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基于相位滞后的并网变流器电流双环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并网变流器是一类重要的电力电子变流装置,LCL 滤波器由于可以兼顾低频段增益和高频段的衰减,是其输出滤波器的较好选择.但 LCL 滤波器是三阶控制对象,增加了控制难度.为了保证控制环的动、静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滞后的双环电流控制方法.在该控制方案中,内环通过增加开环相位滞后、提高幅值裕度,进行 LCL 滤波器的稳定控制,保证了动态性能.由于内环对交流信号控制精度不足,因此将重复控制作为外环,以进一步提高稳态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双环控制方法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能够得到满意的谐波补偿效果,补偿后的电网电流正弦度较好,动态响应也较快.并且,该控制方法在无功补偿装置中能够较好地抑制死区的影响,保证输出电流波形质量.总之,所提出的双环控制方案在基波和谐波应用中都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LCL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谐波补偿性能,这里介绍了一种基于重复控制和比例积分(PI)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的双环控制策略。结合系统开、闭环传递函数特性,给出了系统内外环的调节器设计过程。通过优化控制参数,APF具有较好的补偿精度、动态性能和过流保护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并网逆变器中引入LCL滤波器取代单个电感滤波器.并针对采用LCL滤波器对并网逆变器系统带来的不稳定性,分别对比了以并网电流作为反馈变量和逆变器侧电流作为反馈变量的电流内环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桥臂输出电流闭环与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策略.由于以并网电流为反馈变量的控制系统为三阶系统,所提控制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较好.搭建了三...  相似文献   

4.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中LCL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要求较高的补偿带宽和较低的开关纹波含量。LCL滤波器由于可以兼顾低频段增益和高频段的衰减,是APF输出滤波器的较好选择。但LCL滤波器是三阶系统,设计较为复杂且存在谐振点振荡问题。现有的论文主要是通过MATLAB仿真图形分析LCL滤波器的性能,不能给出定量的公式化描述。笔者推导了带阻尼电阻的LCL滤波器的S域传递函数,并将其分解为几个典型系统的组合,利用数学推导详细分析了LCL滤波器中各个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LCL的参数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并网变流器是一类重要的电力电子变流装置,LCL 滤波器由于可以兼顾低频段增益和高频段的衰减,是其输出滤波器的较好选择.但 LCL 滤波器是三阶控制对象,增加了控制难度.为了保证控制环的动、静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滞后的双环电流控制方法.在该控制方案中,内环通过增加开环相位滞后、提高幅值裕度,进行 LCL 滤波器的稳...  相似文献   

6.
基于LCL滤波器的高稳态性能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APF)适用于补偿电流源型谐波,通常由于谐波电流较大的变化率以及电流环的稳态误差,进行高精度补偿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采用LCL滤波器兼顾补偿电流带宽和开关纹波的滤除效果,从补偿电流变化率和滤波电容高频分流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同时,将重复控制直接应用于LCL滤波器的补偿电流控制,带有惯性的微分补偿器保证了控制环的稳定性和稳态精度。采用上述措施后,补偿后的电网电流在高、低频段都有较低的谐波含量。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中/大型功率并网系统中引入更具优势的LCL滤波器,必须采用特殊的控制策略对LCL滤波器引入的谐振峰加以抑制。从节省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成本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电容电流内环、并网电流外环的双环控制策略。从主电路的参数设计、控制器的参数设计、控制器的性能分析3个方面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先内环后外环的参数设计方法。搭建了一台50 kW的双向储能变流器作为试验样机,通过实验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不仅可以保证LCL滤波器稳定工作,而且可以减小并网电流谐波。  相似文献   

8.
单相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电流控制采用双环控制结构,内环PI控制校正LCL并网滤波器频率特性,简化外环重复控制器设计,提高动态响应速度。外环采用嵌入式重复控制保证控制系统稳态精度,同时引入电网电压前馈抑制电压扰动影响。详细分析了电压前馈控制性能,双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重复加PI双环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稳态精度高,抗扰动能力强,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高补偿精度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能有效地抑制电网中的谐波电流,而其补偿精度取决于电流环控制器的设计。由于电流环参考和反馈电流由许多次谐波叠加而成且传统的比例积分控制器(PI控制器)带宽有限,因此控制器不能实现无静差输出。为此首先分析了传统单PI控制器在大容量有源电力滤波器应用中的局限性。然后提出了一种以T型滤波器(LCL滤波器)为控制对象的PI内环,重复控制器外环构成的双环复合控制策略用来改善输出电流波形,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法和稳定性分析。该控制器对奇次、偶次谐波电流以及不平衡负载条件下的负序谐波电流均具有很高的补偿精度,且易于实现。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复合电流控制器在大容量有源电力滤波器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的灵活性和补偿精度,提出了一种以传统PI为内环,重复控制为外环的双环复合电流控制器。给出了设计方法和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分析。并提出了将基于多同步旋转坐标的指定次谐波提取与双环复合控制相结合实现无静差指定次谐波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研究内容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LCL滤波的三相整流器主动阻尼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CL作为三相电压型有源整流器的输入滤波器存在稳定性问题,通常安置阻尼电阻以避免系统发生谐振.为使LCL滤波的有源整流器在无阻尼电阻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以电压空间矢量控制为平台,提出引入交流滤波电容电流环的主动阻尼控制策略,改变了系统原本不稳定的极点.考虑采样保持、运算及PWM更新引入的延时,建立了包括电流控制环和LCL滤波器在内的存在一个采样周期延时的简化离散模型,并在z平面分析系统的稳定性,优化滤波电容电流环的放大系数.LCL滤波的电压型有源整流装置实验结果表明,整流器未发生电流谐振现象,证明了所提出的主动阻尼控制策略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LCL参数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APF)中应用LCL滤波器有高频阻带性能好、低频补偿能力强等优点,但参数确定难.本文基于对补偿对象及补偿目标的数字化建模,结合PWM控制特性和谐振影响,给出LCL滤波器参数选择方法,最后分析参数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该方法简单实用.仿真和实验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重复控制的电压源型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控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该文将重复控制和状态反馈方法用于一种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波形控制,其中状态反馈环节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而重复控制环节提高了输出电流波形的跟踪精度。文中详细分析了控制器的设计思路和频率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可以取消逆变器输出滤波器中的电阻元件,减小运行损耗,同时显著改善滤波效果,适合于高电压大电流场合的谐波治理。  相似文献   

14.
胡金高 《低压电器》2013,(13):28-32,49
并网逆变器PWM输出LCL滤波兼顾了低频段增益和高频衰减,参数不易选择。提出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中LCL滤波器的参数确定方法,在总电感设计的方案基础上,分析LCL滤波器的两个电感分配对滤波和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参数选择和优化的方法。仿真及试验验证了参数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谐波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平衡双闭环的新型控制方法,将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参考值直接从负载电流中减去基波有功分量,消除了谐波检测的过程,控制更简单,但稳态误差大,动态稳定性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瞬时无功理论负载谐波电流前馈的控制方法,采用三相锁相环对电网电压的相位进行跟踪锁定,使谐波电流检测、系统谐波及无功补偿更精确.通过Matlab仿真研究及对两种方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加负载谐波电流前馈能起到更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6.
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分裂电容法电流控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针对LCL滤波的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时存在的系统稳定性和稳态误差与谐波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流反馈控制技术。新的控制策略将LCL滤波器的电容按特定比例分成并联的前后两部分,通过测量中间电流并作为反馈信号控制逆变器输出,从而使受控系统的特性从三阶系统转换为一阶系统,控制性能得以改善,便于实现稳定误差和电流谐波失真的减小。本文给出了该控制策略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方法,分析比较了新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的特性差异。通过对5kVA燃料电池逆变并网发电电源的试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A scheme to achieve simultaneously extremely high slew‐rate improvement and avoiding open‐loop gain degradation in one‐stage super class AB op‐amps is introduced. It overcomes the serious shortcoming of super class AB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s that shows very high‐output current enhancement factors at the expense of degrading the open‐loop gain. The proposed scheme uses dynamically biased cascode transistors to avoid gain and slew‐rate degrad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super class AB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 in 180‐nm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with open‐loop gain of 67 dB, a factor 2 improvement in GBW , and a current enhancement factor of 270 verify the proposed scheme.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Resonance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a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interfaced with the grid through an LCL filter. The capacitor current (CC) damping control methodology is considered due to its high-quality of grid injected current feature.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the proportional CC feedback compensation damping method becomes ineffective at critical resonance frequency due to control loop delays and may result in an unstable system under grid impedance or filter parameters variations. A suitable differential compensator placed in the CC feedback path can address this issue with a trade-off between robustness and noise rejection capability. This paper offers a different design method called parallel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PFC) method, which builds an almost strictly real positive (ASRP) plant and realized damping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features. In the proposed alternative, a compensator consisting of a damping gain and a sampled delay is placed across the filter plant and filter CC feedback loop and the joint output of this augmented plant is then transmitted back at the reference point on the input side of the inverter to attenuate the undesirable resonance peak. The control response and stability performanc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uggested methodology offers a wide damping region, high robustness, and improved control performanc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confirm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