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叙述了不同质子交换膜的来源特点及导电性与膜参数的关系;对不同电极和电极催化剂性能作了评述;综述了目前几种氢的来源、优缺点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关问题的发展动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徐炽焕 《电池工业》2005,10(4):236-23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因其诸多优点而成为各国竞相研发的重点。概述了日本国内为促进PEMFC的实用化及普及化,政府及产业界、学校所做的一系列研发推动工作;介绍了日本在PEMFC方面的有关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商业应用进展和与其它燃料电池性能的对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最具商业前景的电动车电源,目前急需解决成本高和车载燃料和贮氢等技术问题。近10年内,该电池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方向包括提高燃料电池效率、减少成本、提高耐久性等。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与寿命。文中首先概述了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工作原理。随后,总结了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分类,主要分为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部分氟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复合质子交换膜以及非氟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四大类,同时还简述了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工艺。最后,介绍了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优化方案,主要包括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质子交换膜、改进质子交换膜的骨架材料、调整质子交换膜的内部结构、机械增强型质子交换膜以及自增湿型质子交换膜。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燃料电池用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适用于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的增强型、高温型、阻醇型等各种功能型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现状,从制备工艺、物化性能、应用前景比较了各种复合膜的优缺点,提出了今后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刘志祥  毛宗强  王诚 《电池》2004,34(1):56-58
对近十几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扩散层、催化层和膜的一维方向上、沿流道和MEA的厚度的二维方向上以及电池内整个三维方向的主要模型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模型工作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从微观角度更趋近真实地描述电池内部过程,以及发展用于复杂流场甚至电堆的全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7.
张东方  潘牧  罗志平 《电池工业》2003,8(4):180-184
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组成与工作原理,对燃料电池的膜材料和电催化剂、膜电极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对膜电极的制作工艺和结构优化进行了评述和分析,指出了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常压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压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阴极与阳极均为平行沟槽流场的石墨双极板。MEA采用DuPond公司制造的Nafion112质子交换膜、碳纸采用SGL碳纸,碳载铂为自制催化剂。电池堆的工作条件为室温,氢气压力为0.01~0.02MPa,以空气为氧化剂。电池堆输出功率为200W,峰值功率400W。  相似文献   

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至今已有的各种数学模型。根据PEMFC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模型分类。重点以PEMFC的组成结构分类法,分析了各组成元件、单电池及电堆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模型特点及模型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应在其实用性、简单化和更真实反映电池动态工作过程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组装了一台40节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采用复合板,阴极侧流场采用蛇型流场,而阳极侧流场采用平行沟槽流场。电极采用杜邦公司的Nafion1135质子交换膜热压而成,碳载铂为电催化剂,铂担量为0.4mg/cm2,电池组工作温度范围为室温至80℃,工作压力pO2,空气/pH2=0.20MPa/0.19MPa,以氧气为氧化剂时电池组输出最大功率为2 5kW;以空气为氧化剂时电池组输出最大功率为1.2kW。  相似文献   

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任学佑 《电池》2003,33(6):395-397
论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优越性、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综述了包括催化剂、电极、质子交换膜、电解质、双极板和碳纳米管在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章晖 《电源技术》2015,(4):763-76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因无电解质腐蚀问题,能量转换效率高,可室温快速启动,在电动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固定电站和军用特种电源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用化的技术及机理,对其结构缺陷进行了分析,认为开拓新的催化剂体系,合成出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的催化剂对于燃料电池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成功地组装了35对千瓦级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电池采用表面改性的金属双极板;氢气采用内增湿,冷却水排热;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117质子交换膜,热压法制备膜电极三合一电极;采用碳载铂为电催化剂,铂担量为0.4mg/cm2;电池组工作温度为室温~100℃,H2工作压力/O2工作压力为0.25MPa~0.45MPa/0.30MPa~0.50MPa;电池组输出功率为1kW~1.5kW,电池组输出电流为40A~69A,输出电压为27V~23V,电极工作电流密度为300mA/cm2~530mA/cm2,电池组能量转化效率为52%。  相似文献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0℃以下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俊波  俞红梅  邵志刚  衣宝廉 《电池》2007,37(6):411-414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应具备环境适应性,但水-冰相变会影响膜电极组件(MEA).以-10℃及-20℃到正常操作温度的冰冻-解冻循环模拟实际工况,考察了水结冰对PEM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MFC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变小,扩散层的孔结构发生了变化,PEMFC的性能衰减.采用干燥N2吹扫、真空排水和RH=58.0%(25℃)的反应气吹扫等3种方法来避免水结冰的影响,发现经过冰冻-解冻循环后,PEMFC的性能均未下降.  相似文献   

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CCM膜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涂工艺制备了三合一(CCM,Catalyst Coated Membrane)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研究了分散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M型膜电极的放电性能好于传统热压方法制备的膜电极;乙醇、异丙醇和乙二醇等水溶液分散剂对CCM膜电极中低电流密度区放电性能影响不大,而在高电流的浓差极化控制区乙二醇最佳,而乙醇最差;优化催化剂的Pt担量和阴极催化剂的用量能够显著提高膜电极的性能,而通过减小质子交换膜的厚度,降低膜的面电阻可以进一步提高膜电极的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组装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单体并研究了其性能。由于氧电极的性能好坏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放电性能好坏的关键 ,因此在电池氢电极侧用部分氢电极作为内氢参比电极 ,可以方便地作出氧电极的极化曲线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催化剂载体、膜电极组件 (MEA)的结构和运行条件对氧电极性能的影响并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了电池参数。实验表明 :电池的最佳运行温度为 80℃ ,压力为氧气压力 0 .3MPa ,氢电极为 0 .3MPa ,催化层的PTFE最佳含量为 35 % ,Nafion含量为 1mg/cm2 ,Pt含量可以降至为 0 .5mg/cm2 。  相似文献   

17.
重整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其高效、无污染的特性 ,成为新型的清洁发电方式。常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纯氢为燃料 ,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研究以重整气为燃料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其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重整气中的各组分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影响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CO的毒化作用、氮气的稀释作用、CO2 的稀释作用及其与CO的反应平衡对电池性能有较大影响 ;重整气为燃料气时 ,宜采用PtRu系列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王瑛  李相一  李元龙 《电源技术》2006,30(3):206-210
由于阴极气体通道中的自然对流和传热传质特性与电化学反应的耦合,阴极流道对自由呼吸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合理的流道设计有助于氧气质量传输和流道中水的合理分布,有效提高电池性能。根据自由呼吸式燃料电池的内部传输现象,建立了三维的流体传动,传热传质和电化学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方法,利用商业CFD计算软件三维求解了Navier-stokes方程,同时利用用户自建的子程序对电化学模型及水的传输模型进行了求解,二者相互耦合。模型计算经过实验进行了验证。针对不同阴极流道开口率对实际电池性能的影响,计算了电池的内部参数。通过分析结果,提出了这种电池操作条件和设计下的最佳开口率。  相似文献   

1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流分布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大功率燃料电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池在放大过程中性能出现大幅度衰减。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流密度分布 ,是解决其电池放大过程中性能衰减的基础 ,对提高燃料电池的比功率 ,加速其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子电池方法 (SubcellApproach)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流分布进行了测定 ,采用网状流场 ,面积为 13 0cm2 。分别考察了气体压力、气体流量、电池温度及不同放电电流密度等条件对电池电流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网状流场电流密度分布并不均匀。分析了网状流场内流体、水分布情况 ,提出了一种网状流场新的流型。这种方法还可以应用于蛇型流场及其他流场电流分布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