理论资料,结合华南7个花岗岩体中岩石包体地质实例,着重讨论3种不同成因的微粒花岗岩类包体(淬冷包体、残留体和不混溶包体)在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3种包体分别受岩浆混合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和交代作用、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所制约,是不同岩浆作用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花岗质岩体产状及组成上的差异主要受控于源区性质和岩浆过程。以西秦岭造山带内几个代表性早中生代花岗岩为例,简要介绍其形成中所记录的岩浆过程,探讨花岗岩成分多样性的原因。西秦岭造山带内S型花岗岩是变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两类,即高Sr含量、低Rb/Sr值和稀土元素总含量的Group A,及低Sr含量、高Rb/Sr值和稀土元素总含量的Group B,其分别可由白云母水致熔融和脱水熔融形成。糜署岭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中发育3类晶形和成分不同的锆石,其与寄主岩石的锆石具有一致的U-Pb年龄; 其中,暗色微粒包体中的类型3锆石与寄主岩石中锆石具有一致的晶形和εHf(t)值,捕获于寄主岩石,而类型1和类型2锆石具有较高的Th/U值和εHf(t)值,结晶于混合程度不同的基性岩浆,其基性端元可能来自幔源岩浆; 因此,糜署岭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记录了壳-幔岩浆混合过程。中川岩体由形成时代没有明显差异的5个岩相呈同心环状产出; 边部的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被含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被中粒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侵入,后者又被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 Rb-Sr-Ba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各岩性之间不存在成分分异趋势; 因此,中川岩体的环带结构是由多期次岩浆侵位、聚集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对华南元古代-中生代花岗岩类中,具有代表性的353个岩体的1449个岩石化学分析成果,采用ACF图解;并作了Al_2O_3/Na_2O+K_2O+CaO、K/Na+K和C/ACF等化学参数的特征对比;以及它们与Fe~(+3)/Fe~(+2)+Fe~(+3)参数的相关分析。结合岩体岩性、矿物成分与部分Sr同位素等资料,分别不同时期进行了I型-S型花岗岩类和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的相关关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获得: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固定对应关系的结论。 这一结论,有助于揭示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不同地区之间在花岗岩类形成条件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存在着的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华南元古代-中生代花岗岩类中,具有代表性的353个岩体的1449个岩石化学分析成果,采用ACF图解;并作了Al_2O_3/Na_2O+K_2O+CaO、K/Na+K和C/ACF等化学参数的特征对比,以及它们与Fe~(+3)/Fe~(+2)+Fe~(+3)参数的相关分析。结合岩体岩性、矿物成分与部分Sr同位素等资料,分别不同时期进行了I型-S型花岗岩类和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类的相关关系的对比研究。结果获得: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固定对应关系的结论。 这一结论,有助于揭示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不同地区之间在花岗岩类形成条件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存在着的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9.
根据魁岐杂岩体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形成的时间先后等,将其划分为4个单元:(1)晶洞黑云母钾长花岗岩;(2)晶洞中粗粒碱性花岗岩;(3)晶洞斑状碱性花岗岩;(4)晶洞细粒碱性花岗岩。由第1单元至第4单元其岩石化学组分及SI,FI,MF,AKI等参数值均呈有规律变化。岩石的∑REE值较高,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085,Rb-Sr等时线年龄为89.6Ma。Nd同位素研究表明,该岩体在形成时有70%~80%的的地幔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发现华南海西地槽褶皱带的基础上,讨论了华南海西花岗岩有关的地质问题,编附了1:400万华南海西花岗岩分布图。着重讨论了:华南海西花岗岩形成地质背景,划分了基本构造类型以及岩石类型组合;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方面的主要特征。强调华南海西构造旋回花岗岩的普遍存在及其独立意义。提出了海西花岗岩类及华南花岗岩类反向超伏的新认识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天水地区早中生代草川铺岩体内发育一套似斑状花岗岩,岩体主要由寄主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闪长质微粒包体组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寄主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10.9±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74,属于早中生代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寄主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准铝质特征,A/CNK值为0.99~1.07;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为(128.13~196.56)×10-6,轻、重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比值为8.20~9.47,岩体富集轻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高场强元素贫化,但元素Ta、Nb明显亏损。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早中生代草川铺岩体与南秦岭糜署岭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相学特征和近一致的结晶年龄,并且二者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相似。因此,早中生代草川铺岩体和糜署岭岩体是同一套岩浆活动的产物,前者虽然构造位置处于北秦岭造山带内,但其物质来源于南秦岭造山带,表明南秦岭造山带和北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之前已经碰撞。由于早中生代草川铺岩体具高钾钙碱性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所以其是南秦岭造山带向北秦岭造山带俯冲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老城岩体出露于南秦岭宁陕地区,属于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的不同岩性单元均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寄主岩石形成年龄为213~219 Ma,其包体的锆石结晶年龄为211 Ma,属于早中生代五龙岩体群岩浆作用中期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寄主岩石的主体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具有低Si、弱过铝质、富碱和高Mg#值(52~67)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Ⅰ型花岗岩;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成分,具有低SiO2(53.64%~62.40%)、富碱和高Mg#值(63~72)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钾玄岩岩石系列。暗色包体与其对应的寄主岩石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初始N(87Sr)/N(86Sr)值(0.704 66~0.705 82)、较高的εNd(t)值(-4.3~-1.6)和高Mg#值,显示形成包体的原始岩浆可能源于幔源玄武质岩浆。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寄主岩石和包体之间发生过明显的成分交换,使这些成分在二者中大体达到平衡。对比南秦岭基底岩石的初始Sr-Nd同位素比值,推测老城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是新元古代基性下地壳物质。包体和寄主岩石的关系显示,岩浆混合可能为基性岩浆注入到已经开始结晶的酸性岩浆,两种岩浆发生不完全混熔,形成了寄主岩石和暗色基性包体。  相似文献   

13.
东准噶尔碰撞造山作用与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成矿系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准噶尔是中亚-兴蒙巨型构造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炭纪一二叠纪经历了强裂的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发育多种多样的花风岗类及有关金属矿床。花岗岩类及有关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明显受间造山作用的制约。从碰撞造山前→洋-陆俯冲→陆-陆碰撞→陆内造山挤压-伸展→板内裂谷,区域花岗岩类从大洋M型科长花岗岩类→岛弧I型钙碱性花岗岩类→造山隆起区I型钙碱性花岗岩类、S型偏碱性花岗岩类→陆内俯冲断裂深熔I型钙碱性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4.
节能发电调度对AGC机组优化调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调度模式下,AGC机组调配应以能耗最低作为目标。首先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下AGC机组的优化调配模型,考虑了系统网络约束对调配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混沌遗传算法对AGC机组的优化调配问题进行求解。该方法利用混沌扰动抑制遗传算法的早熟,加快了收敛速度,降低了计算时间。优化计算结果同时包含机组组合和负荷分配方案,增强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专家系统ES和前向神经网络MLP对新事件的识别能力的不足 ,探讨了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和数学结构 ,建立了MLP和ART1相结合的混合型神经网络模型 ,以实现故障模式的有效识别 .在泵系统故障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表明 ,混合型神经网络能可靠地进行水泵机组故障模式的识别 .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单开链单元的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及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单开链支路为单元,揭示了欠秩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组成的某些规律,提出了三平移输出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的一个种系统、有效的新方法。型综合共得到31个机构,并进行了分类。其中27个机构为本文首次给出,提出的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械型综合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并已用于其它运动输出类型的欠秩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型综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报道了美国农业收获后粮食在销售流程中受虫害损失的概况,还详细介绍了实验所的研究机构、人员结构和有关收获后粮食昆虫学研究内容范围等。在 储藏物害虫防治方面,着重强调指出从化学、非化学防治和害虫综合治理上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巴彦浩特盆地演化特征与含油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中生代盆地发育受基底断裂控制,呈现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除自生自储类型以外,油气运移聚集主要与多期区域性不整合面有关。根据不同地区的改造特点、强度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将盆地成藏单元类型划分叠合—再生型、改造—保存型、改造—再生型和改造—破坏型,其成藏条件和油气勘探远景依次变差。  相似文献   

19.
1 GeologicalTectonicFeatureTheHuanghuaBasinisoneofthenegativetectonicunitsinBohairegion,eastChina,whichisnortheaststrikedirection.Itamountsto17000squarekilometers.InthewestlieCangcountyRise,ChengningRise,southwest,andHaizhouRise,northeast.Inthebasin,thenorth…  相似文献   

20.
老牛山杂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由晚三叠世(印支期)和晚侏罗世(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在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老牛山杂岩体中的黑云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岩性的黑云母成分变化不大,具有富Mg、Ti、Al、K的特征;黑云母主要是镁质黑云母;自印支期到燕山期黑云母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TiO2、FeOT和Al2O3含量有所升高,而MgO含量逐渐降低;印支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在600 ℃~700 ℃之间,结晶压力为0.98~1.95 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3.72~7.38 km;燕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在650 ℃~700 ℃之间,结晶压力为1.47~2.01 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5.55~7.61 km;老牛山杂岩体属于同熔型(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源成因的特征,但花岗岩类成岩物质来源略有不同,印支期花岗岩较燕山期花岗岩的源区物质组成,可能幔源物质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