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单纯利用数学方法很难评估跳频通信干扰装备的干扰效果而一般跳频系统的仿真没有考虑跳频同步的问题,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了具有同步的完整跳频系统模型,仿真了跳频系统同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了跳频通信干扰装备中3种典型的干扰样式对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得到不同干扰样式对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性能,为准确评估通信对抗装备的干扰效果提供了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间受限平台跳频(FH)通信系统同址干扰的特点,提出共用天线结合导频的跳频同址干
扰抵消(CAP-FH-AIC)算法. 只需在自适应定频同址干扰抵消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导频产生模
块和窄带滤波器,通过将多参考输入自适应跳频干扰抵消(M-AIC)转化为单参考输入自适应
定频同址干扰抵消(S-AIC)的方式即实现本算法. 算法实现简单、性能稳定,使跳频同址干
扰抵消可以获得和定频同址干扰抵消一致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正交频分复用是多个正交子载波调制的频分复用技术,特别适合存在多径传播和多普勒频移的无线移动信道中进行高速数据传输.该文介绍了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产生,指出了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讨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跳频通信系统不仅会受到敌方跟踪干扰的攻击,也会受到己方同一布设区域内其他电台邻频干扰的影响.因此,针对敌我两类干扰同时作用于跳频通信系统的实际,理论分析了复杂干扰条件对跳频通信系统的作用机理,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理论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针对典型跳频电台,以推导得到的旁瓣干扰模型为输入参量,评估了电台在复杂干扰下的中断概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相干MSK跳频调制的混合直接序列-慢跳频(DS-SFH)扩频信号在部分频带多频干扰和加性白高期噪声下的性能。假调直接序列扩频后的信号带宽等于跳频频隙间隔,在此条件下推导了系统的误比特率公式,评价了在最恶劣干扰条件下系统的性能。分析中改变系统参数如DS/SFH混合比、干扰频点数、信噪比及干信比,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在慢跳频系统中加入直扩成分,在不增加系统总带宽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对  相似文献   

6.
通信信号的高精度测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跳频通信及其它调制方式通信中,关键技术之一就是提高测频的精度与速度。用DFT测量载频时,测频精度是1/2N,N为DFT的序列点数,要想提高测频精度只有提高DFT的运算点数,这样就增加运算量。本文提出了一种修正算法,在运算点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修正算法,提高测频精度10-100倍,运算量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由于导频序列数的限制以及用户间干扰造成的导频污染问题,提出了分组导频复用策略对导频序列进行重新分配.根据小区内用户受干扰的严重程度,通过两次分组将用户分为中心用户组和边缘用户组,为边缘用户分配完全正交的导频序列;并重点针对边缘用户提出了导频开销优化策略,寻找兼顾考虑导频污染抑制和导频开销问题的最优导频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导频污染,提升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相位码雷达的移频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码雷达信号具有辐射功率低,脉内有复杂的相位调制和处理增益高的特点,使电子对抗系统难以对它截获、分析和干扰。移频干扰是干扰相位编码雷达的一种方法。对移频干扰的计算机模拟表明,当干信比足够大时(幅度比约为3~5),移频干扰使巴克码的回波信号电平降低,在其两侧出现干扰峰。这些干扰峰随频移的增加呈有规律的移动。对于M序列码,移频干扰具有复盖干扰的效果。文中也研究了相位码子脉冲宽度、干扰与信号的相位差对干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小区环境OFDM系统中,小区边缘高速移动的移动台,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导频设计方案,对子载波干扰和和小区间干扰加以抑制,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比较和仿真说明.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多音干扰的分析主要是针对跳频通信系统开展的, 并且通常假设干扰是不变的. 该文对TD-SCDMA系统在时变多音干扰下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 考虑实际系统中干扰源的移动性, 将干扰信道建模为时变瑞利衰落信道. 分析了多普勒频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推导了误码率公式, 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多普勒频移越大, 系统干扰效果越差, 该结果对干扰和抗干扰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LTE采用了MIMO和OFDM技术,在干扰协调方面表现更加复杂,并且缺乏网络部署经验。为了推进LTE的商用进程,急需对LTE干扰协调技术进行更深入研究。根据LTE系统组网的工程实践,介绍了LTE的干扰协调技术及其分类,分析了ICIC设计的主要基础和设计要点,提出了频率复用的ICIC方法。研究结果为LTE系统组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气设备易受电网频率波动和非整周期采样的影响,造成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SP的高压电气设备介质损耗因数测量仪设计方案.将归一化工频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分别移相90°构成Hilbert变换对,再将两组复信号构造新的复三角信号模型实现对采样信号的去角频率处理.介绍了tanδ测量原理,给出了硬件各主要模块和系统软件实现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频率波动引起的非同步采样和非整周期截断问题,tanδ实际测量的绝对误差小于0.000 1,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同轴电缆网络的回波反射及其产生的码间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根据高频传输线理论导出了用于分析同轴电缆网络回波反射的等效基带模型.在此基础上,作者导出了用同轴电缆参数、电缆两端器件的反射损耗、所选调制技术的接收门限信噪比和信息传输速率表示的存在码间干扰的电缆长度区间公式和电缆网络不需均衡的信息传输速率上限.该结果既适用于上行信道,也适用于下行信道的数字信号传输和数字电视传输  相似文献   

14.
4G网络全面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干扰问题。文章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中干扰产生的原因、分类等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案例,总结出常见TD-LTE干扰问题的排查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无线网络基站架构正从严格规划的宏基站转变为多个分布式基站. 分布式基站的部署位置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基站部署模型,在泊松域上可随机部署基站,为此,研究了多输入多输出干扰网络中基于有限反馈的干扰对齐系统性能. 首先将基站在泊松域上建模成齐次泊松过程,分析了量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相关统计特征,推导了系统的中断概率和网络容量的近似闭合表达式,通过最大化网络容量的下界得到了最优的发射机部署密度参数. 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推导的表达式能准确地评估基于有限反馈的干扰对齐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资源分配算法主要以降低资源块使用数量为目标,并未考虑MBSFN的干扰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的自适应MBSFN资源分配算法(IS-ARAAM).该算法对MBSFN区域拓扑关系进行数学建模,同时结合基站发射功率对MBSFN间同频干扰的影响,给出了完善的资源复用距离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IS-ARAAM算法在系统覆盖和速率上较传统算法均有明显改善,且能够通过调整资源复用距离来控制资源块消耗数量.  相似文献   

17.
低频线性干扰是在地震采集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干扰波,对单炮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压制线性干扰,提高资料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春光油田以及泌阳古河道区为实验区,讨论了低频线性干扰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线性干扰的强弱与低降速层厚度存在关系。激发点所在低降速层厚度越大,低频线性干扰越强,也即在野外采集时炮点深度越大,线性干扰越弱。试验结果表明,在野外采集过程中加大炮点深度,使得炮点位于高速层界面以下时,线性干扰的压制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TDSCDMA—GSM双模双待移动终端的2010~2025MHz频段与1800MHz频段之间的干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搭建手机天线能够全方位辐射的暗室测试环境以及进行有序的对比实验,获得测试数据验证了两频段之间同频干扰的存在。在没有改动原有PCB板布局和走线的情况下,通过将TD-SCDMA发射通路上功率放大器后端匹配网络改为高通滤波网络而使得系统灵敏度取得7dB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对频率干扰进行了讨论分析,结合对PHS中控信道干扰、业务信道干扰的分析及一些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of the frequency selectivity of multipath channel and multiuser access interference (MAI) on the initial ranging system in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network, a novel beamforming assist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itial ranging algorithm is presented by utilizing smart antennas at the base station in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the algorithm, the cell is divided into many small ranging sectors in the spatial domain by a group of beamforming vector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ble to improve the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of the desired ranging users in a given sector and suppress the MAI from other ranging sectors. In the small ranging sector, the multiuser ranging code detection and timing offset estimation are conducted by the simplified successive multiuser detection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MUD) method and the adaptive threshol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improved by 80% than that of the SMUD algorithm, with 15 ranging users in the ranging channel when the SNR is -6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