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直接刚度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层状弹性半空间中入射平面SV波的场地放大效应问题.将控制点选在假想基岩露头,通过集整土层及半空间的动力刚度矩阵,形成整个场地的动力刚度矩阵,利用场地离散动力平衡方程求解土层顶面位移幅值与控制点位移幅值的比值,即放大系数.分析了SV波入射时,土层性质对刚度增长场地中含刚性土层场地和含软弱土层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刚度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层状弹性半空间中入射平面P波的场地放大效应问题。将控制点选在假想基岩露头,通过集整土层及半空间的动力刚度矩阵,形成整个场地的动力刚度矩阵,利用场地离散动力平衡方程求解土层顶面位移幅值与控制点位移幅值的比值,即放大系数。本文分析了P波入射时,土层性质对刚度增长场地中含刚性土层场地和含软弱土层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帮助预估自由场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刚度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层状弹性半空间中入射平面P波的场地放大效应问题。将控制点选在假想基岩露头,通过集整土层及半空间的动力刚度矩阵,形成整个场地的动力刚度矩阵,利用场地离散动力平衡方程求解土层顶面位移幅值与控制点位移幅值的比值,即放大系数。本文分析了P波入射时,土层性质对刚度增长场地中含刚性土层场地和含软弱土层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帮助预估自由场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土层和半空间的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在频域内求解并分析了弹性半空间场地对P波的放大效应.通过将各土层的动力刚度矩阵集整,形成整个场地的动力刚度矩阵.文中控制点选在假想基岩露头,通过直接刚度法求解表面位移与控制点位移的比值,即放大系数.探讨土层不同的刚度排序对平面P波场地放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场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是场地抗震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文中采用基于波传播理论的直接刚度法,分析了刚度增长场地和含有软弱土层的层状场地在平面外SH地震波入射下的动力响应.得出的结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预估自由场地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行为导致了众多包括地震在内的地质灾害问题.通过总结城市建设的主要荷载以及城市建设影响场地动力特性的方式,针对未有城市建设因素作用前的均匀土层场地、均布桩基的场地、均布地下空间基础的场地、复合地基改良的场地等共4个工况建立场地地震时程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城市建设改变了场地条件,不同场地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各不相同,城市建设因素造成场地刚度提高,土体对波传递能力增强,消耗波动能量的粘、塑性减少,但相应场地上短周期的建筑物危险性增大,城市建设因素使得场地地震反应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Ⅲ类场地中软弱夹层对特征周期取值的影响规律,选取和构造了四个模型基本场地剖面.介绍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并采用SHAKE91软件分析场地土的地震反应,分别计算了含软弱土层模型与不含软弱土层模型的特征周期比值系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于Ⅲ类场地,当软弱夹层在土层结构的上部时,对特征周期的取值无明显作用;当软弱夹层在土层结构的中部、底部时,对特征周期取值有放大作用;软弱夹层位于土层结构的下部时,地震强度愈大软弱夹层对特征周期取值影响越小.本文研究成果,可供我国抗震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8.
推导出一端有山墙单层厂房在行进的地震波作用下横向地震反应的计算公式.算例结果表明:行进波效应与单层厂房柱刚度、屋盖刚度及波在场地中的传播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与波的相干效应对超长结构的影响,用拟地震动合成的方法对超长结构支座激励采用不同的拟地震动.在运用随机理论中最大估计法保证所拟合地震波精度的条件下,分析该土层分布与场地位置对拟地震动的影响,用大刚度法对某双层柱面网壳结构进行多点激励计算和反应谱计算,比较该两种方法计算的杆件内力.结果显示多点输入对支座和跨中处的弦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黄土地区部分场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建立了综合考虑土层的波速、深度和土性相互间关系的非均质场地土层模型。并通过由地基下部基岩处输入实际地震记录,运用层状介质体系地震反应分析法,对所建立的黄土地层中存在不同深度软弱夹层的情况进行地震反应模拟分析,从中归纳出软弱夹层处于不同深度及相邻土层刚度变化时,对地面地震反应影响的有关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场地类型隔震支座主要参数(等效水平刚度Kf、屈服前刚度K1和屈服力Qd)对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Kf、K1或Qd不同的18栋基础隔震结构,基于SAP2000软件,对各隔震结构分别在不同场地类型的4组地震动作用下的双向地震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参数对不同场地类型的基础隔震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最大值和基底剪力最大值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对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位移最大值的影响需根据场地类型具体考虑;在Ⅰ、Ⅱ、Ⅲ类场地上,随着Kf、K1和Qd增大,基础隔震结构的加速度最大值和基底剪力最大值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对隔震层位移最大值的变化影响较小;在Ⅳ类场地上,不同隔震支座参数对隔震层位移最大值的影响较大,且有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Kf、K1、Qd的增大,隔震层的位移峰值迅速减小,最大减幅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某电网某路段超过服役期的钢筋混凝土电杆为研究对象,选取电杆杆身与跨中带钢圈接头的杆身试件各6根,其中各取3根试件采用碳纤维布(CFRP)沿杆件纵向进行加固,并对其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对比研究在不同的碳纤维布黏贴层数下加固电杆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基于试验实测数据,对强度及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刚度退化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电杆后,其破坏表现为混凝土与碳纤维布的表面粘脱失效所致,纵向碳纤维布被拉断作为最终破坏形态,破坏过程迅速,脆性明显;试件的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加固前杆身试件的承载力退化严重,加固后混凝土电杆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均有显著提高,但加固电杆的损伤发展较加固前提早,且快而集中,综合多方面考虑,建议在混凝土电杆接头附近的一定距离内采取双层、杆身其余部位采用单层的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板式轨道参数与动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板式轨道-路基系统半空间垂向耦合的动力计算模型,研究了高速铁路板式轨道的动力特性,探讨了板式轨道的CA砂浆垫层厚度和扣件刚度对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扣件、轨下胶垫和CA砂浆层的弹性、阻尼特性对轨道及轨下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极大,减少扣件或轨下胶垫的刚度、增加CA砂浆层的厚度,可改善板式轨道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大跨度斜撑转换层结构,通过改变转换层以下柱子的截面尺寸和转换层层高来改变转换层与其上下层的侧向刚度,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反应谱法分析,得到结构的周期比、层间位移角、顶点位移等指标,并将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最优设计方案。分析表明,转换层层高越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越好,对应的设计方案最优。最后,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Push-over分析,了解结构在大震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框剪结构采用钢结构直接加层后,结构的整体质量、刚度、周期等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对安装有软钢阻尼器和未设软钢阻尼器的加层钢结构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表明:软钢阻尼器可以有效降低直接加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有显著的减小,较好地控制了钢结构直接加层产生的鞭梢效应现象,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某六层框架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设置不同刚度的摇摆墙,研究加入摇摆墙前后以及摇摆墙刚度大小对结构内力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框架结构层间刚度不均匀时,对摇摆墙的内力分布和结构受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摇摆墙的剪力、弯矩均随地震强度和刚度比的增加而增加,摇摆墙的加入减小了框架部分的地震作用,达到防止出现薄弱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构损伤本质上是结构局部刚度和质量的改变,反映在结构动力特性上是模态参数的变化.针对桥梁损伤往往只是局部刚度改变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及其子结构的刚度矩阵,利用固有频率和振型确定子结构刚度矩阵的改变程度,以及改变了刚度矩阵的子结构的位置,来判断桥梁损伤的位置及其程度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从识别结果看,该方法能对桥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及其程度做出准确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