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是一部宏大的神魔小说巨著,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妖怪形象.妖怪的种类丰富,名目新奇,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融入了这个瑰丽的神魔世界.把《西游记》中的妖怪进行统计总汇,然后根据妖怪原形物种类别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四类:动物型、植物型、无生物型、类人型,最后从神话学视角来审视作品中“妖怪”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
佛教与《西游记》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明清时期,大家主要是从文学角度来解读《西游记》,较少受到社会政治思潮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从对文本的哲理性思考角度来探讨有关《西游记》各方面的问题。文章分别从佛教与《西游记》本事探源、佛教与《西游记》作者、版本的关系、佛教与《西游记》的主题、《西游记》对佛教传播的影响等几个角度总结了明清时期佛教与《西游记》关系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象征是整体性的,它的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设计都具有深刻的内涵。作为后期古典象征主义的杰出作品,《西游记》具有奇异性、对抗性和现实性特点。《西游记》标志着中国式象征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西游记》自问世以来,以戏剧、小说、话本、版画等艺术形式对其进行改编的产物不计其数。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以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为代表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社会上对各种类型的《西游记》题材影视作品褒贬不一。从观众接受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西游记》影视作品之中的合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于硕 《饰》2011,(2)
红城感恩寺大雄宝殿《西游记》悬塑是一处以人物彩塑形式再现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故事情节的艺术作品,尚无论文对其内容与相关问题进行专门讨论.本文将感恩寺大雄宝殿《西游记》彩塑划分为43组,依照情节对每组逐一分析,后对悬塑中缺少的《西游记》章回内容、悬塑摆放次序、提示文字与小说相异之处和《西游记》悬塑创作时间等问题分别进行梳理与推证.试图全面、具体地对红城感恩寺大雄宝殿《西游记》彩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素有"志怪"的文学传统,"妖怪"一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妖怪学"作为独立学科却诞生于19世纪末的日本,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显学。近年来,在"妖怪学"理论的启发下,中国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本土的妖怪文化。如何在借鉴日本妖怪研究的基础上,发掘中国妖怪文化的内在逻辑和本土特色,正是中国"妖怪学"理论建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西游记》故事的大众传播方式主要有书籍传播和戏剧演出传播。分析了明清时期书坊、戏班的产业化运作以及印刷术和戏剧舞台艺术的发展对《西游记》大众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安方言的“可VP”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绘和分析了存在于海安方言中的“可VP”问句在疑问词、疑问句式、疑问焦点及停顿等方面不同于一般方言的特殊性,并以《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中的例子进行参证。最后,指明这种句式是非问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董说的《西游补》虽以补《西游记》的面目出现,但它不仅在哲学精神上深刻质疑了原书,而且重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艺术世界。本文从其反《西游记》的整体构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梦境叙事逻辑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窥中国古典神魔小说曾经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是否写过《西游记》曾广受怀疑,蔡铁鹰先生认为历史上之所以会产生《西游记》作者含混不清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下的功夫不足,尤其是体系性的整理、阐述不足,导致一些研究者对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成果一知半解,而把研究的视点纠缠于一些似是而非的考辩。《吴承恩年谱》、《吴承恩集》在《西游记》与吴氏本人之间建立起学理的、逻辑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是对吴承恩的文学创作形成了迄今最系统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蔡铁鹰教授的新著《淮安有部西游记》在淮阴师范学院举行了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学者参加研讨会,与会者就学术研究成果普及化、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及"田野考察"之于《西游记》成书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的《西游记》研究中,对于玄奘史实与小说的关系,以及玄奘史实在小说成书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玄奘史实之最终衍变为"神话",究其原因,是由玄奘事迹本身的超一般想象、宗教题材的神秘性、民间传播渠道的调制三端所共同促成。而《西游记》小说中的游戏色彩、诙谐滑稽特征、取经主人公与实际主角发生错位等特征也是在不同程度上,经过民间渠道的传播后所打上的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代的《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同的“孙大圣”。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不同版本的《西游记》的影视作品进行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和多模态共同作用3个角度分析。不同的源域映射不同的目标域,设计者的出发点和时代特征的不同让每个时代的“大圣”有着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变化莫测的神魔形象,其中西天极乐世界中的佛祖与菩萨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作者藉是借着宗教的框架,一方面肯定他们的广大法力,神通无量;另一方面却赋予他们世俗化的特征,来表达自己的宗教观念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机智的、坚强的孙悟空的形象。他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文章从孙悟空职场人生出发,分析这位足智多谋,能力超强的人,在自己职场结局中成败的原因。应借鉴和深思孙悟空的职场人生,顽强地战胜职场里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为合肥的翡翠项链再添缀几颗璀璨的历史文化宝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沿合肥市环城公园增添“东关帆影”、“白石知音”等九处景点,以期丰富环城公园中的游览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在明清时期<西游记>评点传播中处于独特的位置.它秉承了明末和清初<西游记>评点本的评点思维模式,以时代通行的哲学观点来评点<西游记>.但<新说西游记>不是以明代盛行的心学来评点,而是以朱注<大学>诠释<西游记>.这也是清代王学衰落、朱学占据上风在小说评点中的一个表现.它的出现既昭示着清代<西游记>批评传播的另一走向,也强化了清代<西游记>非文学化评点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八二年关于中国古代童话问题争论的继续。当时我用《聊斋志异》、《搜神记》、《西游记》中部分章节证明中国古代早于西方就有童话和童话作者。指出“五、四”时的童话由外国传入的观点是不妥当的。现在我例举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徂》中的《叶限》与西方的《灰姑娘》对比以证明中国古代早已有童话和童话作家的论点。同时,用《原化记》、《集异记》、《广异记》、《玄怪录》、《会昌解颐录》、《搜神后记》和《搜神记》中的童话故事佐证观点。进一步深入阐明我的看法。以期达到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的自信心,更好地创造新时代的文化的目的。此后,我将阐述中国古代童话的起源与民族形式,以求教于同行与师长。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即长篇章回小说在元末明初横空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大约一百多年时间内,长篇小说创作几乎一片空白,直到明朝中后期又突然掀起了一个小说创作高潮,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长篇章回小说。从作品的成书过程、文化传统、印刷技术、文学演进等几个方面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创作前后的种种情况,解读中国长篇章回小说横空出世、沉寂一百多年、明中叶后重新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翻译家。他在20世纪初的有关译论,涉及译学概念等重要问题,并提出“横译”、“纵译”与“一译”、“再译”等极有价值的观点,见解独到,但较少涉及有关译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他还翻译过多部外国哲学、伦理学著作,如《哲学要领》、《妖怪学讲义》、《伦理学原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