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邬雄  张文亮 《高电压技术》1997,23(2):53-55,58
说明了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分为两大类,电力系统对其它系统的电磁干扰和环境评估;电力系统内部的干扰控制与解决抗扰性的问题的方式,提出了电力系统进行电磁兼容研究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的特点,阐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的特殊性,着重提出了几种实用的电磁兼容技术和电磁兼容试验,并对电磁兼容的新问题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所面临的电磁兼容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电力系统内电磁兼容的主要研究热点、分析方法和采取的主要数学模型,以此推动我国电磁兼容理论的研究,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水平以及减小对周围设施和人员的伤害。同时简单介绍了几种相关的分析、计算软件。  相似文献   

4.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电磁兼容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电力系统的干扰源、传播途径以及抑制干扰的措施,针对工程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指出了电力系统电磁兼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分析方法及数学模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所面临的电磁兼容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电力系统商电磁兼容的主要研究热点、分析方法和采取的主要数学模型,以此推动我国电磁兼容理论的研究,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水平以及减小对周围设施和人员的伤害,同时简单介绍了几种相关的分析、计算软件。  相似文献   

6.
阐述建设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实验室的重要性。介绍我国电力系统第1个电磁兼容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情况,展望电磁兼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翁利民  刘琨 《大众用电》2005,21(1):26-27
在介绍电磁兼容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干扰源.传播途径以及抑制干扰的措施,并结合实际指出了电力系统现阶段电磁兼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结合作者参加第39届国际大电网会议和近年来的科研工作,对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电磁兼容问题,电力系统对邻近其他设施的电磁影响,电力系统工频磁场问题以及有关工作组正在关注的其他主要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外特别是欧共体国家电磁兼容测试标准的研究情况,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以及电力系统中供电网络的电磁现象,说明电磁兼容测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电力系统电磁兼容问题,提出抑制干扰、提高电磁兼容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风电孤立发电系统中接入储能设备,可抑制风能波动和负荷扰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此深入研究了风-蓄混合孤立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包括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双馈风机的定子磁链定向有功、无功功率解耦矢量控制及功率调节器有功、无功功率控制.搭建了风-蓄混合孤立发电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证明,将了储能设备接入风电孤立发...  相似文献   

12.
多机电力系统的强迫功率振荡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导了多机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近似稳态响应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应用左右特征向量和参与因子等参数对多机系统发生强迫功率振荡时的振荡分布特性、扰动源位置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应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DIgSILENT进行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对4机2区系统的仿真分析对多机系统强迫功率振荡特性进行验证并与负阻尼和弱阻尼振荡进行比较,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电力系统强迫功率振荡。  相似文献   

13.
抗灾型电力系统的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电力系统的抗灾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作者在科学论证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常规电力系统与现代减灾系统相结合的"抗灾型电力系统"规划的新思路、方式、方法和机制;提出了抗灾型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设计了抗灾型电力系统规划的研究框架。本文的成果对抗灾型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以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WDT-Ⅲ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为实验平台,结合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基本理论,系统地进行了电力系统静态和暂态稳定性物理模拟实验、发电机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实验。研究了在无励磁调节、手动调节及自动励磁调节情况下,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通过电力系统暂态实验观察了不同故障类型、故障切除时间对暂态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可行,还分析了各种措施的原理、实用范围及特点并进行了对比,提出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实施。  相似文献   

15.
提出将光伏系统作为牵引负荷电源之一,与电力系统共同给牵引负荷供电的方案。光伏系统在27.5k V侧接入牵引供电系统,分析牵引负荷特性和光伏系统输出特性,推导计算光伏系统接入前、后对电力系统侧电能质量的影响;针对不同工况对光伏接入后电能质量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基于实测负荷数据对光伏系统接入前、后电能质量的影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光伏接入方案对电力系统侧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产生影响,对三相谐波畸变率以及功率因数的影响与接入光伏系统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调峰平衡是其维持静态稳定的关键,在风电大规模接入的形势下,亟需研究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平衡的影响。以适用于含风电电力系统调峰平衡计算的数学模型及算法为基础,研究了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平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区域电网为例,根据其实际情况设计电网的调峰运行方式以及风电接入方式,基于电网实际数据,仿真计算了其在3种风电接入方式下的调峰盈余,分析了风电大规模接入对电网调峰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大规模接入将对电力系统的调峰平衡带来显著负面影响,而影响程度与风电接入电网的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分析系统对风电的接纳能力日益重要。针对风电接入比例对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在分析双馈风电机组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利于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最佳风电接入比例分析方法。通过风电场的等效导纳模型和节点导纳矩阵的收缩处理,依据扩展等面积定则构建了含有风电接入比例参数的系统等效转子运动方程,分析了风电接入比例对系统转子运动方程中各个参数的影响,推导得到系统功角加速度与风电接入比例的函数关系,使风电接入比例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有利于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最佳风电接入比例,为系统中风电接入情况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指导。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对风电场不同接入比例以及不同低电压穿越方案下的系统暂态稳定性进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所提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引发电力系统共振机理低频振荡的汽轮机压力脉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迫型共振机理是引起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原因之一。该文基于汽轮机压力脉动引发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共振机理,分析汽轮机压力脉动的产生原因,介绍压力脉动类型和特征。从理论上探讨非简谐周期性扰动下的电力系统强迫振荡,并通过时域仿真分析单机无穷大系统和多机系统中汽轮机复杂压力脉动、准周期压力脉动及冲击性压力脉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汽轮机压力脉动的类型复杂,频率成分丰富,其中复杂压力脉动如果其含有与电力系统固有频率一致的脉动分量时,会引发电力系统共振机理的低频振荡,而准周期压力脉动和冲击性压力脉动由于其幅值的快速变化,并未引发共振。该研究结果对探讨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产生原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风力发电研究现状与接入系统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锴  易仕敏  郑钢  廖鹏 《广东电力》2009,22(9):17-20
阐述了对风力发电接入系统所带来问题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风力发电技术接入系统后对电网调度工作的影响。从电压偏差、谐波等方面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从无功补偿和故障切除等方面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从负荷和电源的角度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矩阵变换器励磁的无刷双馈电机能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矩阵变换器(MC)是一类交交变换器,没有中间直流环节,具有功率双向流动的能力。采用MC励磁的无刷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是较理想的变速恒频发电方案,能否有效地实现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实用性的关键。为此,从两相坐标系出发,研究MC的瞬时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根据风力机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策略、无刷双馈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的功率控制方案,应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反向传播神经网功率解耦控制系统有快速的动态响应、较强的鲁棒性,能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从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