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泥作为常用的活性添加剂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有着重要的作用,水泥的用量会直接影响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文章通过室内试验设计了含有不同剂量水泥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并对混合料进行劈裂、车辙和低温弯曲试验,评价水泥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和沥青在泡沫沥青混合料中共同发挥胶结料作用,水泥剂量超过1.0%时,水泥形成的胶结强度大于沥青形成的胶结强度;水泥剂量为1.0%~1.5%时,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整体性能较优,满足作为路面基层或中下面层的使用要求;水泥剂量大于2%时,混合料低温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疲劳性能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应力控制模式下的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分析应力水平、水泥用量、旧料( re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掺量、乳化沥青类型及乳化沥青用量等因素对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灰关联熵分析,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与比较。结果表明:乳化沥青针入度指标、RAP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寿命影响最为显著,乳化沥青用量、乳化沥青延度指标影响次之,应力水平、水泥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冷再生混合料的配比和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旧的沥青混合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和适量的水之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了改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有明显提高;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添加剂的种类、剂量和集料的级配.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和检验冷再生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掺加旧料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基于沥青温拌技术和再生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环保型沥青混合料.对掺加旧料(RAP)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旧料掺量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疲劳试验采用小梁三分点加载方法,进行了旧料掺量为0%、15%、30%、45%以及60%的混合料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旧料掺量越大,疲劳性能越差;30%为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临界旧料掺量,此掺量为疲劳性能的"性能拐点",超过此掺量后疲劳性能大幅衰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废旧铣刨料进行再生利用,以期节约大量建设资金、能源,保护环境.方法 通过真空饱水马歇尔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室内试验,研究了工厂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并铺筑了试验段对室内试验结果 进行了验证.结果 采用富含芳羟分的慢裂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再生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较好,低温抗裂性能基本满足低等级路面的技术要求,而水稳定性能相对较差,添加水泥可明显改善工厂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也可提高其高温稳定性能,但对低温抗裂性能改善效果不明显.试验路施工和检测表明,新料与旧料掺配比例为1:6和1:7时,施工效果最好,不掺新料时,效果也可以.结论 工厂冷再生路面完全满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低等级公路路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道路大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适应交通等级及合理的层位结构,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认为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可应用于各级道路的基层.根据我国现行规范及国内典型案例,拟定出高、低等级下沥青道路合理路面结构厚度组合,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建模模拟,计算出不同厚度组合下的路表弯沉及基层层底拉应力.并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各层厚度及旧路面模量对于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性能的影响,得出旧路面强度对大修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的结论.通过反算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并对比我国交通等级的规定,提出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应用于道路大修工程中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有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本研究尝试采用所开发的溶剂沥青作为结合料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冷再生,提出了试件的成型和养生方法,进行了配合比组成设计并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对溶剂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溶剂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均满足我国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规范的性能要求,低温性能虽然不满足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要求,但能满足普通沥青混合料规范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泥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水泥掺量(0~5%)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力学及路用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掺加一定用量的水泥能显著影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和路用性能。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其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及抗水损害能力随之提高,具有明显的规律;而低温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特性,当水泥掺量为1.5%时,冷再生混合料具有最佳低温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9.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基于沥青温拌技术和再生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环保型沥青混合料.研究了基于Sasobit添加剂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随压实温度和旧沥青混合料(RAP)掺量的变化规律,定量评价了旧料(RAP)掺量分别为0%、15%、30%、45%及60%在压实温度分别为140℃、130℃、120℃、110℃和100℃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的变化,确定了适合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旧沥青路面结构土的组成进行分析后提出如何选用冷再生添加剂的问题.并对石灰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水泥3种添加剂的冷再生混合料在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了分析比较,最终得出以石灰粉煤灰作为添加剂更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冷再生材料路用性能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冷再生利用.方法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评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主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表明,当水泥含量达到5%时,冷再生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现行规范中规定的要求,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达到常用的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相应指标的数值,同时冷再生材料也具有较强地抗冲刷性能.结论对于试验所用冷再生材料,只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合比设计,同时再生剂含量达到5%以上时,冷再生材料可以将之运用于沥青路面基层之中.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会出现反射裂缝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采用橡胶沥青混凝土作为防反射裂缝的施工方法,并以实体工程为依托,从橡胶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为橡胶沥青混凝土在"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三种胶浆系统进行了研究,包括沥青+矿粉、乳化沥青残留物+矿粉和乳化沥青残留物+水泥。结果表明,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存在,水泥⁃乳化沥青残留物胶浆表现出更高的模量增率效果;模量和相位角变化呈现与普通矿粉⁃沥青胶浆和矿粉⁃乳化沥青胶浆不同的特点,且不随粉胶比呈现线性单调的变化;胶浆界面黏结力与矿粉⁃沥青胶浆相当,并在低粉胶比范围内远高于单独利用矿粉的乳化沥青残留物胶浆。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在国外的研究与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作为一项在旧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新技术已相当成熟并被普遍采用.在我国该技术只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使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结合国外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通过对沥青路面回收材料的级配组成、再生混合料的级配选择、沥青及再生剂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阐明了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波敏感型沥青再生剂的开发及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中软化原路面效率低的问题,利用针入度试验对再生成分与水的比例、微波敏感发热材料用量对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开发出微波敏感型再生剂.利用自行设计的混合料软化试验对微波敏感型再生剂软化沥青混合料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微波敏感型再生剂软化沥青混合料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下,微波敏感型再生剂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实现沥青混合料的快速软化.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拌和分散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评价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分散性,保障就地热再生拌和工艺质量,设计一种简单可行的室内拌和筛分试验,通过室内模拟拌和与筛分试验,研究就地热再生过程中不同加热温度,不同拌和时间,再生剂的加入对就地热再生混合料分散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旧料加热温度由110℃提高至120℃时,旧料的拌和分散...  相似文献   

17.
针对SBS改性沥青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通过测量不同RAP用量及旧料加热温度下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对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RAP含量在20%以内时,再生混合料性能与新料性能并无明显差别;随着RAP比例增加,再生混合料强度逐渐提高.当温度条件满足要求时,可以适当提高RAP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