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阶段西双版纳傣族新民居的建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文章思考了西双版纳傣族新民居应具有的特点以及在新民居建设中建筑材料的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2.
傣族新民居的结构现状及合理选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傣族传统民居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对森林资源构成危胁.本文在综合分析傣族民居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经过对不同结构型式的对比,为傣族民居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的结构选型方案———IMS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传统民居体现出乡土性的各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当前用三种不同方式建造的新民居对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民居在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方面的更新,同时还探讨了今后民居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古城古镇型旅游景区中传统民居建筑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建筑空间等方面均进行着自发式与被动式的更新演变.如何避免传统民居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空间效益而造成独特建筑文化的解构是我们应思考的关键问题.丽江古城被称作是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故以其为例探索民居建筑的演变发展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江南水乡民居由遗存的古民居建筑、居民自建建筑和政府倡导下统一修建的新民居3个部分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遗存的古民居建筑在某些功能上已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要求,而居民自建建筑风格、规模、样式各不统一,明显失去了传统建筑的特征,严重影响了江南水乡原有的民居风貌。政府倡导下统一修建的新民居大多简单克隆了城市的建筑模式,对本地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只是利用一些符号进行简单模仿,形成了千篇一律、不伦不类的假古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为设计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当代江南水乡民居建筑模式,提出以下建议:营造地域文化,展现地域特色,突出场所精神,表现历史文化特征;优化建筑功能,创新建筑形式,提升建筑技术;政府引导,百姓参与,建造当代江南水乡新民居。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运用生态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提供依据,也为当代地域性生态建筑的创作提供帮助,以生态建筑的视角,从保护自然大环境、创造舒适小环境、对资源的少费多用和防灾减灾4方面,对福州传统民居进行解析,探究其中有价值的生态适应性策略和技术,揭示我国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根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宁蒗县"6.24"地震中的摩梭民居的调研实践,分析了我国西南地震多发地区传统聚落民居抗震设防的总体状况,并指出加强抗震设防在传统聚落更新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传统聚落民居在抗震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聚落的规划、建设场地的选择、民居建筑的结构和构造等方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论述了强化民居的抗震性能与传统聚落风貌保护相协调的问题.对西南传统聚落更新中的重点问题,木结构的抗震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传统民居的简介,分析了现代建筑在整体和局部方面对传统民居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西藏农区乡土民居演进中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丰富多彩的西藏乡土民居不仅承载了独居特色的藏文化,而且其传统的建造方式反映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出于对宗教与文化的信仰和敬重,近年新建的房屋仍然保持了传统风格,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们居住要求的提高,农区民居在结构构件材料、房屋尺度等方面在发生着改变,在缺乏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这些自发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何继承与更新成为实现乡土民居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笔者通过对西藏中、南部一些农区民居的实地考察,针对近几年农民自建的民居,从建筑布局、结构与建造技术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新建民居对传统营造经验的继承以及改变,指出了目前西藏农区乡土民居演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建筑安全问题,对西藏乡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徽州地区两栋典型民居冬季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连续测试,通过对比徽州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热湿条件,考察了不同功能区域室内湿环境及热舒适性。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冬季室内处于潮湿及非常潮湿等级,相对湿度值高于现代民居,但传统民居室内湿度日较差小于现代民居,室内湿环境稳定性良好;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外含湿量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8,室内湿环境对室外湿环境响应明显;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传统民居厅堂、厢房热舒适时间段占比分别为7.36%、8.77%,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建议采用局部采暖设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民居景观资源开发模式的对比研究,解析了民居景观拓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的影响,对民居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景观规划的角度,提出在发展西部乃至全国的民居景观旅游经济的同时应该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充分发挥乡村传统民居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优势,以利于兴建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新式民居,所选研究对象为地处秦岭之颠西侧的牧护关镇秦茂村,该地区气候寒冷,属贫困落后地区,可种植农作物有限.通过调研、测试、设计等方法,尝试建立多种生产及生活单元,如农家乐、农作物再加工、经济作物合作种植等,带动经济的发展,以解决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民居正在逐渐衰落甚至消失问题;并从生态角度对新型民居在场地选择、室外环境、建筑平面、材料应用、构造技术几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中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大量存在的窑洞居民为研究对象,提出改善其室内热环境为“窑居太阳房建筑”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新型窑居太阳房热环境的简单分析,论证方案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西方建筑文化对梅州传统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建筑文化在19世纪与20世纪对梅州传统民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传统民居建筑受其影响在建筑结构、立面和材料使用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这批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式和室内装饰仍旧保留了本地区特征,并对这种兼容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防灾是建筑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以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为例,客家先人为躲避战争灾害而进行迁徙,由此导致的对故土建筑的“移植”决定了梅州地区客家民居的早期建筑形式;在客家传统民居发展过程中,客家人对自然灾害认知和防御的结果导致建筑平面和体型的演变;成熟阶段的传统民居因为各种有效的防灾措施的应用而提高了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水体蒸发对室内环境的营造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水体蒸发热平衡,建立民居室内水体蒸发模型,用实地连续测试的蒸发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的计算徽州传统民居室内水体蒸发过程,计算和测试的水体蒸发量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5 g/(m2·h)和4.2%。环境参数中地面温度、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和气温对水体蒸发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蒸发量和环境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779、0.736、-0.654和0.622。  相似文献   

17.
雷州红砖民居以其特有的色彩与形式在岭南地区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那一片片色彩艳丽、形式多样、造型夸张的封火山墙成为其显著的标志。雷州红砖民居封火山墙样式源于福佬,在继承福佬系传统特征的基础上,受历史移民、地域文化、社会背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又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并在色彩、形式、装饰等方面衍生出了自身独特的特征。以乡野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描述封火山墙的多样性特征,对雷州传统红砖民居封火山墙多样性演变的产生诱因,从美学、功能、技术等角度进行实证分析,透彻探寻其在建筑中功能、形式、艺术等多方面和谐统一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以晋商大院为代表的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其屋顶的装饰艺术极具地域特色.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对山西传统民居的地域文化特征、屋顶装饰特征、屋顶装饰文化涵蕴等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传统民居屋顶的构造与装饰不仅包含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受到封建政权等级、礼制的制约.山西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背景的缩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直观展现,也是政治与文化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