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煤油为溶剂,汽油为萃取剂,采用冻胶纺丝-超拉伸技术纺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fiber).通过密度梯度、声速取向,DSC热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拉伸过程中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讨论了拉伸工艺中拉伸倍率、拉伸形变速率、拉伸长度及拉伸温度对纤维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足够高的拉伸倍率下,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趋于饱和,纤维的大分子形态由折叠链充分发展为伸直链形成微纤结构,结晶形态为斜方晶系与六方晶系并存。从而赋予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此外,适当提高拉伸形变速率和拉伸温度亦有利于纤维结构的改善,而拉伸长度的增加,有利于拉伸过程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超拉伸过程中UHMW-PE冻胶丝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煤油为溶剂,汽油为萃取剂,采用冻胶纺丝-超拉伸技术纺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综合分析了UHMW-PE冻胶丝在后拉伸过程中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建立了三阶段结构发展模型,并利用Fischer经验式估计了冻胶丝内部大分子链缠结的变化及其对纤维力学性能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静电纺丝是一种使聚合物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进行拉伸纺丝的纤维制造工艺。静电纺丝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易纺出微纳米级的纤维,在材料化学领域被广泛应用。采用硫杂杯芳烃构筑的多硫高核笼簇化合物(Co48)为负载物,以聚丙烯腈(PA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PAN/PMMA)为纺丝载体,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Co9S8纳米颗粒的碳纳米纤维(Co9S8@CNFs)。分别以PAN和PMMA质量比为10∶0、7∶3和5∶5的纺丝载体制备复合物纳米纤维,将其热处理后得到的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与Co48晶体煅烧的产物相比,PAN和PMMA的加入对最终产物的电化学有促进作用。由PAN和PMMA混合物制备的复合物材料兼具较高比容量、良好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PP/PS(20/80)高分子混合系共混纺丝过程中,超细纤维(微纤)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PP/PS(20/80)离分子混合系共混纺丝过程中,超细纤维(微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冻胶丝萃取超拉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聚乙烯烯冻胶线条在萃取超拉伸过程中的分子结构变化发现:超拉伸过程诱发和促进了大分子伸直链结构的形成。借助测定纤维热性能口赖曼光谱图等来探索和描术纤维在萃取超拉伸过程中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由此提出聚乙烯冻胶纤维萃取超拉伸四阶段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7.
PVA/EVOH纤维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凝胶纺丝获得PVA/EVOH纤维,当纺丝原液浓度为16%而PVA/EVOH配比低于93/7时即会形成凝胶。为了获得可纺性较好的原液和避免凝胶的产生,配制了不同比例的PVA/EVOH(100/0,98/2,97/3和95/5)的纺丝原液。通过凝胶纺丝获得PVA/EVOH初生纤维经过拉伸后,可获得不同机械性能的纤维。另外,在PVA中加入少量的EVOH可以提高拉伸倍数,适当的PVA/EVOH配比及适当的拉伸倍数可获得机械性能较好的纤维。  相似文献   

8.
继以刚性链高聚物聚芳酰胺(Aramid)为原料,用液晶纺丝法制得高强高模纤维芳纶(美国商品名Kevlar)大量生产之后,近年来,以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PE)经冻胶纺丝(Gel Spinning)制取超高强纤维的技术已获得成功并推动了其它柔性链高聚物超拉伸(Super drawing)技术的应用。其中PVA是有潜力制得高强高模纤维的柔性链高聚物之一,而且由于PVA的耐热性远超过PE,故更具有优点。关于PVA纤维高强力化的工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超细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随着复合纤维中聚乳酸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在增大。对所制得的纤维支架的孔隙率、拉伸性能及亲水性进行了测试。制得的纤维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VDF硬弹性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熔融纺丝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纤维的工艺条件,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广角和小角X 射线散射仪(WAXS和SAXS)以及力学试验分析了所得纤维的结晶结构和硬弹性.试验结果表明,PVDF纤维的熔点和结晶度随纺丝牵伸比的增大而增大,随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VDF纤维中具有垂直于纤维轴平行排列的片晶结构,其长周期为19 nm.PVDF纤维还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2.08 GPa)和弹性回复率,在伸长50%时第一个回复圈的弹性回复率为91.4%.PVDF纤维的结晶结构和力学性能都表明PVDF纤维是硬弹性纤维,纤维的弹性模量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的反常现象,进一步证明了PVDF纤维的硬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乳酸切片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一热板拉伸二步法制得聚乳酸纤维,研究了纺丝温度、拉伸温度、拉伸倍数对聚乳酸纤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乳酸有良好的成纤性;当拉伸倍率为4倍时,聚乳酸纤维的性能最好,即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断裂强度均表现出最佳值.  相似文献   

12.
聚焦接收电极制备定向排列纳米纤维阵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丙烯腈(PAN)/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为纺丝原液,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纳米纤维,采用聚焦电极作为纳米纤维接收装置,研究了不锈钢棒数量、接收距离、溶液浓度、溶液流速、电压以及电极转速等参数对于纺丝过程及纤维沉积形态的影响规律。选用聚焦电极作为纳米纤维接收装置不仅可以使获得的纤维集合体呈现悬浮状态,而且使纤维能够定向排列,为扩大静电纺纳米纤维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聚偏氟乙烯熔纺纤维的晶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熔融纺丝法纺制了聚偏氟乙烯(PVDF)纤维,并用大角X射线衍射法(WAXD)、差热分析(DSC)、红外光谱法(FTIR)对其进行了分析,对PVDF纤维的不同晶型转换,尤其是α晶型和β晶型的变化规律做了探讨,并从不同拉伸倍数、不同拉伸温度对β晶体含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拉伸倍数的提高有利于β相的生成,在较低温度范围内提高拉伸温度有利于增加β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在了高速纺丝过程中Nylon6纤维微细结构的形成和纺丝后Nylon6初生纤维的结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等规聚丙烯为例,继上期学报对熔体纺丝过程的讨论之后,对熔体纺丝纤维的拉伸加工过程中,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并根据纺丝的基础方程式介绍了数学模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聚酰胺6(PA6)与易水解性聚酯(EHDPET)以体积比7/3的比例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上进行熔体共混纺丝,再经拉伸→定型→卷曲→切断等切加工制得短纤维。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纤维经碱水解及甲酸溶解后的形态结构,确认经碱水解处理后的纤维呈多孔中空藕状,而甲酸溶解后则呈超细纤维状,因此原共混纤维是以PA6为连续相,以EHDPET为分散相的海-岛型复合纤维,并从流变学实验结果解释了该结构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芳香含氯聚砜酰胺纤维拉伸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湿纺成形过程中,拉伸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纤维结构特征的变化。观察芳香含聚砜酰胺纤维结构性能对拉伸倍率和温度的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随位伸倍率的增加,大分子链的取向和结晶呈线性增加。在拉伸过程中结构发生了变化,纤维的强度和分解温度亦相应地提高。拉伸温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却有不同的规律。随拉伸温度的升高,取向的变化呈双峰现象,这与在四个温度区域下的纤维超分子结构的变化和链松弛强度有关。纤维的强度、分解温  相似文献   

18.
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纳米纤维,经过预氧化过程和高温碳化过程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在整个制备过程的不同阶段取样,进行跟踪检测,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来研究它们的相结构和形态,获得CNFs制备过程中的微观变化.  相似文献   

19.
静电纺丝法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形成喷射流进行纺丝加工的工艺,是一项制备纳米级纤维材料简单有效的技术.本文以六氟异丙醇和甲酸为溶剂,对静电纺丝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溶剂、电压、浓度及接收距离对纳米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当纺丝液浓度为8%、电压为15—20kV、接收版距离为16cm时,可以静电纺丝制得直径300nm的明胶纳米纤维.在本实验设定的静电纺丝基本参量范围内,醋酸纤维素溶液的浓度越大,纤维直径越大;接收距离越大,纤维直径也越大,而且容易产生纺锤状纤维;电压越大,纤维直径越小.  相似文献   

20.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纺丝前驱体,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电纺纤维,再经煅烧处理后得到外径150 nm左右的二氧化硅纳米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电纺纤维和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形貌,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证明二氧化硅纳米管的形成。结果显示:当纺丝参数分别为电压10 kV、流速1.5mL/h、接收距离14cm,原料配方为:聚乙烯吡咯烷酮1.5g、无水乙醇16mL、正硅酸乙酯3.2mL时,获得的电纺纤维和二氧化硅纳米管均具有良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