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海岛微电网的通信需求,提出微电网通信系统的一种分层体系架构,从就地层、中间层和站控层3个逻辑层次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案,可实现高速、实时、双向的信息通信和交互控制。并结合长岛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示范工程,验证提出的海岛微电网通信架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海岛微电网调控运行提供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志杰  姚贤炯  夏仕俊  王锐 《供用电》2012,29(4):26-29,39
智能电网的建设对电力企业的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通信管理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介绍了上海电力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的功能目标、功能构架及具体功能。对通信管理系统功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对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的实施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网是一种以电力系统为服务对象,结合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从输电再到配电到用户,所有环节的智能管理。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阐述了智能电网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分析了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在智能电网通信系统中运用的必要性,重点对PON系统的网络架构及保护架构下,系统的可靠性及业务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为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证。  相似文献   

4.
5.
伴随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步伐的迈进,"十二五"期间,电力通信网将承担更加繁重、更加全面的支撑和保障任务,对通信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背景下,电力通信管理系统所面临的难题.通过多角度的需求分析,探讨了新一代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所具备的特点与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智能电网及相关通信标准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OTN、SDH、PTN、EPON、GPON和WDM-PON技术的智能电网通信系统方案,并讨论与其相应的配网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智能配网中存在大量微网后,对现有电网通信和控制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EPON通信的3种组网方案和3层结构模型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种的具体应用,提出智能小区用电信息采集、多网融合的建设策略,介绍了建设包括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基于GIS平台的光缆线路资源管理系统及光缆在线监测系统的智能通信网管平台建设内容,讨论了光传送网、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无线专网、物联网等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新技术及其特点,对配用电通信网建设与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信信息平台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持系统,配、用电通信网一直以来缺乏适用的通信解决方案,成为制约智能电网在配、用电侧应用的瓶颈。分析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特点及业务发展需求,对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和电力线载波(power line carrier, PLC)等适用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配、用电通信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最后提出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系统架构和组网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智能电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伟 《供用电》2010,27(4):17-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智能电网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一无线通信中的热点领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构架、大规模组网技术及网络管理、环境感知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以期能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系统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出现的背景和研究内容 ,综述了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在本篇中 ,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出现的背景 ,从网络的角度对网络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协议、时延分析与网络调度、数据包传送与通信约束问题以及系统与信息集成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陈庆彬 《中国电力》2011,44(6):15-19
智能电网规划试点是当前重要工作。智能电网岛屿试验能实现从发电、输变电、用电、调度等环节的综合试验,可以为大规模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借鉴。介绍了国内外智能电网岛屿试验的试点发展情况,分析了智能电网孤岛试验的必要性和有利因素,结合我国部分岛屿现状特点,分析了智能电网岛屿试验的方案、步骤和关键问题。提出必须抓住岛屿电网的本质特点和关键因素,加快实施智能电网岛屿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从传统架构模式向“大平台+微应用”架构模式转换,运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和架构设计理念,针对传统单体式架构存在的问题,凭借其微应用自身特有的优势,从功能架构、技术架构、运行架构方面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在UAP微应用项目进行了实际部署和实现,举例给出了应用效果,通过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微应用架构便于开发、运行、部署的结果.作为新兴事物,微应用在技术和管理上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将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匡博  王颖 《电源技术》2016,(10):2074-2076
微网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于微电网电能质量的高要求。结合微网发展的现状,提出一套基于嵌入式网关的微网自控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现场参数的采集质量,增强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可持续使用能源和保护地球环境,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大量并网后会引发哪些新问题?未来的能源格局将如何变化?各国都还在探索之中。本文以富士电机的案例为基础,介绍该公司在新能源开发利用、微电网、智能电网、智能社区、能源管理、通信网络、电力稳定、供需平衡等方面的一些构想,从中导出电力电子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电力通信专业要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安全意识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电力通信标准与执行,定期开展设备风险评估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的发展,带动终端设备智能化发展,因此智能高效的边缘终端接入网络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电力线与无线通信都具有无须架设专门通信线路的优势,但它们的通信性能分别受到供电线路负载和地域环境的影响,两者融合通信可以大幅提升通信性能;依据电力业务类型和通信需求,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等算法的信道切换方法,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电力线与无线时延,带宽,丢包率等多种参数多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并科学处理,通过仿真验证可实现多媒介异构网络的快速、平滑切换,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多种通信接口信息交互的准确性,为智能电网终端监控的性能提升和业务拓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对目前使用较多的配电网通信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结合湖南长沙河西麓谷配电自动化项目,介绍EPON与McWiLL技术相结合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模式,分析实际调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信息和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提出智能电网信息流包括电网设备层、通信网架层、数据存储管理层和数据应用层4个层次.介绍了国外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标准,指出用电环节的标准体系应加强研究.论述了国内电力通信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体系架构.针对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进行了探讨,特别指出应注意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加强电能管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微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也成为了能源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微电网系统的控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几种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无线传感网为基础通信条件的微电网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经实验证明,该平台管理过程简单可靠、运行稳定,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show an autonomous dispersed control system for independent micro grid of which performance has been substantiated in China by Shikoku Electric Power Co. and its subsidiary companies under the trust of NEDO (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grid interconnected generators, the exclusive information line is very important to save fuel cost and maintain high frequency quality of the electric power supply, but it is relatively expensive in such small micro grids. We contrived an autonomous dispersed control system without any exclusive information line for dispatching control and adjusting supply control. We have confirmed through the substantiation project in China that this autonomous dispersed control system for an independent micro grid has a very satisfactory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viewpoint of less fuel consumption and high electric quality.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66(1): 28–35, 2009;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206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