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共有20条相似文献,以下是第1-20项 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铅铋合金在H2SO4溶液中析氧反应研究  被引次数:1
   龙雪梅  吕东生  李伟善《电池》,2003年第33卷第6期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气体收集实验以及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纯铅电极和铅铋[w(Bi)=0.05%]合金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析氧反应.阳极极化曲线测量表明,相同电位下,纯铅电极上的析氧电流稍小于铅铋合金电极上的析氧电流;氧气收集实验.表明,相同电位下,纯铅电极上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稍小于铅铋合金电极;交流阻抗实验表明,在两种电极上的析氧反应均受电荷传递控制,且相同电位下,纯铅上的析氧反应电阻略大于铅铋合金电极上的反应电阻.铅铋合金中0.05%铋的存在对析氧反应有催化作用,但影响不大.因而,适量铋的存在并不会增大电池的水损失.    

2.  铅和铋在硫酸溶液中的析氢行为比较  
   武繁华  龙雪梅  李伟善  陈红雨  吕东生《电池》,2005年第35卷第3期
   采用气体收集实验、阴极极化曲线法及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铅和铋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析氢反应.相同电位下,铋电极上收集的氢气体积大于铅电极上的.铋电极上的析氢Tafel斜率为0.11 V,小于铅电极上的0.14 V;在-1.5 V时,铋电极上的析氢反应电阻为0.553 Ω·cm2,小于铅电极上的198 Ω·cm2.铋在铅酸电池负极中游离析出时,将加速电池的析氢反应.    

3.  锡对铅锡合金在硫酸溶液中析氢行为的影响  
   武繁华  陈红雨《电池工业》,2009年第14卷第2期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LSV)、交流阻抗(EIS)法研究了纯铅、纯锡、铅锡合金电极在硫酸溶液中氢气的析出。由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可知,锡电极上的析氢电流大于铅,铅锡电极析氢速率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电化学传递速度的不同;进一步实验数据可知,随着锡含量的增加,析氢反应的电化学电阻减小,氢气的析出电流增大,掺锡加快了氢气的析出。    

4.  锌和铋在KOH溶液中的析氢行为比较  
   张远明  武繁华  李伟善《电池》,2006年第36卷第5期
   采用气体收集实验、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量,研究了锌(Zn)和铋(Bi)电极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析氢反应。结果表明:Zn和Bi的析氢行为明显不同,当电位高于-1.92 V时,在相同电位下,Zn电极上收集的氢气体积、反应电流均大于Bi;而电位低于-1.92 V时,在相同电位下,Zn电极上收集的氢气体积及反应电流均小于Bi。    

5.  纯铅和铅钐合金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析氢行为  
   武繁华  那鹏飞《电池工业》,2012年第17卷第4期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LSV)、交流阻抗(EIS)法研究了纯铅和铅钐合金电极在硫酸溶液中氢气的析出。由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可知,铅钐电极上的析氢反应的电化学电阻增大,氢气的析出电流减小,说明掺钐减慢了氢气的析出。    

6.  锌对铅锌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析氢行为研究  
   武繁华  那鹏飞《山东化工》,2012年第41卷第2期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LSV)、交流阻抗(EIS)法研究了铅锌合金电极在硫酸溶液中氢气的析出。由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可知,锌含量的添加使铅锌合金电极上析氢反应的电化学电阻减小了,从而增大了氢气的析出电流,掺锌加快了氢气的析出。    

7.  铋含量对铅铋合金析氧行为的影响  
   龙雪梅  李伟善《电源技术》,2004年第28卷第9期
   制备了铋含量为0~7.33%(质量百分数)的铅铋合金。用线性电位扫描、交流阻抗法以及气体收集实验研究了铅铋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析氧行为,确定了相关的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铅铋合金中铋含量小于0.100%时,铋的存在对析氧反应几乎无影响,而当铋含量大于0.83%时,铋加快氧气的析出,且随铋含量增加,析氧过电位降低,电荷交换反应电阻减小,析氧量增加。    

8.  硫酸溶液中Eu3+对铅钙合金电极特性的影响  
   崔耀星  许文林  王雅琼  居春山  周寿斌  朱明海《电池工业》,2011年第16卷第5期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计时电势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Eu3+加入量的硫酸溶液中铅钙合金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添加Eu3+后,改善了Pb与PbSO4间转化反应的可逆性;Eu3+的存在提高了铅电极析氢电位;抑制了铅钙合金电极上氧化膜中高电阻的PbOn的生成,提高了氧化膜的导电性;阻碍了钝化现象的发生。铅钙合金电极在添加Eu3+的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规律与稀土-铅钙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规律相同。    

9.  化学镀铟锌电极在KOH溶液中的析氢行为  
   周合兵  曾凡  李伟善  张世涌  邱仕洲《电池》,2004年第34卷第6期
   采用析氢实验、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Zn电极、In电极和化学镀铟锌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析氢行为.结果表明:镀铟锌电极能提高锌表面的析氢过电位,有效抑制锌的析氢反应和锌在碱性溶液中的自腐蚀.锌表面的铟层越厚,这种抑制作用越强;但铟对锌在碱性溶液中的阳极行为影响不大.    

10.  硫酸溶液中铕离子对铅电极电化学特性的影响  
   许文林  崔耀星  王雅琼  居春山  周寿斌  顾立贞《电池工业》,2011年第16卷第2期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计时电势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铕离子加入量的硫酸溶液中铅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添加铕离子后,改善了Pb与PbSO4间转化反应的可逆性;铕离子的存在提高了铅电极析氢电位;抑制了铅电极上氧化膜中高电阻的PbOn的生成,提高了氧化膜的导电性;阻碍了电极钝化现象的发生。铅在添加铕离子的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与铕-铅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规律相同。    

11.  硫酸溶液中铈离子对铅钙合金电极/电解液界面电化学特性的影响  
   许文林  储开燕  王雅琼  居春山  周寿斌  顾立贞  朱明海《蓄电池》,2011年第48卷第4期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含有不同浓度硫酸铈的硫酸溶液中铅钙合金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铅钙电极在添加Ce3+的硫酸溶液中测定的铅-钙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电化学特性同铈与铅钙合金形成的铈铅钙合金在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得到的铈铅钙合金电极/硫酸溶液的界面具有相同的影响规律和特性。在硫酸溶液中添加铈离子,铅氧化反应电位正移;铈离子的存在提高了电极的析氧反应过电位,抑制了铅钙合金电极上氧化膜中高电阻Pb(Ⅱ)的生成,提高了氧化膜的导电性;同时也降低了铅钙合金电极的腐蚀速率,改善了PbSO4/PbO2转化反应的可逆性。随着铈离子浓度的增加,铅氧化反应的电位正移量、析氧反应的过电位增加量增加,铅钙合金电极的腐蚀速率降低量增加,PbSO4/PbO2转化反应的可逆性进一步改善。    

12.  锌含量对铅锌合金电极析氧行为的影响  
   武繁华  陈红雨《蓄电池》,2009年第46卷第1期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LSV)、交流阻抗(EIS)方法研究了在硫酸溶液中不同锌含量的铅锌合金电极上氧气的析出。线性电位扫描实验数据显示,析氧电流随着锌含量增加而有所增大。交流阻抗法表明,随锌含量的增加铅锌合金电极上的析氧电化学反应电阻减小,电容增大,掺锌有利于氧气的析出。    

13.  锌铟合金电极在KOH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周合兵  蔡增鑫  王贵生  蔡宗平  李伟善《电源技术》,2009年第33卷第5期
   采用析氢实验、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锌、铟和锌铟合金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合金中的铟能提高锌表面的析氢过电位,有效抑制缓解锌上的析氢反应和锌的阳极氧化,从而抑制锌在碱液中的自腐蚀。合金中铟的含量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强。此外,合金中的铟能扩大锌的活化电位区,有效改善锌在KOH溶液中的放电性能。    

14.  铋对铅酸蓄电池析氢和析氧行为的影响  被引次数:8
   龙雪梅  李伟善《电池》,2003年第33卷第1期
   综述了铋对铅酸蓄电池析氢和析氧行为的影响。虽然关于铋对析氢和析氧影响的研究较多,但铋在电池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大多数结果表明,铅铋合金中铋对正极氧气的析出起电催化作用,同时又加速了氧在负极上的再复合效率,对负极氢气析出反应则起抑制作用,电解液中的铋离子的存在能提高析氢析氧过电位。铋的存在降低了电池的水损耗。    

15.  硫酸溶液中Eu3+对铅锑合金电极性能的影响  
   崔耀星  许文林  王雅琼  周寿斌  居春山  姚贵朝《电池工业》,2011年第16卷第4期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计时电势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铕离子加入量的硫酸溶液中铅锑合金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添加铕离子后,改善了Pb与PbSO4间转化反应的可逆性;铕离子的存在提高了铅锑合金电极的析氢量;抑制了铅锑合金电极上氧化膜中高电阻的PbOn的生成,提高了氧化膜的导电性;阻碍了钝化现象的发生。铅锑合金在添加铕离子的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与稀土-铅锑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规律相同。    

16.  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用铅-硒合金的研究  
   邱婵珍  李爱菊  窦传龙  张伟  陈红雨《电源技术》,2010年第34卷第9期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LSV)、交流阻抗(EIS)、开路电位(OCP)和腐蚀失重法(恒流腐蚀30 d)等方法研究了铅-硒合金作为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0.01%的硒就能明显增加析氢析氧的过电位,增大析氢和析氧反应的电阻,抑制氢气和氧气的析出,同时合金的相对腐蚀速率较低。    

17.  铅铋合金上生长的阳极Pb(Ⅱ)膜的性质  
   周彦葆  马敏  张新华  柳厚田《电源技术》,2003年第27卷第6期
   应用交流伏安法、线性电位扫描法和电化学阻抗频谱法分别研究了铅和铅铋合金在4.5mol·L-1H2SO4溶液中以0.9V(vs.Hg/Hg2SO4)生长的阳极膜的性质,测得了阳极膜的阻抗实数部分随电位的变化曲线和阳极膜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铅和铅铋合金在0.9V下生长的阳极膜的主要组成为Pb(Ⅱ)(PbO PbO·PbSO4)和PbSO4。Pb和Pb 1.0%(w)Bi合金电极上Pb(Ⅱ)电量随膜生长的增长率分别为81.2mC·cm-2·h-1和61.8mC·cm-2·h-1,膜中PbO的电阻随膜生长时间的增长率分别为26.2Ω·cm2·h-1和19.2Ω·cm2·h-1。由此可见,在铅合金中添加铋,不仅可以降低阳极腐蚀层Pb(Ⅱ)氧化物的电阻,亦可较显著地抑制阳极Pb(Ⅱ)膜的生长,从而改善板栅/腐蚀层界面电阻和抑制铅合金的阳极腐蚀。    

18.  电沉积Ni-Mo-C合金电极析氢机理的研究  
   《钢铁钒钛》,2018年第6期
   采用电沉积法在纯铜表面制备Ni-Mo-C合金电极材料,采用线性伏安扫描法(LSV)、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Ni-Mo-C合金在1 mol/L NaOH溶液中的析氢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Mo-C电极表面发生的析氢反应(HER)是分步进行的,即H_(ads)的吸附和脱附,两步反应均为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反应;C元素可通过抑制H_(ads)的吸附,增强电极对H_(ads)的脱附能力,进而提高合金的析氢性能;高电极电位下,Mo会与Ni发生协同效应,增强合金的析氢性能。    

19.  锡含量对铅锡合金析氧行为的影响  被引次数:1
   武繁华  陈红雨《电池》,2008年第38卷第4期
   采用气体收集、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锡含量的铅锡合金电极在H4SO4中的析氧行为.随着锡含量的增加,氧气析出的体积逐渐减少,析氧电流逐渐减小,铅锡舍金电极上的析氧电化学电阻增大,电容减小.掺锡抑制了氧气的析出.    

20.  泡沫镍基镍硫合金涂层形貌、结构和析氢性能研究  被引次数:4
   何捍卫  刘红江  刘芳  周科朝《功能材料》,2006年第37卷第1期
   在含有柠檬酸、硫脲和少许糖精的Watt镀液中,用电沉积的方法在镍泡沫基体上制备了镍硫合金涂层.各层涂层的形貌用SEM分析,各层硫量的分布用EDX测量.第1层涂层的结构用XRD测定.对各种电极包括镍泡沫基、镍网基上镍硫涂层电极,空白镍泡沫、镍网电极等的极氢电位进行了测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镍泡沫基镍硫涂层电极的析氢活性.结果表明,镍泡沫基Ni-S涂层电极的析氢活性比镍网基Ni-S涂层电极活性高得多.镍泡沫各层硫量呈梯度的分布规律,由表及里硫含量逐步降低,中心层硫含量最低.各层表面微细颗粒大小及其均一性不相同,第1层的颗粒尺寸大于其它层的颗粒,其大小均一性也较其它层差.镍硫涂层是镍和Ni3S2组成的非晶态,使涂层具有丰富的表面积和氢气析出反应的活性中心.在加热的电解液中,在60℃以下和60℃以上的温区内电极析氢反应的机制不完全一样,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4000A/m2、90℃时,这种电极的析氢电位比15℃时析氢电位低180mV.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