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示差光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用甲酚械示差光度法定量测定二氧化氯的实验条件。该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强,分析速度快,准确度与灵敏度都比较高。最低检出限为4.1ppb,测定上限1.355ppm,变异系数5.35%,是测定饮用水中低含量二氧化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种新方法测定了反应型含溴阻燃剂中溴的含量.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且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不溶于水-乙醇体系的凝胶化的聚乙烯醇缩甲醛(PVF)缩醛度测定的方法.通过反复实验找到一种合适的溶剂体系,使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从薯莨中提取天然色素的方法,并对色素的稳定性,抗氧化性及抑菌性进行了试验.实验证明,该色素是一种多功能的天然色素.测定色素的主要成份是单宁.  相似文献   

5.
采用SPSR色谱动态法,对某环柱状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的曲折因子进行了测定,测定中采用了微机采样在线分析技术,使实验精度及准确度得到显著提高.该方法不需要对工业原颗粒催化剂进行特殊处理,因此简单、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6.
对溶样方法及酸加入量对吸光度的影响、基体铝和铜等元素对镉的测定干扰等内容进行了研究,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该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3.7%,相对误差3.8%,回收率为:96%-106%。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能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炼油工业渣泥中砷含量测定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方法的精密度,在6个实验室内对5种砷含量水平的试样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r符合lgr=-0.678+0.746lgm,再现性R符合lgR=-0.448+0.845lgm.  相似文献   

8.
为了及时监控使催化剂中毒的金属元素铁,建立了Fe3 -KSCN-RhB--明胶的高灵敏度(达10^6数量级)显色体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4ug/mL,重油样品灰化后可以直接显色进行测定,实验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7.75%,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连续浊点法快速测定含盐水溶液的固液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一套连续浊点法快速测定含盐水溶液固液平衡的实验方法和装置,不同温度下二元和三元体系的实验值与文献值比较,表明该方法所测数据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测定了298.15-323.15K下三元体系NH4Cl-KCl-H2O的固液平衡数据,并同作用开发的电解质溶液相平衡软件包PHEES的预测值作了比较,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枸杞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提取法优化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二氯甲烷、丙酮和乙腈为提取荆,通过添加回收率,对枸杞中敌敌畏、氧化乐果、久效磷、乐果、马拉硫磷和对硫磷农药残留进行提取方法优化筛选实验.试样用乙腈提取,加氯化钠使水相与有机相分离,取一定量有机相(乙腈相)浓缩,定容,采用气相色谱法直接进行测定.实验表明:乙腈是枸杞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最佳提取剂.该方法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出限为0.0016~0.0023mg/kg。6种农药的标准添加回收率为83.3%~97.6%,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3%~9.52%.该方法简便、快速,也可用于枸杞中其他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双重介质注水井关井后的压降曲线特征,分析了渗吸常数和渗吸半衰期对压降曲线的影响状况,最后,得出了这类试井曲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致密油岩心的渗吸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建立了致密岩心渗吸实验装置,进行了致密砂岩岩心油水渗吸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致密岩心油水渗吸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渗吸效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曲线特征点及渗吸影响因素,得到了致密砂岩岩心渗吸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渗吸作用主要发生在基质岩心的表层,温度对渗吸的第二个阶段有较大的影响。单面致密油岩心油水渗吸效率在10%左右,地层条件下油水渗吸效率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3.
致密油储层的孔喉细小、渗透率低,使得开发难度较大,但是以毛管力为基础的静态渗吸作用对致密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利用自行研制的静态渗吸实验测量装置,进行了大量室内实验,研究出致密储层的渗吸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静态渗吸采出程度明显增加;静态渗吸采出程度受边界条件的影响;降低地层水的矿化度,渗吸采出程度增加。另外,对实验结果进行无因次化处理,曲线归一性较好,可用于估计实际致密储层的渗吸开采效果,这对提高致密储层的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渗透砂岩岩心进行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分析低渗透砂岩注水吞吐过程中的渗吸规律,并与常温常压渗吸实验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常温常压渗吸效率为18%~24%,平均为21%;前6 h岩心渗吸速率最快,为0.8~1.7 %/h。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渗吸效率为24%~31%,平均为27%;第1轮次渗吸速率最快,为2.6~3.6 %/h。与常温常压渗吸相比,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能提升渗吸效率5%~7%,渗吸速率也明显高于常温常压渗吸,分析认为实际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可增加渗吸动力、减小渗吸阻力,更有利于发生油水置换。建立了渗吸深度理论计算模型,得出岩心渗吸波及的深度为0.25~0.63 cm,认为前期快速渗吸阶段进入的深度属于厘米级范围,渗吸深度随渗吸效率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研究认为,提高地层压力和进行大面积压裂可有效提高渗吸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油藏周期注水开发中,毛管的驱替和吸入过程是交替进行的.如果吸入过程的时间很短,吸入过程就无法完全达到平衡,致使流体交换不充分.基于此,引入吸入过程平衡时间的概念,利用一维岩芯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实际油藏周期注水吸入过程机理,并研究了油水黏度比、毛管力、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吸入过程平衡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黏度比过大、毛管压力差太小及高的含水饱和度都会造成平衡时间增加,使实际周期注水中的吸入过程无法达到平衡,致使周期注水效果变差;特别是在高含水阶段,由于含水饱和度高、毛管力小,吸入过程达到一次平衡所需时间长,致使高含水饱和度情况下停注时间远小于吸入过程平衡时间,从而造成周期注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周期注水吸入过程机理的研究为油藏周期注水合理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注水开发已成为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开发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储层微裂缝发育,非均质严重,油水井暴性水淹,导致水驱采收率较低。渗吸采油是该类油藏重要的采油方式,利用室内实验,系统研究了注入水矿化度、岩芯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表面活性剂、原油黏度和温度等因素对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裂缝性特低渗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当周围环境注入水矿化度小于岩芯内地层水矿化度或加入表面活性剂均可显著提高渗吸程度;渗透率越高,原油黏度越小,含油饱和度越大,毛细管渗吸作用越强,最终渗吸采出程度越大;温度的升高可提高初期渗吸速率,但最终渗吸采出程度基本相同,温度不是影响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川中大安寨裂缝性油藏渗吸注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渗吸注水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的重要机理,合理的注水方式与注水参数对改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获得了大安寨油藏基质岩块自然渗吸动态规律和脉冲渗吸动态规律,为制定合理的油藏渗吸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核磁共振测试的方法开展了致密砂岩的自发渗吸实验, 对此研究了致密水湿岩心和中性岩心的 自发渗吸特征, 分析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致密中性岩心渗吸的影响。渗吸实验结果表明, 致密水湿 砂岩的采收率在6 0%以上, 致密中性砂岩采收率在3 5%以上, 渗吸采油的方法可以作为致密油开发的一种有效方 式。研究也发现, 无论是中性润湿的致密砂岩, 还是致密水湿砂岩, 十二烷基硫酸钠都可以使岩心内油滴分散变小, 改善油珠的流动情况, 从而提高致密砂岩的渗吸速度。十二烷基硫酸钠也能够显著提高中小孔隙, 尤其是中性岩心 中的小孔隙内油相的动用程度, 从而提高渗吸采收率。在实验条件下, 质量分数为0. 0 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提高 致密中性岩心渗吸采收率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全球能源紧缺迫使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潜力巨大的致密油上。但是其低孔、低渗的特点使其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以毛管力为基础的静态渗吸作用成为开采这类储层的有效方式。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流体在致密岩心孔喉中的静态渗吸过程,将核磁共振可视化技术与静态渗吸实验相结合,阐述了核磁共振成像和T2 谱图测试致密岩心静态渗吸排驱效果的原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给出岩心孔隙中流体的二维空间分布,有助于直观了解不同时刻下各孔喉中的静态渗吸排驱效果。T2 谱图能量化体现出致密岩心的静态渗吸排驱效果与机理。T2谱图所预测的采收率与质量法渗吸实验所测的采收率一致,从而验证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致密储层静态渗吸采收率的可行性。该研究旨在为致密储层的开发和评价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吸机理及有利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渗吸作用的机理及有利条件,通过渗吸实验再现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介质中油水置换过程。实验表明:润湿性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故用润湿性因素对渗吸机理判别方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渗吸机理判别方程更适用于油藏介质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介质发生渗吸驱油的充分条件,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