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氢萘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国产加气氢裂化催化剂3824上,利用连续流动微型反应装置,对四氢萘加氢裂化动力学进行研究,根据四氢萘加氢裂化的反应结果.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建立了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集总网络.用Marquardt法估计了各步反应速率常数.预测了各反应产物分布,其结果与实验吻合.同时讨论了空速、温度、反应活化能对产物分布的影响,为馏分油加氢裂化集总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苯和四氢萘混合液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过改装的WF-8900型连续流动微反--色谱试验装置上,采用国产的以改性Y沸石为担体、Mo-Ni为活性组分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研究苯和四氯萘3种不同配比混合液折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操作条件,不同原料配比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计算出笨和四氢萘的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并探讨了在苯存在下四氢萘的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3.
加氢裂化是炼油与石化行业的关键技术,借助反应动力学建模来深入理解加氢裂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重油馏分加氢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介绍了建模方式对应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对产物的预测方法;论述了反应动力学建模从初期简单地从宏观角度按照馏程划分的离散集总模型、根据生产方案划分的连续集总模型,发展到在复杂微观的分子水平上建立集总模型的过程;从预测产品成分的能力、参数估计的难度、速率系数和进料依赖性以及所需实验数据等方面,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突出说明了集总模型的工业实用性和分子集总中分子层次反应网络构建及求解方法。根据建模难易程度、计算机运算能力及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对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四氢萘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利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装置,进行了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了详细的产物分布并推测了7集总反应网络,当反应温度为380℃时,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主要以异构裂解反应途径为主:当反应温度为320℃时,主要以加氢裂解反应途径为主。当双环裂解率达70%时,单环收率仍可达95%。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加氢裂化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经过改装的WF-8900型连续流动微反——色谱试验装置上,采用国产的以改性Y沸石为担体、Mo-Ni为活性组分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研究了苯和四氢萘3种不同配比(摩尔比为3∶1、1∶1、1∶3)混合液的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操作条件、不同原料配比时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计算出苯和四氢萘的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并探讨了在苯存在下四氢苯的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双功能催化剂上 ,利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反装置 ,进行了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得到了详细的产物分布并推测了 7集总反应网络。当反应温度为 380℃时 ,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主要以异构裂解反应途径为主 ;当反应温度为 32 0℃时 ,主要以加氢裂解反应途径为主。当双环裂解率达 70 %时 ,单环收率仍可达 95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加氢裂化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业上对渣油裂化产物质量评估的实际要求,本文按照固定沸程划分集总组分对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Mo-Ni系列催化剂上渣油加氢裂化反应过程分析,认为该过程具有明显的连串反应特点,并据此提出新的反应网络,建立了六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大于524℃组分转化对产品分布的影响,用四组分SARA法对残渣油进行分析,将沥青质和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划分为两个集总组分;小于524℃部分划分为减压馏分油(VGO)、中间馏分油、石脑油和气体等4个集总组分。六集总模型简洁且清楚地模拟了Mo-Ni系列催化剂存在下渣油加氢裂化和产品生成的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反应网络清晰合理,可以较好地预测产品分布;模型参数少(5个),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业上对渣油裂化产物质量评估的实际要求,本文按照固定沸程划分集总组分对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Mo-Ni系列催化剂上渣油加氢裂化反应过程分析,认为该过程具有明显的连串反应特点,并据此提出新的反应网络,建立了六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大于524℃组分转化对产品分布的影响,用四组分SARA法对残渣油进行分析,将沥青质和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划分为两个集总组分;小于524℃部分划分为减压馏分油(VGO)、中间馏分油、石脑油和气体等4个集总组分。六集总模型简洁且清楚地模拟了Mo-Ni系列催化剂存在下渣油加氢裂化和产品生成的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反应网络清晰合理,可以较好地预测产品分布;模型参数少(5个),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使用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釜研究了环戊二烯与乙烯在气相条件下进行环加成反应生成降冰片烯的动力学参数。无梯度反应釜出口组成由气相 色谱仪进行在线分析。环戊二烯与乙 烯生成降冰片烯的反应属协同历程的环加成反应,是二级反应,反应速度 只与温度有关,普通的酸、碱催 化剂对此类反应没有作用。实验在562 ~600 K 范围内进行,反应釜压力维持1 .2 M Pa 。测定了不同温度 下反应速率及速率常数,得出合成降冰片烯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 .535 ×105 J·mol - 1 ,因此动 力学常数的表达式为 k= 3 .196 ×1012 exp( - 1 .535 ×105/ R T)  相似文献   

10.
在活性趋于稳定的以改性Y沸石为担体的钼镍催化剂上,利用经改造的国产WF—8900型连续流动微反-色谱装置,进行了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考察其反应产物分布,计算反应网络中各步的反应速度常数和热力学平衡常数,探讨反应网络的主线和反应条件对主线的影响。并探讨了双环裂解深度对单环收率的影响,为加氢裂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基础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基团加和法和文献数据对四氩萘及产物的加氢裂化热力学数据进行了估算。根据四氢萘加氢裂化反应数据和各步的平衡常数,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四氢萘加氩裂化反应网络,为四氩萘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中海油惠州炼化提供的减压渣油为研究对象,在自主研发的渣油悬浮床加氢装置中进行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催化剂质量分数以及空速对转化率、产物各馏分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60℃、氢分压14MPa、氢油体积比1000∶1、催化剂质量分数300μg/g、空速1.0h-1的最优反应条件下,渣油转化率为 90.50%,生焦率为5.01%。同时分析了渣油悬浮床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与抑焦机理,可为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研究松木屑和新疆博斯坦煤的加压单独热解及共热解特性,热解实验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开展,压力为0.1~2.0 MPa. 通过样品热解失重情况绘制热解失重曲线,对曲线进行失重速率分析和热解动力学分析. 结果发现,热解压力升高会抑制样品热解挥发分的析出,使样品主要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增大56%~85%;松木屑与煤共热解过程不是两者单独热解过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协同反应相互促进或抑制的结果,松木屑与煤共热解失重相较计算值在加压条件下提高了8%~23%,在常压条件下降低了6.7%,但不管是常压还是加压共热解,共热解主要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均较松木屑和煤单独热解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甲醛和异戊烯普林斯(Prins)缩合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间歇反应器内保持2.0MPa的压力,在反应温度60~100℃的条件下,甲醛和异戊烯发生Prins缩合反应生成4,4,5-三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根据合理假设提出动力学模型,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确定反应级数及各项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均增加;计算得出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1.74、85.04kJ/mol。正、逆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6.866×103、3.75×1010,从而得到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除氧剂乙醛肟的合成及除氧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羰基化合物与羟胺合成路线制造了工业锅炉用水新型除氧剂乙醛肟。红外光谱官能团特征吸收频率的检测结果及熔点的测定数值确证了合成产物。对乙醛肟水中除氧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微分法确定了该反应的级数β=1;得到了实际应用的4组温度条件下的除氧反应速率常数;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乙醛肟除氧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83.14J/mol。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在大气环境中制备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合金薄带,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计算出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薄带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349、262、332 kJ/mol,其Avrami指数分别为1.95、2.14和2.00。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薄带的起始晶化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相应升高;以Mo部分替代Nb降低了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αFe(Si)软磁相具有扩散控制的低维形核和生长的晶化机制,且形核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已开展得比较广泛 ,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仍是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 ,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本文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对此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并给出相应的机理描述 .纤维素热裂解随温度的升高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部分 ,期间大量挥发分析出并造成明显失重 .试验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 ,热滞后现象的加重致使纤维素热裂解各个阶段向高温侧移动 ;同时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但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 .通过对热裂解主反应区的热重分析 ,采用微商法求得对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以 6 0 0 K作为分界点 ,低温段的活化能约在2 6 7k J/ m ol,较高温度段则体现为 174 k J/ mol左右的低活化能 .纤维素热裂解是一传热传质现象 ,与化学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控制的过程 ,试验条件、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结论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辽河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条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劣质辽河渣油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釜反应模拟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自制的自身含硫的油溶性分散型镍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对于此油溶性催化剂,使用硫化剂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无硫化剂的情况,其中硫粉作为硫化剂的效果最为理想。用此油溶性催化剂处理辽河渣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油溶性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0μg/g,反应初始氢气压力为7.0MPa,反应温度为基准(t+5)℃,反应时间1h。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N1-二羟乙基)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CGP)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动力学。得出了聚合速率方程式为Rp = Kp [ACGP]0.5[AM]。测定了聚合表观活化能。并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利用该引发-聚合体系,获得了相对分子上千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