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双涂层膏剂法在45钢试样上对稀土硼铝共渗和硼铝共渗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稀土使硼铝共渗的扩散系数增加1.84倍,扩散激活能降低1458,19J/mol.  相似文献   

2.
利用离子交换法对本体含有卤素的基玻璃进行银离子交换处理可以得到表面含AgX光色玻璃。离子交换过程是影响玻璃表面光色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该离子交换过程银离子扩散系数进行近似计算,推导分析了银在玻璃表面层的浓度分布,继而讨论了离子交换时间、盐浴浓度等因素对玻璃表面光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硅含量对新型铝锡硅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含硅量(1~5)wt.%的新型A1-10Sn-Si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及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硅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Hv)明显增加,屈服强度(σ02)和抗拉强度(σb)略微增加,延伸率(δ)降低,特别是当硅含量达到5wt%时,延伸率(δ)明显降低合金的拉伸断口呈现以韧窝形断口为主的韧性断裂形貌,韧窝大多由β(Sn)相与硅粒子界面分离所造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全碳粉反应渗硅碳化硅(PCRBSC)材料,在1300℃静态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CRBSC材料的氧化过程遵循直线-抛物线规律,其结构对高温氧化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游离硅fsi的含量明显影响氧化后PCRBSC材料的残余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5.
MgO/ZnO对锂铝硅系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MgO和ZnO作为复合助熔剂,结合高温粘度、SEM、XRD等测试手段,研究MgO和ZnO引入比例对锂铝硅系(LAS)微晶玻璃熔制和性能的影响。w(MgO)/w(ZnO)的升高,促进了微晶玻璃析晶,增大热膨胀系数,降低可见光透过率。结果表明:MgO和ZnO最佳引入比为3∶1,此时微晶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98 MPa)、非常低的热膨胀系数(0.769×10-7/K)和较理想的透过率(可见光内70%)。  相似文献   

6.
在MgO-Al_2O_3-SiO_2系统玻璃中分别引入TiO_2、ZrO_2作为晶核剂,采用"两步法"热处理制备微晶玻璃,并研究晶核剂对其析晶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TiO_2为晶核剂时,MAS玻璃析晶峰温度较低,析晶速率较慢,易于可控析晶,当热处理制度为770℃/4h+950℃/2h,微晶玻璃中析出MgTi_2O_5与MgAl_2O_4两种晶相,且微晶玻璃外观透明。以ZrO_2作为晶核剂时,MAS玻璃析晶峰温度升高,析晶速率增加,在830℃/4h+1 000℃/2h热处理后,析出镁铝硅酸盐及ZrO_2晶体,其中镁铝硅酸盐与β-石英结构类似。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注气段塞大小不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也不同的问题,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鄯善低渗油藏水驱后烃气连续驱以及水驱后注0.3HCPV、0.6HCPV烃气后再水驱三种注气段塞大小提高驱油效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相对稍早,而水驱后连续注气与水驱后注0.6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较接近;水驱后连续注气气油比远高于水驱后注0.3HCPV、0.6HCP、,烃气再水驱的情况,而注0.6HCPV烃气再水驱的气油比又高于仅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水驱后注0.3HCPV、0.6HCPV段塞烃气后再水驱时分别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6.41%和13.61%,水驱后连续注烃气可在0.6HcPv注气量基础上驱油效率增加0.79%,增幅不大,说明注入0.6HCPV是合适的注入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差热分析(DTA),X-ray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等手段研究热处理制度对锂铝硅透明微晶玻璃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B2O3含量的增加,玻璃的熔化温度降低,熔化质量提高。经处理后的微晶玻璃样品,随B2O3含量的增加,透明性变差。当B2O3的含量超过3%时,出现比较严重的分相现象。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LixAlxSi1-xO2固溶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退火方法制备SiO2-B2O3-Al2O3-RO MgO, CaO, SrO, BaO)系玻璃.玻璃的成分范围如下SiO2(66mol%),B2O3(6.38-12.94mol%),Al2O3(9.06-15.62 mol%),∑RO(12 mol%).研究了Al2O3/B2O3比例变化对玻璃化学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成分范围内,随着n(Al2O3/B2O3)的增加,对耐水、耐酸性都出现了转折点,样品中G2(n(Al2O3/B2O3)=1.20)成分的耐水、酸性最好;耐碱性能先减弱后增强,样品中G3(n(Al2O3/B2O3)=1.70)成分的耐碱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Bi2O3能够有效降低基础玻璃的熔化温度,在锂镁铝硅系统微晶玻璃中加入不同质量含量的Bi2O3后,采用DSC,XRD,FESEM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进一步研究了Bi2O3对微晶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微晶玻璃中析出的主要晶相为β-锂辉石和锂辉石固溶体,加入量为质量分数1.0%时,能够降低微晶玻璃晶化温度约25℃。Bi2O3质量含量为1.0%时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最小,但是微晶玻璃的抗折强度与Bi2O3的含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Bi2O3含量的增加,晶粒的尺寸呈现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用无水SnCl4和SnCl4·5H2O为原料,用热喷涂法制备SnO2薄膜,在基片温度为530℃时,制得薄膜的X-射线,SEM图及其光电性质.总结出含H2O的SnCl4制得的薄膜生长速度快,电阻率低,两者在结构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XPS,IR对封接玻璃表面的分析,说明用硅烷处理其表面是一种化学过程。从XPS,IR得到的信息中,作者提出硅烷与玻璃表面化学键合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3.
碱土金属氧化物对锰系碱土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添加碱土金属氧化物对锰系稀土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发明,它可以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其顺序是CaO > SrO > BaO。当BaO的添加量为1.0%时,具有较好的初活性和热稳定性。实验还表明,碱土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的性能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其表面酸碱性而起作用,催化剂表面酸量以0.4毫摩尔/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以纤维素二糖、微晶纤维素及脱脂棉作为纤维素模型物,分别考察K+、Mg2+和Ca2+对纤维素碱性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种类、用量及反应时间均会影响纤维素的碱性降解.K+对纤维素碱性降解有促进作用,Mg2+和Ca2+则会抑制纤维素碱性降解反应;并且随着金属离子用量的增加及反应时间的延长,K+的促进作用及Mg2+、Ca2+的抑制作用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ODF)法研究和分析了在高纯铝中加入微量稀土Y对冷轧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纯铝中添加微量Y,可提高铝箔中再结晶立方结构的成分,当w(Y)为0.001 5%时,立方织构很强;但Y添加量的变化不改变冷轧织构类型.作用机理是微量稀土Y与高纯铝中杂质元素可形成FeYAl8、Fe6YAl6、Fe4YAl8、Si1YAl2、Si2YAl2及Cu4YAl8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能净化基体,退火时有效消除了杂质元素,特别是Fe对立方晶核形成和长大的阻碍作用,从而可提高再结晶立方织构成分.  相似文献   

16.
玻璃液在锡槽内的流动速度受玻璃液粘滞力、拉边机作用及其它力的影响,清楚了解玻璃液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控玻璃质量及品种.利用牛顿粘性定律等基本理论,对影响玻璃液流动速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拉边机的影响最大,粘滞力次之,其它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Sol-gel法在浮法玻璃表面镀制银胶粒着色涂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gNO3、TEOS和KH550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在浮法玻璃表面镀制了含银胶体粒子的二氧化硅涂层。所得到的溶胶中n(Ag)/n(Si)(原子比)为0.02~0.15。在热处理(≥500℃)之后,涂层的表面致密,无裂纹,并得到了淡黄-黄-棕黄系列样品。采用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测试了涂层的微结构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浮法玻璃中的Na^ 与涂层中Ag^ 在热处理过程中进行交换,交换到基片中的Ag^ 与Sn^2 反应,使Ag^ 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被还原并形成银胶体粒子,从而获得银胶粒着色涂层。  相似文献   

18.
从铝型材模具的分流孔、导流低工作带和出口带的设计入手,研究不同设计方法对型材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介孔二氧化锡,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纳米介孔二氧化锡进行了表征。对氧化铟锡(ITO)/SnO_2电极进行了光电信号的检测,研究了草酸钾、三乙醇胺两种电子供体和CdS量子点对ITO/SnO_2电极的光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给体三乙醇胺与CdS量子点对介孔SnO_2薄膜具有明显的光电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掺铝氧化锌薄膜,研究热处理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低温热处理制备的薄膜具有更好的C轴取向生长,表面平整质密,面阻最小达到1800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