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频繁发生的暴雨内涝灾害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以解决我国当前城市暴雨内涝问题为目标,从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发生现状入手,分析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发生特点和主要诱因。以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暴雨内涝的成功案例为启示,结合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防治的新形势,总结并预测城市雨洪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问题应对的系统构想。该构想针对我国城市当前内涝问题给出以下3点建议:(1)采用先进的城市暴雨内涝治理技术,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2)充分利用雨洪模型,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城市暴雨洪水过程模拟模型;(3)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城市的雨洪管理体系。通过以上3点实施,可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并对城市防汛减灾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及城市雨洪应对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通风潜力及风特征量化分析的城市风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选取杭州典型季份的Landsat 8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以城市局地环流运行规律为理论基础,确定城市风道系统的作用空间和补偿空间. 通过构建杭州主城区表征城市风道地表粗糙度的5个影响因子(包括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城市绿地、城市水体和城市路网)的空间数据集,建立城市风道通风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实现GIS空间叠加分析,确定通风潜力最大区域作为潜在通风廊道区域. 结合杭州主城区各气象站点的15个自动气象风玫瑰图,确定周边区域夏季和冬季主导风向的空间分布情况.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及杭州的城市建设与规划,实际确定出杭州主城区6条潜在一级风道和5条二级风道.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市是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工业城市和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文中重点指出连云港城市产生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以及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改善措施;提出城市内涝综合应对技术框架,主要从基础信息整理准备、内涝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评估及模型构建、选择最佳方案等方面进行展开,从而促进连云港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造成的城市灾害,正深刻挑战城市的韧性,城市内涝和雨洪管理同样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重大安全隐患。为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城市挑战,国际上提出以弹性城市为核心展开研究以及区域性的规划设施建设,我国于同期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的思路。研究分析我国城市面临的内涝问题,解析其出现的原因,调研国家政策发展脉络及地方城市的先行实践,将有助于为我国弹性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红线。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Y城市排水防涝项目为背景,根据该城市雨水汇流和排水管网情况,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MIKE水力模型构建城市内涝仿真计算模型,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内涝灾害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易涝点缓解措施及治理方案,为该城市做出更为科学的内涝风险分析,为防涝减灾抢险预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变化环境下的涝渍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使得涝灾在水灾损失中所占的比例呈增长的新趋势.从涝渍灾害致灾因子、内涝积水量形成机制与汇流过程描述涝渍胁迫条件下的水分生产函数、涝渍灾害控制标准、除涝排渍工程控制运用规律及涝渍灾害风险分析6个方面评述了变化环境下的涝渍灾害研究进展,并从涝渍灾害致灾因子的变异规律、孕灾环境的演变规律、承灾体的响应规律和除涝排渍工程控制运用规律4个方面,阐述了变化环境下的涝渍灾害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杭州市近年来不同区位商品住宅的开发情况,结合城市区域的发展和规划,就不同区位住宅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杭州市住宅分布以主城区为中心呈圈层式向外扩展;依照杭州市的整体住宅规划,基本形成五大住宅扇形区:下沙、滨江、三墩、城北和闲林的居住组团基本形成;城市中心区域地租的昂贵造就了杭州老城区的高房价;交通的可通达性对住宅空间的扩展和住宅区位的选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中新CBD的形成和大规模文化、产业中心的的建立对住宅区位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从杭州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不同区位的住宅定位与城市发展规划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内涝灾害的成因,评估方法、评估内容,以城市地表与明渠河道水流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构建内涝数学模型,并应用于阳原县.根据该县的地理信息特征设计多边形的计算网格,对2013年8月9日的暴雨进行模拟.模拟的积水误差在2cm以内的大约占85%,只有12%的网格模拟的积水误差大于3cm.因此,通过此模型能够良好的预测降水量,使得在内涝灾害评估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老城区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内涝问题,城市排水管网模型是研究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方法。以东莞市谢岗镇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Mike Urban的雨水管网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设计降雨条件下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提出改造措施使其满足10年一遇的降雨。结果表明现状雨水管网排水能力勉强满足2年一遇降雨,通过增加调蓄池能明显降低管道峰值水位,将现状管网排水能力提高到10年一遇降雨,但想从根本上解决内涝问题还需要LID措施进行源头控制。本研究为老城区管网评估和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盲目超采地下水可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频繁发生。城市雨水收集及地下补水装置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避免地面沉降等灾害发生。分析了设计城市雨水收集及地下补水装置的现有技术方案和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探讨了其设计思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城区增雨系数变大,很多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迫切需要开展城市除涝研究。以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相对严重的沧州市为例,通过建立暴雨内涝模型、设计暴雨研究对城市内涝进行了模拟,并提供了提高模型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杭州市城市防洪的现状和水系特点,认为要彻底解决主城区(建成区)的防洪排涝问题,必须采用提高杭州市城市防洪能力的有关工程措施:主城区各区块的涝水应就近向钱塘江外排,地势较低的运河两岸地区,应要取“北控,中疏,南排”的排涝原则。  相似文献   

13.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要点探讨--以常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为例,探讨了平原水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要点,提出了从内涝风险评估、规划标准制定、防涝工程体系完善等方面加强规划研究,着重从河网水系梳理、排涝设施建设、市政雨水通道安排、易淹易涝片区整治、低影响开发等方面构建城市防涝工程体系,保障城市排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积水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分析超标降雨下的城市积水风险,以指导近期应急排水预案以及远景城市雨水系统改造方案的制定.由于北京市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汛期暴雨又多表现为局地短历时的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造成城市道路(特别是立交桥区)积水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在此背景下,从保障奥运安全召开的角度出发,以奥运中心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各组成部分相关资料,建立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数据库,建立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模型,对超标降雨条件下奥运中心区的可能积水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策研究和实施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陕西省咸阳市主城区的排水系统能力和内涝风险,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建立了咸阳市主城区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对排水系统现状进行评估,并使用英国洪涝灾害指数评价体系对内涝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咸阳市主城区采用平篦雨水口,覆盖程度满足设计要求,但是雨水口存在破损、移位及淤堵等问题,且部分排雨管道被严重堵塞,整体管道达标率较低; 现状排水管网管径较小,在4种降雨强度(设计重现期为0.5、1、3、5年)的模拟中,排水能力小于0.5年一遇、0.5~1年一遇、1~3年一遇、3~5年一遇和大于5年一遇的管网所占比例分别为68.9%、5.8%、3.9%、5.3%和16.1%; 人民路—东风路—渭河—咸通路围成的地块和东风路—河堤路—福银高速公路—金旭路围成的地块为内涝高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内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水文模型数据中的关系模式及结构特征,研究水文模型与三维可视化结合的集成方法,探索城市内涝演化过程及机理与三维可视化的结合. 基于SWMM模型,利用开源的JavaScript地图引擎Cesium,将内涝模拟结果展示在三维场景中,设计实现了模拟参数可调的城市内涝三维可交互式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7.
现在杭州市的中河,旧以凤山水门为界,北称龙山河,为唐朝中后期开凿,主要功能是杭州城墙外的护城河.吴越钱王二次拓宽杭州时,原有的护城河纳入城内,始称中河.宋代时河流经过现在的联桥,是杭州最大的食盐贸易场所,也称盐桥河.后作为古运河入江的途径.龙山河在杭州水路航运、货物集散、手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福州市水毁预警系统为对象,研究水毁预警系统的总体目标与设计方法、系统框架、数据库和系统的实现界面.根据系统实时需求建立基于.NET三层构架的程序开发平台;用OracleSpatial构建并将数据导入和转换进数据库;通过Web GIS系统集成的平台实现网络构架和界面显示并进行直观的水毁评价及预警.最终建立易操作、可扩展、集成性高、可量化的水毁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