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燕 《工程研究》2011,3(3):273-279
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运用EMS1.3.0软件测算2003-2009年全国各省市(区)的生态效率评价值,并通过建立城镇化的生态效率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效率之间呈正U型变化关系,即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生态效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
田鹏  陈绍军 《工程研究》2013,5(4):344-353
首先批判性地梳理了国内工程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尽管存在“工程共同体”论、“社会工程”论、“建设工程系统”论及“社会评价”论等分析范式和视角,但工程与社会之关系是工程社会学的元问题;其次,提出“工程社区”与“工程社会行动”两个概念,以社会行动理论为切入点,总结出工程社会行动分析范式的三大维度,即工程与公众参与、工程与非自愿移民、工程与社会风险;最后,认为尽管关于工程社会学的讨论还在继续,但工程成功“嵌入”社会是工程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瑞强  张沛  李莎莎 《工程研究》2011,3(3):256-264
本文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基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西部地区城镇化的主导模式选择与路径设计,架构了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空间单元的西部地区城镇化多维模式选择框架,并设计出西部地区的"1132"城镇化总体路径,即一个核心--迁转并重,一条主线--多元集聚,三个手段--市场组织、政府规划和环境创新,两支...  相似文献   

4.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逐渐兴起,出现了"工程共同体论"、"社会评价论"和"建设工程系统论"三种不同研究范式,其中"工程共同体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本文首先追溯了共同体概念的来源,其次,对比性分析了科学活动和工程活动与社会间的作用机制,并批判性地审视科学共同体与工程共同体间的差异;最后,本文提出了与"工程共同体"商榷之处,认为工程共同体本身是一个"黑箱",并不能反映工程活动的社会影响,因此,工程共同体能否成为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和核心概念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工程社会学在我国逐渐成为一门兼具跨学科特征的"显学"。首先,基于学科内在建构路径及其演化逻辑,反思性审视工程社会学既有建构路径。认为,在研究领域形态向研究范畴形态升级过程中,"工程共同体论"、"工程系统论"和"工程评价论"三种建构路径并未形成共识。其次,工程社会属性的实践共识为迈向整合的工程社会学建构路径奠定了必要的学理基础。最后,提出工程社会学建构路径的"整合论",从问题研究形态的工程社会属性到研究领域形态的工程内部运作机制及其社会影响,再到"工程域"和"工程社区"两大基本研究范畴,最后迈向"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有机整合的学科形态。  相似文献   

6.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正逐渐兴起,出现了"工程共同体论"、"社会评价论"和"建设工程系统论"三种不同研究范式,各学者对系统的工程社会学体系莫衷一是。本文首先批判性梳理了上述三种范式,指出其对于工程社会学建构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借鉴英国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对科学社会学知识的类型划分,将工程社会学体系划分为"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并提出"工程域"和"工程社区"两个概念,它们是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也分别是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最后,展望工程社会学发展前景,指出工程社会学必将成为社会学"学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7.
《工程研究》2014,(1):110-110
正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城镇化还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发动机。然而,世界各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欧美发达国家在早期探索过程中造成的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拉美国家"过度城镇化"出现的住房紧张、贫民窟、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日本"高  相似文献   

8.
白玮  邱爱军  郑明媚  郗望 《工程研究》2011,3(3):211-221
以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新中国城镇化历程,认为目前中国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深入剖析了快速城镇化使城镇发展面临不完全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病及扭曲的城镇建设等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科学规划是消解城镇发展当前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并提出:科学规划要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以"常住人口"为基础规...  相似文献   

9.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工程共同体"作为工程社会学的共识概念也得到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本文针对"工程共同体"概念边界模糊、成员异质和"岗位人"局限等有待商榷之处,利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进行反思性审视,指出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会"态度,"非人存在"态度和"行动者"态度与工程活动的内在契合。基于传统的社会学分层理论,只能把利益视为"工程共同体"唯一的共同目标,伦理前置的优先性地位难以保障。但工程作为一种人的存在方式,伦理之维本应是其内在的向度,是工程的前件。本文认为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助于两种工程伦理规范的开显,当开出伦理之维的本真工程出场,真正的共同体才有可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工程研究》2014,(2):222-222
城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城镇化还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发动机.然而,世界各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欧美发达国家在早期探索过程中造成的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拉美国家“过度城镇化”出现的住房紧张、贫民窟、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日本“高度集中型城镇化”模式和韩国“大城市主导型城镇化”模式加重了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玲 《工程研究》2011,3(2):174-18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生态学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对现代和谐城市建设应当追求的五种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包括城市中人与自然、人与人、政府与社会、建设与生活、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等的和谐关系.指出要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如何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社会整合功能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从小城镇的工程属性出发,通过梳理小城镇的演变轨迹以及工程活动在小城镇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着力探讨了小城镇作为"人工物"在不同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在工业社会的不同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尝试提出了我国在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在原生建材大量投入使用的同时,建筑废弃物排放逐年增多,使得建筑业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妥善处理建筑废弃物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国际视野梳理了国内外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政策制度与资源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提升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工程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科学技术知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能动地创造社会存在物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及其结果。本文主要阐述工程主体的本质及其作用。本文认为,工程主体是人本身,具体表现为工程决策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主体、工程实施主体、工程利用主体和工程终结主体等五种形态。工程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工程层面的具体显现,它表现为真理主体性,目的主体性,选择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综合主体性等形态。工程主体性与工程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工程活动成败以及结果的存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兆春 《工程研究》2012,4(2):190-20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军事工程的样式,已开始从要塞炮台式体系为主,演变为以野战筑垒体系为主,中国军事工程体系也或先或后地进行了这种演变。其进程大致是:一、自中法战争至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84—1949)中出现的"地营"等多种筑垒法,"精筑壕垒"法,"桤筑溝墙"法;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堑壕"与阵地布障法;三、国民政府时期对苏区构筑的"碉堡"工事,抗战中以沿海为主以内陆为辅的守备工事,总崩溃前的城防与江防工事;四、人民军队在1928至1949年的军事斗争中所创独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工程方法论研究一直是工程哲学和方法论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本文考察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工程演化论、工程本体论和工程方法论的关系,分析和阐述了工程方法论的性质、特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指出,工程方法论不同于具体的工程方法,工程方法论是以具体工程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二阶性"和"多视野"的理论研究,工程方法论有不同的层次,应该特别注意研究行业性、类型性的工程方法论问题。本文还简要分析了经验、科学、技术和工程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梁军 《工程研究》2014,(4):416-424
工程造物正在面临一个“大工程时代 ”的来临,工程活动的成败将不仅取决于“工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素养,也取决于“工程活动共同体”的综合素养.如果说“工程职业共同体”关注的是工程科学与技术,那么“工程活动共同体”则还要关注工程协作与社会反馈,因此,以社会为工程建构背景的社会工程视域是分析“大工程”特征、促进“大工程”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的“大工程”造物,其实施过程时间长、规模大、投资多、对经济社会影响深远.在社会工程的视域下,推动新型城市化按照科学发展的轨道运行,要加强对工程决策和工程建构过程中的目标设计和模式调控,同时,认识到政府决策者是理性有限的、具有可错性的“社会人”,对于避免乌托邦式的造物工程、实施渐进式工程活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材料、信息与制造领域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在可预期的未来,"个人制造"会进入寻常百姓家,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挑选甚至设计、制造自己"中意的"日常用品,甚至家具等大型物件;将来一周就可以盖好一栋个人风格的别墅,拎包入住也不是梦想;于是制造厂商大量消失,实体店家纷纷转行,大量富余劳动力急于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产业分工像发生了核聚变迅速整合,与此同时,环境治理面临新的严峻考验,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与形式大为改观……这就是3D打印技术可能带给我们的未来:未知、希望、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9.
"哲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关系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历史过程预示着思想、范畴以及范式框架等之间的沿袭与悖离,也代表着地位、权力和价值追求的争夺与博弈。以巴门尼德为开端的形上哲学注重思维的静观与沉思,对具体的实践及工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鄙视和厌弃;中世纪时则因战争征伐的需要,表现出具体实践及工程对形上哲学的疏离和压制;文艺复兴以后,形上哲学与具体实践及工程逐渐走向了互补融合的道路,并认为在牛顿和玻义耳的范式总结中取得了特殊意义上的"工程哲学"观。从本质上来说,"哲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关系的演变与传承是其话语权建构的过程,话语权是理解"哲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关系嬗变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相似文献   

20.
工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之一。现代工程不但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的面貌,也塑造了而且还在继续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乃至塑造和改变着人本身。人类正是通过造物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也创造人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