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对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地层沉积特征的观察研究,分析了其形成环境和盆地充填演化历史.根据古水流特征,认为西峡盆地北部边界断层以北是主要物源区,南部物源区是次要物源区,由北向南依次展布为冲积扇体系、辫状河体系和曲流河体系,整个盆地为不对称充填,是典型的雁行式排列的走滑引张盆地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莺歌海盆地的莺歌海凹陷是富生烃凹陷,在其东方区黄流组海底扇的勘探已发现大气田,应进一步往深层探索梅山组海底扇.基于东方区的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分析东方区梅山组海底扇的物源特征、外部形态特征、内部期次划分、控制因素及勘探潜力.综合考虑坡折带、区域海平面变化及充足的物源供应等因素对海底扇的控制,建立了东方区梅山组"双向物源、坡折控扇、低洼汇聚"的沉积模式.盆地发育东西双向物源,在东方区对应发育东西物源海底扇.东西两个方向的大型海底扇在纵向上均可分为3期扇体,垂向上各期扇体相互叠置,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3.
赤峰—铁法晚中生代断陷盆地群的泥石流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赤峰-铁法晚中生代断陷盆地群充填沉积特征及其演化的研究,本文从沉积环境的角度,将盆地的泥石流相划分为积扇泥石流相、扇三角洲泥石流相、湖泊泥石流相和河流泥石流相。并重点论述了它们在盆地充填中的时空位置、成因和沉积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三叠世的湖盆充填与秦岭造山关系密切,秦岭造山对延长组沉积研究十分重要.结合露头与岩心、沉积与物源区资料,分析晚三叠世秦岭造山与事件沉积的耦合性.结果表明:(1)物源区隆升,造山带前缘快速下沉,湖平面上升,南陡北缓的不对称盆地形成;盆地南缘快速堆积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在重力失稳条件下向造山带前缘滑塌形成浊积岩、砂质碎屑流,频繁的地震导致大量的砂岩脉形成.(2)盆地南缘火山喷发,一方面导致生物组合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凝灰岩富营养组份导致湖水中生物繁盛,并最终促成优质烃源岩的形成.该研究结果对寻找烃源岩、判断沉积相、分析构造背景,以及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下高川盆地为扬子地块和秦岭造山带结合处的特殊构造单元,其构造演化与相邻的构造单元存在明显差异,晚泥盆世尤为突出。为全面理解下高川盆地的构造演化,重点研究了下高川盆地上泥盆统铁矿梁组砂岩的沉积物源。以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矿物组成,进而进行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砂岩样品的闪锌矿、白钛石、钛铁矿重矿物组合说明其物源为岩浆岩。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铁矿梁组石英砂岩主要来自于变质板岩和变质砂岩,少量为贫锂花岗岩类、伟晶岩和细晶岩。砂岩锆石U Pb年龄谱分析表明,铁矿梁组砂岩的主要物源来自425~530 Ma的天水和丹凤花岗岩、佛坪片麻岩、清水英安岩,以及578~982 Ma的柞水(黑沟)碱性花岗岩、天水和西峡的花岗质片麻岩、丹凤和卢氏的花岗岩。另外,1 015~1 551 Ma的佛坪黑云母斜长片麻岩,1 658~1 957 Ma的太白和宝鸡花岗岩、佛坪片麻岩,2 329~2 502 Ma的丹凤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2 625~3 147 Ma的商南太古宙结晶基底岩石均经历多次搬运,为扬子北缘下高川盆地提供次要物源。综合区域资料,晚泥盆世的物源大致来自北部,同时古地理格局表现为天水、丹凤、清水、西峡等地区岩体隆升剥蚀,成为物源区,而在华北古陆与扬子北缘下高川盆地之间可能存在多个较小古陆,如佛坪也属于物源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长9段钻遇一批工业油流井,显示长9段油藏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由于对个别区域的物源存在争议,影响勘探进程.为确定长9段沉积物源,对长9段野外露头、岩心进行取样,通过偏光显微镜对砂岩薄片进行观察,获得大量关于轻、重矿物组分的信息.根据矿物含量组合特征,结合周缘露头、地质背景及古水流的测定,分析母岩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区域的重、轻矿物组合特点明显不同;长9段沉积期,主要存在北东、北西、西、南西及南部5个物源,具有典型的山间型盆地的特征.这些物源在盆地中心的吴起、富县一线发生汇聚.盆地西物源的存在说明南北向的中央古陆梁可能存在,中央古陆梁提供部分西物源;盆地南物源的存在说明宁县、正宁、宜君地区具备油气富集条件,具有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选取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区块,通过钻井、地震反射特征及地形特征分析,揭示在陆坡内发育的过路朵叶沉积储层及结构特征,建立过路朵叶发育模式,明确地形特征及沉积物源供给对过路朵叶发育及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工区内过路朵叶具有块状充填的沉积特征,表现沉积时受低地形限制快速充填的特征;储层平面分布范围优于线性水道且具有优良的储集性能,其发育规模和平面分布主要受泥岩上拱形成的微型盆地控制,表现一个多期"充填—溢出"过程,可划分为原始地形、初始充填、后期充填、溢出、水道侵蚀等5个阶段,每个阶段沉积储层特征及平面展布特征都存在差异.此外,重力流流体密度、海平面变化对过路朵叶规模、发育位置也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诸城盆地作为早白垩世伸展盆地,与其东南侧胶南造山带之间的耦合关系一直以来仍缺少相关研究。基于野外地质考察、砂岩碎屑组分统计及主量元素特征分析,探讨了早白垩世诸城盆地的物源方向、莱阳群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物源区风化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诸城盆地莱阳群砂岩地球化学类型主要为铁砂岩和杂砂岩,其源岩具有长英质火成岩或中性岩特点;砂岩的化学蚀变指数(45~58)、化学风化指数(47~69)、斜长石蚀变指数(58~73)和化学组分变化指数(0.86~1.02)体现了源区风化作用很弱的特征;Dickinson分类图解及古流向指示砂岩源区主要为盆地东南侧的胶南造山带,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风化特征等共同说明早白垩世时期胶南造山带经历了快速隆升事件;结合前人关于该地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胶南造山带的本次快速隆升是岩石圈减薄作用的结果,因而诸城盆地的快速沉降与胶南造山带的隆升是相互耦合的。上述结果一方面从地球化学角度证实了胶南造山带早白垩世时期经历了快速隆升事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诸城盆地原型是伸展断陷盆地,二者均是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通过层理构造、岩石颜色、粒度分析、颗粒结构、测井相以及单井相的综合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盘古梁地区长61层段主要为河湖交汇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物源方向为北东向。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有利储集相带是油藏形成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物源很大程度上影响梨树断陷营城组储层的物性.利用现存古地貌宏观划分物源区和沉积区,根据碎屑岩轻、重矿物组分组合特征划分物源区块,依据砂砾岩含量等值线图精细描绘古水流流向;利用地层倾角测井和地震反射特征定量分析碎屑物质在湖盆内的进积方向,对梨树断陷营二段物源体系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梨树断陷营二段物源体系具有同源同质、多源并存、混源沉积的特征,在东部斜坡、北部斜坡和西北存在3个主要物源区;在盆地西北角苏家屯地区存在一个分布范围较小的次要物源区,沉积物由太平沟凸起提供.物源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体现为先天沉积母质和后期成岩作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构造解析、盆-山耦合、地震剖面解释等认为,柴北缘西段隆起带与凹陷带分别受控于早、中侏罗世断陷,其中鄂博梁、冷湖构造带发育于早侏罗世"南断北超"的次级箕状断陷上.早侏罗世地层在背斜核部厚度的增大及基底由"凹"转"隆"的原因,是缘于箕状断陷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旋转变缓,而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发生构造反转的结果.鄂博梁构造带与冷湖构造带属于"凹"上"隆";而昆特依凹陷带与赛什腾凹陷带发育于中侏罗世"北断南超"的次级断陷上,其凹陷是缘于中侏罗世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后期的构造挤压体制下不能发生构造反转,因此,昆特依、赛什腾凹陷带属于"凹"上"凹".在挤压构造体制下,叠合盆地内是发育隆起带抑或是凹陷带,关键在于早期断陷盆地陡坡带高角度正断层能否发生构造反转.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端沙柳河一带榴辉岩呈布丁构造赋存在新元古代末期花岗质片麻岩中,榴 辉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辉石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通过对该地榴辉岩的岩石化学和变质条件研究,发 现其峰期变质条件为492.12℃~653.48℃和1.008~1.625GPa,未达到超高压的环境,在岩石中也未 发现明显的超高压证据,与柴达木盆地北缘其他地区(鱼卡河、锡铁山、野马滩)榴辉岩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水磨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防洪标准低、河道两岸污染严重.从水磨河流域的防洪安全以及改善两岸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等方面论述了水磨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以期为该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提供依据,逐步形成并完善防排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早—中二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中、北部早—中二叠世为陆内盆山-裂谷系统,主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总体表现为堑垒相间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南部为巴颜喀拉洋盆,早—中二叠世是巴颜喀拉洋盆扩张最为剧烈且规模最大的时期,巴颜喀拉洋盆中洋岛、海山遍布; 早—中二叠世晚期强烈的华力西构造运动使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巴颜喀拉洋盆大洋岩石圈板块向北强烈俯冲,形成东昆仑陆缘岩浆弧及其南部增生带,东昆仑陆缘岩浆弧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宗务隆山—西秦岭陆源裂谷盆地进一步发育,形成十分复杂的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早—中二叠世是研究区地球动力学机制从强烈扩张到强烈汇聚的转折时期,加强其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对建立该区地层序列、探讨其地质演化历史以及指导找矿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与油气区带成藏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基底断裂、基底岩性及局部应力环境的差异 ,柴达木盆地在地史演化中形成了北缘、中部和昆北三大各具特征的断裂构造系统 ,它们控制了北缘、一里坪—甘森湖、中部区、中南隆起区、英雄岭—茫崖、阿尔金南和昆北共七个成藏特征各不相同的油气区带 ,各断裂构造系统中的断裂还控制了各区带具体油气藏的形成。中南隆起区是七个油气区带中乞今唯一没有油气藏发现的构造单元 ,它具有较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 ,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突破区带  相似文献   

16.
巴彦浩特盆地演化特征与含油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中生代盆地发育受基底断裂控制,呈现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除自生自储类型以外,油气运移聚集主要与多期区域性不整合面有关。根据不同地区的改造特点、强度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将盆地成藏单元类型划分叠合—再生型、改造—保存型、改造—再生型和改造—破坏型,其成藏条件和油气勘探远景依次变差。  相似文献   

17.
归纳总结了四川盆地珍珠冲组植物化石7类50属128种,须家河组植物化石10类71属267种,并将珍珠冲组植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通过分析两组植物群的发育特点及演化规律,结合区域有关资料,对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厘定。在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前缘地区,依据珍珠冲组(白田坝组)的岩性特征和所含植物化石特征,将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置于含Coniopteris植物化石的珍珠冲组(白田坝组)底部石英质砾岩或石英砂岩之下的假整合面或剥蚀面上;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云阳、奉节及长江以南万县地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在云阳南溪剖面上含Coniopterismurrayana植物化石8.3m之下的珍珠冲组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地层之底。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展简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论证、超前期规划研究、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到前期工作安排整个进展过程 强调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介绍调水工程区范围、区域地质条件及特点 ,分析了可调水量 ,并介绍了调水工程方案总体布局及第一期工程规划  相似文献   

19.
为揭露扎鲁特盆地构造格架和识别二叠纪林西组地层分布特征,笔者在扎鲁特盆地进行重力、磁力、大地电磁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在2012年,采集了5条北西向大地电磁剖面。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后,反演后电阻率断面揭露了断层带和林西组分布特征。扎鲁特盆地西部边界被确定。发现了两个低阻带,推测它们可能是与页岩气有关的泥岩。这些工作将为扎鲁特盆地页岩气潜力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