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掺粉煤灰人工砂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子的粗细、级配、含泥量是影响砼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目前高强高性能砼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优质的天然砂资源日渐枯竭,本文就掺粉煤灰人工砂配制砼以及对砼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人工砂的性能优于天然山砂,更适合用于配制高强砼。  相似文献   

2.
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灰比、粉煤灰替代水泥率、超量系数和砂率对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工作性及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灰比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明显,粉煤灰替代水泥率的影响也较大,但超量系数和砂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通过效应估计,提出了配合比设计表,进行了复核试验,与人工砂混凝土和天然河砂混凝土进行了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工砂混凝土和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配制强度关系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实验室内进行的人工砂混凝土和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回归统计分析了人工砂混凝土和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求出αa,αb系数.并用于工程实践证明其可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粉煤灰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水灰比、龄期等因素对水工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压弹模的影响,探讨了粉煤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有所降低,后期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6.
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粉煤灰的显著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经时工程充分调查、材料成分分析和配合比设计.以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砂率为变化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水胶比、粉煤灰取代率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砂率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影响较大.同时,得出在高掺量粉煤灰状况下各影响因数与混凝土性能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可供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掺加U型膨胀剂、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的高性能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得出了这种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化热大幅度降低、放热高峰出现时间明显推迟,坍落度经时损失减少,凝结时间推迟,流动性增加,粘聚性、保水性好,无离析泌水现象,抗渗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干缩率显著降低,力学性能有所改善的结论,并对此做了一定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昌水专学报》2017,(6):62-66
基于粉煤灰在混凝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现状,结合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随龄期发展较快的特点,考虑加载龄期和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开展试验研究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龄期发展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发展,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增长趋势,且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这种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粉煤灰在混凝土力学性能随龄期发展的机理。对高掺量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及结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掺量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砌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掺量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砌块是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配以各种外加剂,经发泡剂发泡,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养护而成,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小,抗冻性高,以及粉煤灰掺量大,成型方便,工艺简单,投资小,见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在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多因素作用下较为准确地进行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问题,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学习算法在预测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强度中的应用,并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用于人工砂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及砂浆合理掺用粉煤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煤灰是以二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火山灰质材料,含有大量的玻璃微珠。本文通过试验,将粉煤灰应用在普通混凝土和砂浆中取代水泥和石膏,对节约水泥用量,变废为宝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与粉煤灰混凝土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粉煤灰活化措施、基本效应以及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特性和耐久性,为粉煤灰混凝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机械活化措施中细磨加工优于分选加工,细磨加工能提高粉煤灰的活性和利用率;强碱激发剂的掺量要适量,引入硫酸盐复合激发剂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水泥是粉煤灰最有效、最经济的活性激发剂;粉煤灰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取代效应、火山灰效应、形态效应和微集料效应等;粉煤灰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得到改善,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快,抗拉强度明显提高,抗裂性、抗渗性、抗冻性、耐蚀性、抗碳化性和对钢筋的保护能力提高,水化热降低,能消除或减轻碱骨料反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寒冷盐碱地区的工程环境与混凝土的配制特点,以Fick第二定律修正模型为原型,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和查阅文献取值建立了引气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模型,经游程检验法检验,其相关关系显著.扩散模型体现了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依赖性、混凝土本体结构劣化、以及水灰比、含气量和粉煤灰掺量三个参数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扩展了氯离子扩散实际影响因素的范围,增强了适用性,并能显著表征引气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质.  相似文献   

14.
C40特细砂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邯郸当地的原材料制备C40特细砂混凝土,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取代率、砂率对特细砂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及和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取代率是影响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的最主要因素,砂率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最主要因素;适当的粉煤灰取代率能提高混凝土28d抗压强度;随着砂率的增加,塌落度大幅下降而强度略有降低;水胶比为0.45,粉煤灰取代率为10%,砂率为30%,通过添加1.2%的高效减水剂可配制出28d强度达59.1MPa、塌落度为60ram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高温作用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HFCC)立方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加热温度、不同粉煤灰掺量与HFCC残余强度的关系.将粉煤灰掺量30%、40%和50%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加热至250,450,550和650℃进行强度测试,并与素混凝土(不掺粉煤灰)试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HFCC残余抗压、劈裂抗拉强度均出现明显退化,劈裂抗拉强度退化尤为明显;随着粉煤灰的掺入,粉煤灰掺量对强度退化率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高温后HFCC抗压强度退化率均低于普通混凝土强度退化率;劈裂抗拉强度退化率除粉煤灰掺量30%外均低于普通混凝土退化率.在试验基础上建立HFCC高温后立方体残余抗压强度、残余劈裂抗拉强度与温度、粉煤灰掺量的定量关系,为高温后HFCC材料强度评估及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赛马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石嘴山电厂细磨粉煤灰,激发剂,开展了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50%时,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均能满足C20~C30混凝土的要求;粉煤灰掺量≤40%时,粉煤灰混凝土强度明显地优于纯水泥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C60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配制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C60高性能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提出了抗压强度公式.也对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了试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粉煤灰的性质、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粉煤灰的细度和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加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粉煤灰掺入到混凝土当中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充分利用粉煤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现场喷射混凝土普遍存在强度低、喷层易开裂、回弹量大、粉尘浓度高等问题,在喷射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掺量的硅灰、粉煤灰替代水泥,并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硅灰、粉煤灰对添加铝酸盐液态速凝剂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酸盐液态速凝剂掺量为3%时,凝结效果最好;单掺8%的硅灰能有效促进铝酸盐液态速凝剂的凝结效果,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粘聚性;单掺粉煤灰可以降低速凝剂的促凝效果、降低混凝土强度、提高和易性。硅灰、粉煤灰和铝酸盐液态速凝剂混掺,对混凝土1 d抗压强度影响由主到次为粉煤灰掺量>速凝剂掺量>硅灰掺量,28 d抗压强度影响由主到次为速凝剂掺量>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从而得出三者最佳组合。并结合新型喷射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得出最佳组合能有效减少水泥用量、提高喷射混凝土强度、减少开裂、降低回弹和粉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工业排放物用作掺合料加入泡沫混凝土中不仅节约资源,而且可以改善泡沫混凝土的性质。通过实验研究了钢渣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热工性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泡沫混凝土密度的增大,导热系数增大,比热容增大,温度传导性减小;同种密度泡沫混凝土随着钢渣含量的增加,导热系数增大,比热容减小,温度传导性增大;密度可以作为衡量泡沫混凝土隔热性及耐火性的指标;泡沫混凝土孔隙率与密度呈线性关系。因此,两者复合用作泡沫混凝土的掺合料时,热工性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