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仰作为人的精神支柱,一旦缺失,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分析了市场经济背景下信仰危机的表现和原因,提出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多元化文化信仰,使传统文化复归,营造树立信仰的氛围,更新树立信仰的方法等途径重建信仰。  相似文献   

2.
刘欣 《商品与质量》2011,(Z3):130-131
在急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信仰价值体系受到怀疑和遗弃,本文着重从经济、政治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对信仰危机进行了探究,鉴于社会信仰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必须从制度和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着手,重塑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信仰。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意义上说,信仰是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统一,当代信仰危机正是因二者的割裂造成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于中国现实,恢复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基本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重建提供了全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目前高校在学生入党动机考察、入党前教育、学生入党考察、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都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到位的问题,认为应从创新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宣传方法和宣传载体占领思想阵地,健全监督和批评制度提升信仰教育约束力三个方面,解决高校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培养高校学生党员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各种思潮进行着激烈地碰撞,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青年时期是信仰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群体,能否培养出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对于解决大学生信仰迷失和信仰危机问题的路径,人们比较普遍地选择了教育的视角,学者们在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重要性、应然性的论证和教育应对策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校大学生信仰、共同理想、荣辱观、人生价值观现状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信仰危机、对共同理想认识模糊带来的对个人理想前途的困惑,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表现出多元化趋向。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变化、信息时代网络文化、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做人与做事的分离以及知行脱节、大学生思想心理不成熟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信仰理想和荣辱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为此,必须建构大学生信仰和荣辱观价值观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一方面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挑战,我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以此更好的推进我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法律信仰的缺失,现代法律信仰的难以形成,我国法治正面临着法律信仰的危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内在驱动力。因此,透过我国公民的法治信仰现实,分析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以找到重塑法律信仰的途径已经成为中国法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信仰,就是要将其置身于现代性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信仰既存在着现代性“道德谋划”不足,又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是超越了社会、群体、个体利益差别的统一,是超越了政治-伦理理念和文化价值分裂的共识和共享。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变化,一些思想道德基础薄弱的大学生产生了所谓的"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现象。而且当今大部分学生的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政治信仰迷茫等现象,这要求亟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作风、道德、信仰、习惯、方法等等的优良传统的教育。而且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不断提升高校统战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与效果,对部分高校统战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统战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环境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环境的优化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现实环境还是网络虚拟环境,都影响着大学生进行科学信仰的选择,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多元背景下,信仰问题十分突出。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理论淡漠,思想信仰多元发展态势,这些都急需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具体对策包括:加强大学生信仰选择能力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多元信仰的引导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第二国际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关键一环,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传播和捍卫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国内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聚焦于第二国际理论家方阵内部格局的划分与各派之间理论的斗争和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路径等问题;呈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三重批判视阈;灵活运用了批判视阈的融合,宏观与微观、外史与内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接轨等研究方法,开启了国内第二国际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从独特的理论生态学角度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建设思路。生态学被引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其简洁明了的分析效果,因此一经引入便被广泛使用。作者提出理论生态学概念,以理论生态学为基本分析框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高校理论生态优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传播机制下探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传播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并进行路径探索是一个新颖的方向。分析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传播过程中遭遇的现实困境。当前影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具体原因。得出,要切实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提高其影响力,就必须要构建科学的传播体系。通过整合各种传播途径,创新传播方法,提高传播效果;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与调适机制,不断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通过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全方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等有效路径,积极推进高校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及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来讲,要不断提升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科建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要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式,拓展其传播渠道;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讲,推进政策载体的建立,制定并实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政策,从而在实践上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首要问题,就目前为什么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及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看法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