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采用欧拉坐标和拉格朗日坐标相结合数值模拟了排烟脱硫循环流化床内的脱硫过程。将循环流化床内的生石灰粉和飞灰物料形成的颗粒团作为离散项,建立了床内两相运动及脱硫化学反应的模型与算法,得到了详细合理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文的模型和算法模拟工程意义上的循环流化床内的稠密气固两相反应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高活性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加入工业石灰或石灰石,采用消化方法制备了高活性吸收剂,并加入添加剂使之成为"富氧型"吸收剂.利用固定床实验装置,筛选出具有良好脱硫脱硝性能的以亚氯酸钠为添加剂的"富氧型"吸收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在管道喷射装置上,利用筛选出的吸收剂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了温度、Ca/(S N)、湿度、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利用烟气循环流化床(CFB)进行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达到93.7%和65.5%.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内烟气脱硫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基于气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及床内浆滴蒸发和SO2吸收过程的分析,该文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过程的双流体,蒸发脱硫模型。采用恢复系数修正颗粒与颗粒团、壁面之间碰撞影响,合理解释固相含率沿径向分布特性;引入颗粒相湍能和湍能耗散率描述颗粒团的脉动过程,分析不同表观气速和颗粒循环量时床内颗粒相轴向速度沿径向变化规律,及颗粒团形成和脉动对浆滴蒸发和脱硫效果的影响。分析指出颗粒团的形成可减小浆滴蒸发速度,增强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750~950℃温度下,通过床层压差和床层温度的分析,分别对小麦秸秆压缩成型颗粒在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上的黏结失流特性进行了分析。在鼓泡流化床燃烧中,黏结失流伴随着床层压差的突然下降和床层温度的迅速上升;不同床料,黏结失流现象类似,但床层压差下降速率和床层温度上升速率不同;在循环流态化燃烧中,当黏结失流现象发生时,密相区和稀相区压差同时突然降到零,同时炉膛温度迅速升高,炉膛出口和返料器温度急剧降低。鼓泡流态化和循环流态化下黏结失流的本质是床料颗粒之间的黏结导致流化失败,区别在于前者初始床料黏结失流发生在床内,后者初始床料黏结失流发生在分离器锥段和返料腿。实验表明:床层压差和温度变化能够作为判断生物质流态化燃烧黏结失流现象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华神木发电公司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消化器系统、脱硫灰循环及外排系统、吸收塔系统、吸收剂质量控制等进行和优化调整,降低了脱硫吸收剂消耗量,从而有效降低了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该优化方案可供脱硫系统经济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可以描述脱硫剂颗粒反应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shrinking unreacted core model),同时考虑到再循环物料的影响,建立能够预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烟气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量化新鲜脱硫剂和再循环颗粒的脱硫效率。模型仿真出脱硫效率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并且模型经校正后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脱硫过程,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指导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的工艺设计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对飞灰比电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利用一种含硫1.85%的烟煤和石灰石,研究了钙硫比和床温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对飞灰的比电阻进行测量.给出了实验条件下钙硫比、床温和脱硫效率的关联式;提出循环流化床锅炉所使用的静电除尘器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利用采集、分析风帽压力波动信号的方法,实现对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状态的监测。借助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在不同一次风表观气速条件下,测量了床内中心位置风帽的入口压力波动信号、床内沿高度方向相临测压点的差压信号以及系统的颗粒循环流率。采用小波分析、均匀指数和能量加权平均频率等方法对风帽压力波动信号进行分析,得到信号的特征参数。利用床内沿高度方向相临测压点的差压信号计算床内不同位置的截面平均颗粒浓度。然后基于压力信号特征参数、截面平均颗粒浓度和系统的颗粒循环流率等,研究了一次风表观气速对循环流化床内气固流态化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风帽压力信号特征参数能够反映循环流化床一次风表观气速变化引起的气固流动状态变化,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湍流床和快速床两个流体动力学区域。大部分床料储存在湍流床区,而大部分燃料的燃烧及吸收剂的除硫反应是在快速床区进行和完成的。本文论述了快速床区流体动力学的结构;研究了快速床区纵向和横向悬浮密度分布的规律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影响快速床区动力学结构的主要因素,如固体颗粒的循环率、气体速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颗粒循环流率的合理控制,在自行搭建的双循环流化床系统上对鼓泡床流化风速、快速床总风速和配风比、鼓泡床静床层高度、颗粒平均粒径等控制参数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附加动量算法、Levenberg-Maraquardt算法和遗传算法3种不同的权值优化算法,建立了BP神经网络优化模型,并比较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循环流率受鼓泡床流化风速变化影响较小;颗粒循环流率随快速床一次风比、总风速和鼓泡床静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颗粒平均粒径增大而减小;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对测试样本测试时平均误差为0.436 5%,标准方差为0.064 1,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吻合,为较优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1.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双膜理论和传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了环,核流动以反映流化床脱硫的流动过程,因此模型更接近于流化床内气体和固体的真实流动。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推导,得出了流化床内的脱硫效率方程。经实验验证所建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化床脱硫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相信模型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流化床脱硫过程以及指导其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2.
陈私  张志强  郁金星 《电力建设》2011,32(11):51-54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具有系统简单、造价低、维护费用低、脱硫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对某电厂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试验分析,找出运行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措施,可供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设计、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的SO2排放以符合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针对在CFB锅炉炉内石灰石脱硫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FGD)装置的两级脱硫系统,依托某台已配置两级脱硫系统的300 MW CFB发电机组的设备投资、运行成本等数据,分析了SO2排放限值、原煤含硫量、机组负荷、年有效运行时间和脱硫设备初投资对CFB-FGD两级强化脱硫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得出炉内外合理的脱硫份额方案。  相似文献   

14.
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回收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内石灰石脱硫技术的应用为低温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创造了条件。以东方电厂490 t/h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用两级烟气冷却器深度回收低温烟气余热的工艺,分析了锅炉低温烟气特性,研究了烟气含湿量、酸露点和排烟温度等参数的关联特性。计算表明,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工艺排烟温度为40℃。研究结果可为CFB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煤和垃圾衍生燃料循环流化床混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热重分析仪和0.5MW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上进行了煤和垃圾衍生燃料混烧实验。热重试验表明:混烧过程中,两者基本上保持各自的燃烧特性,同时垃圾衍生燃料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煤粉的燃烧性能。循环流化床试验表明:相对于煤粉单独燃烧,混烧能使整个炉膛的温度分布更均匀;垃圾衍生燃料的加入降低了CO、NO、N2O、SO2的排放,但却大大增加了烟气中HCl的浓度;垃圾衍生燃料中的钙基物质能对SO2起到脱除作用,同时HCl的存在会促进钙基物质与SO2的反应;在混烧情况下,随着床层温度的升高,N、S、Cl等元素对气相污染物的转化率增加,同时,钙基物质对酸性气体SO2、HCl的脱除反应受到抑制,因此烟气中的NO、SO2、HCl等污染物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管径、横向管距和纵向管距的顺列光管管束以及不同速度、粒径、密度的飞灰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烟气颗粒横掠顺列光管管束的运动规律,建立了飞灰颗粒通过率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顺列布置的卧式空气预热器、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减轻磨损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于炉膛出口NOx浓度相对较低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当CFB锅炉负荷小于75%BMCR时,炉膛出口烟温通常处于650℃~850℃范围内。在此温度区间(中温区)内,SNCR脱硝效率偏低是目前CFB-SNCR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中温区SNCR脱硝效率主要研究方向有:添加剂、活性还原剂、还原剂混合以及中温干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文章对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CFB锅炉全负荷SNCR烟气脱硝技术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锅炉汞排放和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一台有代表性的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安大略法,现场测定了入炉煤、底渣、飞灰和烟气中的各种汞形态浓度,获得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汞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中主要是颗粒汞,静电除尘装置的脱汞效率达98%,烟气汞排放浓度为0.062 mg/m3,底渣中汞小于总汞的1%。飞灰对汞强烈的吸附作用主要归因于其较高的含碳量,其次与飞灰中碳的结构形式和烟气温度有关。大幅度提高飞灰含碳量并不能提高其汞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