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及其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研究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纤维再生混凝土可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其在土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通过对再生粗骨料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能参数的研究,讨论了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3种再生骨料取代率(0%,50%,100%)下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和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在不同纤维掺量下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对再生混凝土的增强效果要优于对普通混凝土的增强效果,说明玄武岩纤维可用于增强再生混凝土及其短柱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增强混凝土早期抗塑性开裂性能及耐久性,研究了有机纤维种类、长度及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碳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坍落度试验、抗压与抗折强度试验、混凝土碳化试验及平板约束法测试进行研究.结果聚丙烯腈(PAN)纤维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最大,坍落度降幅达86%;掺入19mm聚丙烯(PP)单丝纤维,坍落度下降25%;加入0.15%PP纤维,坍落度降幅达28.7%,含气量增加25.9%;掺入聚乙烯醇(PVA)纤维后,混凝土7d、28d抗压强度降幅最大,分别达30.4%、23.5%;12mmPP单丝纤维体积掺量为0.15%时混凝土的抗裂效果明显好于0.05%掺量,而碳化深度较基准低30%.结论混凝土中掺入有机纤维后,早期抗塑性开裂性能明显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效果随纤维长度和掺量增加,效果越来越明显;有机纤维的加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力,力学性能有所降低,但降幅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衍射仪、电子单纤维强力仪、热系统分析仪及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和田地毯羊毛及新疆绵羊毛的纤维形态、结晶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及氨基酸含量,考察了上述性能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新疆绵羊毛,和田地毯羊毛的胱氨酸含量低3.15%、酪氨酸含量低16.40%,不利于普通活性染料染色.受鳞片状态、细度差异及结晶度等因素影响,即使选用新型活性染料染色,和田地毯羊毛的表观染色深度K/S值及彩度Ct均较差,值得进一步研究而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掺加结晶型界面改性剂(IZM)改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耐久性,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进行收缩性、抗渗性、抗碳化性和抗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收缩较普通混凝土大,掺入IZM可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后期收缩降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多,掺入IZM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变化不大,同时掺减水剂和IZM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标号是普通混凝土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渗标号的2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较普通混凝土差,掺入IZM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影响不大;在不同化学介质中浸泡28 d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性能较普通混凝土差,而掺入IZM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灰比、纤维种类、掺量和水泥基材对挤压成型纤维水泥板及其复合梁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纤维后板材韧性有显著改善;PVA纤维增强板材当纤维掺量达1.7%时表现应变硬化,出现多点开裂;PP纤维则呈现应变软化。两种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差异是由于纤维自身性能的不同。以纤维增强板为底板,制作的纤维板/混凝土复合梁的极限荷载和相应挠度,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都得以改善;同时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复合梁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废钢丝绳纤维混凝土是新型的工程材料,它不仅可节约钢材,而且还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能。本文主要对废钢的丝绳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还就是增强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内外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现状,从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三个方面将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抗拉强度、抗碳化性、抗渗性及氯离子渗透性、抗冻融性、干缩性等基本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废弃混凝土通过一系列再生工艺可以得到再生混凝土细集料,将其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砂配制混凝土可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但是再生混凝土细集料特殊的性质会使得掺再生细集料的混凝土性能与普通混凝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研究再生混凝土细集料的粒径和物理特性对水泥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再生混凝土细集料对混凝土的抗气渗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再生细集料在破碎制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缺陷和粉料,采用一定量的再生细集料替代天然细集料配制混凝土,其物理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碳化能力均与基准混凝土有明显差异。如再生细集料最小粒径从0.16 mm及以下提高到2.36mm就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工程建设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废弃混凝土,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向混凝土中掺杂再生骨料的方法,来消耗部分废弃混凝土.同时,为了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按照相关的试验方法与标准,主要研究了聚丙乙烯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中掺入了聚丙乙烯纤维后,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和变形性能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4种掺量的玄武岩纤维(0.05%、0.10%、0.15%、0.20%)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0.10%、0.20%、0.30%、0.40%),通过单掺及正交混杂增强C60基准混凝土实验,研究玄武岩纤维、PVA纤维、混杂纤维的组成和掺量对基准混凝土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单掺和混杂掺入的混凝土坍落度都随着纤维总掺量的增加而降低;玄武岩纤维、PVA纤维和混杂纤维虽不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但可以明显改善其抗折强度,混杂纤维对混凝土抗折性能的增强作用尤为明显;PVA纤维相比玄武岩纤维在混杂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上表现出更好的增强作用;当0.1%玄武岩纤维和0.2%PVA纤维混杂时,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最高,较基准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提高了29.1%。  相似文献   

11.
以变角空间桁架理论为基础,在考虑莫尔应力协调条件下,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纯扭构件破坏形态的判别准则,并建立了纯扭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试验资料的验证,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纯扭强度的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是十分必要的.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纯扭作用的机理和制定其强度的计算方法,是解决复合受扭强度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山店铁矿的大部分矿体呈粉砂状,在爆破震动影响和潮湿空气中极易冒落。该矿采矿进路曾使用金属支架,但多数已经塌落,现改用喷射混凝土支护,在该矿的特殊地质条件下,这种支护主要靠喷层自身强度支掌矿石,而与矿石共向支护的作用则不显著。因此,薄喷层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就成为能否在粉砂状矿体中成功地进行支护的关键。本试验是通过对喷射混凝土三心拱及半圆拱施加径向及纵向荷载来测定其承载能力与变形的,并对素喷射混凝土拱和配竹筋喷射混凝土拱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厚度为4—5cm的喷射混凝土拱具有32~52~T/m~2的承载能力,下沉量均小于3mm,配竹筋后可大大提高其承裁能力;在电耙道中,喷层内配竹筋可减少因配钢筋引起的放矿困难。在该矿位于粉砂状矿体中的采矿进路,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是适宜的。本文还对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及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橡胶粒子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探讨了橡胶粒子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橡胶粒子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干缩性及抗冻性能,同时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折、抗压强度和抗碳化性能。橡胶粒子对混凝土早期(3 d)抗折、抗压强度影响较小,但对混凝土28 d抗折、抗压强度的负面影响较大。随着橡胶粒子掺量的增大,混凝土抗冻性能逐渐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值也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其抗冻性及干缩性仍要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榀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缩尺模型的抗震性能研究,发现用高强混凝土做框架节点,其破坏形式同普通混凝土一样,也是经历了初裂、通裂直至破坏。通过对核心区配箍量的变化,研究了梁端位移延性和节点的抗裂强度,得出用高强混凝土做框架节点,核心区可适当减少配筋,能保证工程抗震的实践要求,施工方便,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高强混凝土强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多因素作用下更为准确地预测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模型及其学习算法,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文献中高强混凝土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与回归分析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在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且明显优于回归模型.因此,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可以定量分析、简便易行、计算精度高、预测能力强的分析方法,用于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道路路面修补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包括抗折试验、抗压试验、抗渗试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掺入适量的CUFG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强度、抗渗等级和明显改善它的抗硫酸盐腐蚀能力;它的早期强度能达到重载交通和特重载交通开放要求,其耐久性能够满足道路路面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检测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反映结构的整体强度,必须实施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研究了攀枝花地区常用的水泥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强度的地区曲线,并对拟合曲线方程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拟合建立的测强曲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几种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实际结构中的混凝土与标准养护试块之间有很大差异 ,所以传统检测方法中用标准养护试块抗压强度来确定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不恰当的 .为寻找最佳的能代表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的强度 ,本试验对郑州市两个厂家的混凝土分别进行标养强度、同条件养护强度及结构实体取芯强度的测定 ,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造成其差异的因素 ,得出三种强度的相关关系式 ,从而找出了适合郑州市检测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判定标准之间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火灾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不同深度处的平均回弹值之间的关系,建立逐层回弹法评定火灾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专用测强曲线和计算公式.方法通过采用逐层回弹法对不同火灾温度条件下的混凝土试块进行逐层切割回弹试验。得到火灾后混凝土不同深度处的回弹数据,利用分层回弹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混凝土的实测强度来拟合火灾后混凝土的专用测强曲线和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按逐层回弹法建立的火灾后混凝土测强曲线和计算公式具有良好的精度。同时该方法考虑了不同深度处的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得本文提出的测强曲线更接近实际.结论逐层回弹法可以应用于火灾后混凝土的强度评定。该法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可以为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检测鉴定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 drilling shaft linings have been adopted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supporting coal drilling shafts penetrating through thick top soils. Through model experiments the stress and strength of such shaft linings are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ad beating capacity of the shaft lining is very high a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ad bearing capacity are the concrete strength, the ratio of lining thickness to inner radius and the reinforcement ratio. 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nd the strength theory of concrete under multi-axial compressive stressed state,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load-beating capacity of a high strength reinforced concrete shaft lining was obtained. Because the concrete in a shaft lining is in a multi-axial compressive stress stat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s to a great extent compared to uni-axial loading. Based on experiment a formula for the gain factor in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obtained: it can be used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shaft lining. These results have provided a basis for sound engineering practice when designing this kind of shaft lin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