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油回掺底水预脱水工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的开采进入中后期 ,原油的含水量逐渐上升 ,必须对原油进行预脱水 ,以便满足外输的要求。原油脱水的基本方法有 :注入化学破乳剂在集油管路内破乳、重力沉降脱水、利用离心力脱水、利用亲水固体表面使乳化水粗粒化脱水、电脱水等。针对辽河油田某联合站输送的原油脱水的底水温度较高这一实际情况 ,对回掺底水预脱水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作了大量实验。采用小型环道综合实验装置在不同的油水比及有无静态混合器的情况下 ,对原油在一定时间内的预脱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油水质量比达到 4 0∶6 0时 ,原油由油包水型 (W /O)转变为水包油型 (O/W ) ;随着回掺底水率的增加 ,预脱水率也增加 ;在相同的情况下 ,采用静态混合器后 ,原油预脱水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超稠油化学降粘脱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的基本性质,开发出高效降粘脱水剂,以解决现行工业生产中超稠油脱水时间长、能耗高、占用较多沉降罐的问题。利用自主开发的降粘脱水剂和破乳剂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超稠油的快速脱水。考察了破乳剂类型、脱水剂用量、温度、混合强度等操作条件对辽河超稠油脱水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工艺脱水条件为:破乳剂和脱水剂用量均为200μg·g-1、混合温度90 ℃、沉降温度85 ℃、沉降时间36 h,此时净化油含水量可降至5%以下。并且经脱水处理后,原油粘度的降幅可达40%以上,改善了油品的储运性能,有利于超稠油的后续加工。  相似文献   

3.
针对稠油区块原油粘度高、流动性能差、易出砂地层,在作业过程中存在堵塞、乳化、粘土膨胀,以及热采采收率和回采水率较低等问题,开展化学预处理地层技术研究。该技术从机理分析和性能评价入手,室内评选出性能良好的清洗液和薄膜扩菔剂,并成功应用于江汉油区潭口油田某些区块。  相似文献   

4.
对原油乳状液分别进行了热化学法和微波破乳法脱水实验,采用含水质量分数为58.88%的3#原油乳状液,根据本实验原油的特点,通过改变温度、微波震荡时间、脱水剂用量研究了影响原油脱水的相关因素以及趋势,依据实验结果提出新的工艺路线;结果证明:此工艺具有脱水速度快,脱出水清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稠油二氧化碳降粘的化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二氧化碳降粘的化学机制,考察了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在胜利稠油中的溶解度、二氧化碳处理对稠油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稠油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稠油中有很高的溶解度,可达105 kg/m3,但不改变稠油的化学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过程中,对饱和分的溶解能力强于胶质和沥青质,会破坏稠油的胶体化学结构。二氧化碳降粘主要来自于稀释作用,但胶体体系改变后,会释放出溶剂化层中的小分子,减小分散相体积,降低体系粘度。  相似文献   

6.
特稠油化学复合吞吐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孤岛油田低品位稠油油藏储层发育和流体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目前采出程度为5.5%,采油速度仅为0.36%,为典型的双低单元。针对该油藏在开发中存在的注汽压力高、注汽效果差、周期产油量低等问题,分别开展了CO2、油溶性降黏剂以及二者协同作用改善特稠油物性机理研究。在矿场应用中,结合油藏地质特点,不同开发特征井应用不同的化学复合吞吐工艺组合,取得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试验研究了东莞樟村水质净化厂一级强化混凝处理工艺处理东莞运河污水所产生的化学混凝污泥脱水问题。结果表明:五种阳离子型和一种两性型PAM效果最好,阴离子、非离子型PAM药剂调理化学混凝污泥的效果均不理想;各种药剂都有其最佳作用范围,投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脱水性能的降低。最佳调理药剂应该能全面改善化学混凝污泥的脱水速率和脱水程度,而不仅只是改善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针对稠油高粘度特性,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法,以MATLAB为平台分析了稠油族组成、元素组成及主要官能团与稠油粘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各组成因素对其粘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质是影响稠油粘度的最主要的因素,胶质和芳烃起着稳定沥青质,防止其聚沉的作用;而沥青质、胶质分子中的杂元素、过渡金属元素、芳香结构和烷基侧链则会影响沥青质分子之间、沥青质与胶质分子之间的缔合.分析结果与Pfeiffer提出的沥青质-胶质复合胶体体系等结论一致,证明了在稠油化学组成对粘度的影响研究中引入灰色关联熵分析法是可靠的.这对稠油处理加工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稠油处理主要采用热化学兼物理沉降原理对油田来液进行脱水处理.在稠油处理高昂的运行费用中,稠油脱水药剂成本费用占据处理站生产成本很大比例,而稠油处理工艺参数设计是否合理,决定了稠油脱水药剂的用量的大小.运用稠油处理站费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稠油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在确保外输原油含水质量达标(<1%)的情况下,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老化稠油破乳脱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王集油田老化稠油含水状况及油品性质,进行破乳脱水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单用破乳剂时破乳脱水困难,在加入一定量的脱水助剂FW后,其破乳脱水效果显著.研制的破乳脱水配方为破乳剂TY-1、TY-2、TY-3质量配比为4:2:1,用量为300×10-6,FW加量为0.9%,脱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稠油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稠油开发的深入,稠油污水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稠油区块需要大量的清水用于热采锅炉,将稠油污水处理后回用于热采锅炉是非常必要的。分析了稠油污水处理特点和稠油污水水质特点,并针对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中遇到的4个技术难题(即除油、除悬浮物、除硅和软化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在洼一联合站的现场应用,达到了热采锅炉用水指标,并已回用热采锅炉给水。实践证明,稠油污水回用热采锅炉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重油掺水乳化是一项新的节能技术,重油经乳化后作燃料,具有降低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作用。乳化重油也能提高重油在铸造和砂轮工业生产中作防粘砂、溃散和湿润的使用效果。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油掺水乳化技术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重油乳化机理、爆破雾化机理和乳化重油所用的乳化剂、添加剂种类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稠油油田存在汽窜、含水率上升、低产低效井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低温热化学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适应于海上稠油油田高效开发化学体系-磺酸盐类化学体系L⁃B,协同低温蒸汽的热作用,达到降本增效并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该体系的静态洗油效率达28.7%。在56 ℃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0.086 mN/m,相比于原油与地层水的界面张力降低了99.3%。120 ℃驱油效率可达65.00%,相比于同等温度蒸汽驱提高了8.50%,达到了200 ℃的驱油效果。该技术在渤海某油田应用后,单井最高日产油达32 m3,提高了52.4%,对海上稠油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化作用在重油催化裂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常渣及其添加表面活性剂后的强化油进行了催化裂化反应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表面活性剂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强化作用,改善了原料油与催化剂的接触状况,提高了原料的转化深度。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强化油的转化率比常渣高4~6个百分点,汽油产率提高2~5个百分点,液化气产率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液收率增加4~6个百分点,干气产率增加近2个百分点,柴油产率下降1~2个百分点,焦炭产率下降2个百分点。在近似转化率下,强化油作为原料时的产品选择性优于常渣。  相似文献   

15.
电潜泵采油是西北油田稠油油藏开采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稠油的持续开发,原油黏度增加、含水上升、能量下降,电泵运行工况日益恶劣,前期入井的电泵系统在新的工况环境下频繁停躺,严重影响开采效益.基于电泵运行问题,通过对稠油电泵失效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将保护器铜套改为专用硬质合金扶正套、优化保护器结构将呼吸孔引至上部稀油环境、小套管井配套悬挂尾管提高混配效果,综合施策后电泵机组的负载与电流更加平稳,平均异常天数由78 d延长至146 d,未出现轴断躺井及新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嵌入式Linux内核调试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嵌入式Linux内核及驱动程序调试困难、方法单一等问题,运用插桩方案初步实现了一个具有基本调试功能灵活、可移植的插桩模块.该模块遵循GDB远程串行协议与宿主机调试器GDB进行交互,配合GDB的客户端功能,为嵌入式Linux内核调试提供了一个便捷、廉价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硫酸铁、聚硅酸为前驱物,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碱化度B值与n(Fe)/n(Si)(Fe与Si的摩尔比)的聚硅硫酸铁(PFSiS),利用Fe-Ferron逐时比色法研究了其中铁形态分布.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除浊实验结果显示,采用B=1.0,n(Fe)/n(Si)=5.0的PFSiS,在投加量为4 mg/L条件下,浊度去除率可达到99.5%以上.FTIR分析结果说明,Si参与了Fe(Ⅲ)的水解过程,且随n(Fe)/n(Si)的降低,使得1 240,998和1 080 cm~(-1)等处的吸收峰增强.采用该配比的絮凝剂对实际稠油污水进行处理,在pH=5~7,投加量55~80 mg/L范围内,油的去除率可达到96%~98%.在pH=5~10,投加量>70 m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5%以上.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投加量、pH的调节,以达到相应的油和COD去除率,为进一步生化处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稠油油藏CO2驱油机理室内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模拟CO2吞吐驱油过程,以试验数值模拟结论为基础,利用CO2的压缩性提高油层压力和油井的驱动能量,同时利用CO2的溶解降粘和萃取作用降低地下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