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随车式汽车尾气分析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尾气检测技术落后的问题,介绍了利用ARM9开发的汽车尾气分析仪。该分析仪使用不分光红外线法(NDIR)分析HC、CO和CO浓度;电化学方法分析O2和NOx浓度;采用霍尔传感器测量机动车速度;采用热线式流量计测量机动车排出尾气的流量,能够测量不同工况下机动车尾气5种气体成分。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相对误差较小,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发送罐出料方式对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上出料输送实验台基础上,改造出一个包含一套上出料和一套下出料的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综合实验台。在此实验台上,以高压氮气作输送载气,进行了兖州烟煤的输送实验。通过改变出料方式及操作参数,对比研究了上、下出料系统输送特性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参数对上、下出料输送系统输送特性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但这种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别。相同条件下,上、下出料方式输送系统中,煤粉质量流量、表观气速都随着总输送压差的增大而增大,煤粉质量流量随补充风流量增大而减小。补充风流量不变的前提下,总输送压差较低时,煤粉质量流量随着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上、下出料方式对煤粉质量流量的影响随着表观气速变化规律不显著;总输送压差较高时,煤粉质量流量随着表观气速增大而减小,上出料输送系统煤粉质量流量明显高于下出料输送系统。随输送压差增加,固气质量比先增加明显后增加趋势减弱。上出料系统的煤粉质量流量、表观气速和固气质量比均略高于下出料系统。  相似文献   

3.
松香液体由于温度高、黏性强,流量不能直接测量和控制,本文提出了用BP神经网络建立液态松香重量与流量的数学模型,对液态松香流量进行软测量的检测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检测高温松香液体流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5%,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水流中泥沙的存在对流量测量精度的影响一直是水力学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超声时差法测流方法为例,在室内明渠水槽中开展了不同含沙量(最大含沙量27 kg·m-3,宁夏引黄灌区天然沙,中值粒径0.015 mm)对流量测量精度的影响测试研究,以电磁流量计及巴歇尔槽测量值为基准,对比了超声时差法在不同含沙量下的流量测量偏差,分析了含沙量对其流量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沙条件下,超声时差法的流量测量值总体偏大,且偏差量随含沙量增大呈增大趋势。多声路箱式超声时差流量计受含沙量影响相对较小,在本文泥沙粒径、含沙量范围内平均意义上流量测量偏差在7%;单声路超声时差流量计受含沙量影响较大,在本文测验环境下其在含沙量较高时测量值偏大300%~500%,基本处于失效状态。  相似文献   

5.
▲内磁式钢管差压计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为了适应高压电厂的介质流量测定要求,设计了一种内磁式钢管差压计,并在南京下关电厂进行了试验。这种差压计有3种型号:700型、750型、1500型。测量范围分别为700、750及1500毫米汞柱。其结构是:一根钢管传压臂,下端装有储汞罐;另一根钢管测量臂,用以反映测量的压差值。在钢管测量臂的水银柱上设置具有磁性的浮子,当水银柱的高度发生变化时,磁性浮子也随水银面一起变化,在测量臂钢管外面,通过磁性检测装置,找到浮子位置,从而实现检测差压的目的。此种差压计机械强度比玻璃管差压计高,在运输、安装、使用、维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仪器的质量流量计相位差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质量流量计相位差测量,从工程中的实际信号入手,结合虚拟仪器相位差检测的过零法,提出了一种设定阈值的改进型过零法,阐述了算法的检测原理,讨论了影响相位差检测精度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精度的技术措施和原则。其中阈值的设定、过零点的查找和相位差移位计算为关键技术。实际测量中,相位差测量误差小于0.2°,质量流量计的精度达到1%,满足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网络分析仪同轴校准后测量波导器件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波导器件网络参数的误差修正方法。波导-同轴转换是双端口网络分析仪同轴校准后测量波导器件网络参数的最大误差来源。通过分析研究网络分析仪基本校准原理和全二端口校准误差模型,将波导-同轴转换引入的误差项与待测网络构建误差信号流程图,通过已知波导匹配负载和波导短路器的网络参数建立误差修正方程,求解误差修正方程得到待测波导器件的精确网络参数。该修正方法应用于X波段波导器件的测量,结果表明:待测器件传输损耗的修正结果与真值最大偏差小于0.1 dB,电压驻波比的修正结果与真值的最大偏差小于0.05。  相似文献   

8.
在气体和蒸汽流量的测量中,流量与被测介质的温度、压力和密度有关。目前,采用标准节流装置孔板进行流量测量是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通过测量孔板前后压差ΔP,孔板前气体及蒸汽的表压力P,温度t,用校正公式可算出介质的标准质量流量。在常规仪表中,流量Q与孔板前后压差ΔP的平方根成正比,当介质、孔板的开孔截面积一定,气体及蒸汽的流量校正公式简化如下  相似文献   

9.
液态金属温度高、腐蚀性强,流量不能直接测量和控制,本文以某冶炼厂粗锌液流量为研究对象,以粗锌液的重量作为辅助变量,利用称重和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流量与重量之间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在此理论基础上,自行开发了基于模型的粗锌液流量智能检测仪。模拟实验表明用该仪器检测高温液态金属流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0%,可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产大容量电站锅炉中所发生的过热器和再热器流量偏差方面的事故为例子,分析了七种造成过热器、再热器屏(片)间及管间流量偏差的原因,其中有些是近几年来电站锅炉试验中新发现的;并指出了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和高温及低温再热器等管组中容易发生的流量偏差问题.指出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压力位差式气体层流流量技术,进行了新型层流流量传感器的设计和测试工作.传感器由本体和集成盖板两部分组成,壳体采用一体化加工,毛细管组固定于壳体的两个流道中,取压盖板使用内部嵌入式管路联通的方式代替外部取压管,毛细管组、滤网、管路连接件等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差压、绝压和温度传感器集成在取压盖板上.分析了传感器工作原理,给出了修正公式,基于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了空气和氮气两种介质的实验测试,最大流量约为50 L/min.测试结果显示,两种气体的流量测量误差均小于±0.8%,量程比达到250倍.预计这种传感器可以在微小气体流量准确测量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食品与生物实验室等领域,对浮游菌数量有着严格的要求,进而对浮游菌采样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解决浮游菌采样器的气体流量受环境影响问题,研究了具有流量校准功能的浮游菌采样器,设计了集成大气压和温湿度传感器的文丘里管结构,改进了流量补偿公式,开发了基于抗饱和积分PID(比例、积分、微分)的风机控制系统,实现了气体流量的实时补偿与闭环控制。应用VMD(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对大气压测量数据进行滤波,降低了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制了基于安德森撞击原理的浮游菌采样器样机,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校准后,仪器的压差示值误差在±0.5%,流量采集精度示值误差在±1%以内,符合浮游菌采样器流量校准规范的要求,克服了环境因素导致气体采集流量误差大的问题,在浮游菌采样器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加水位保护逻辑的改进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辉武 《湖南电力》2006,26(2):42-44
分析测量高加水位的液位开关和差压式水位计的原理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消除差压式水位计测量误差的方法,采用差压式水位计的信号作高加水位的保护信号,以完善高加水位的保护控制逻辑,同时也给高加水位保护逻辑的完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新型均速管涡街流量传感器,实现差压与频率信号的双参数测量,并根据涡街信号的不同采集方式分为压 电式和差压式两种类型。 对两种一体化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以及信号采集方式进行了设计和阐述,并对其测量特性进行对 比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差压式流量传感器与经验小波变换(EWT)相结合,能将量程比由 10:1 拓宽至 140:1。 单相气最大测 量误差绝对值由 1. 46%减小至 0. 49%,重复性由 0. 17%降至 0. 05%,水流量最大测量误差绝对值也实现了从 1. 00%下降至 0. 49%,重复性低于 0. 07%。 与压电式流量传感器相比,差压式均速管涡街流量传感器在测量精度及测量范围中具有一定的应 用优势,为湿蒸汽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预防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触头过热缺陷,解决传统测温技术无法实现GIS设备内部触头温度准确检测的难题,提高GIS设备内部触头温度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GIS内部导体温度检测技术。通过不同光程和气压条件下SF_6吸收率试验,对影响红外测温精度的光程和SF_6气体压力进行分析,得到光程、气体压力与温度修正值的关系,并计算得到温度补偿算法;将该温度补偿算法应用在红外测温装置中,能够根据被测物的光程和SF_6气体压力准确测得GIS内部导体实际温度。最终的试验结果显示,该红外测温仪在加入补偿算法后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GIS设备气室内触头的实际温度。  相似文献   

16.
多声道超声测流装置用于圆形管道或矩形方涵时具有成熟的数学模型,用于泵站入口的渐缩流道时,由于流道截面积的变化和内部流速分布的复杂性,大大提升了流量测量的难度。本文利用CFD模拟了前柳林泵站渐缩流道的内部流场,分析了超声测流装置的声道流速分布特征,比较了渐缩流道中两种不同流量计算模型的测量准确度。结果表明,渐缩流道中应用矩形流道算法导致的流量计算误差大约在3% ~ 4%之间,矩形优化算法OWIRS的准确度提升并不适用于渐缩流道,通过修正G-L方法计算截面的位置可以提升测量准确度。实际测量中声道缺失会导致明显的流量系统偏差,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偏差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7.
锅炉汽包水位监视基准表和保护仪表选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差压水位计环境温度修正难点、测量附加差压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实测不稳定、易大幅度漂移、0位必须频繁核对等问题。差压水位计的测量不稳定性影响保护全过程投入,保护实际传动校验问题多。通过差压水位计和新型电接点水位计的性能比较.指出监视基准表、主表和保护仪表不宜选用差压水位计.而应选用电接点承位计,提出保护与自调“合用”差压式信号的“危险集中”问题.并提供“危险分散”设计实例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热经济学中的EPC方法(产品[火用]成本分析方法)对小型燃气轮机进行了优化设计。推导出了优化的目标函数,选取压比、燃气轮机排气、进气温度与燃料流率作为优化变量,对投资回收期取值不同的两种情况进行了应用。计算得到的优化参数可为能量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asdynamics of exhaust diffusers and exhaust paths of turbines. The design of an experimental “stage—diffuser” aerodynamic test bench and th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used are presented. Coordinate-spacing devices used for traversing three-dimensional flow in components of the flow path of a model and the scheme of a measurement technique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20.
An energy-harvesting system which extracts heat from an automotive exhaust pipe and turns the heat into electricity by using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ors (TEGs) has been constructed. Two test ben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thermoelectric module (TM) performance and TE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The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s of the main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hot and cold side temperatures, flow rates and the load resistance, on the power output and voltage. As the performance of a TM is most influenced by the applied pressure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 thermostatic heater, thermostatic water tank, and clamping devices are used in our experimental apparatus, the three oper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pplied pressure, cold-side flow rate and cold-side temperature a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aximum power output. Based on the single TM measurement, the whole TEG system has also been designed and tested on the bench test. Through these experiments, maximum power output of th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establish the fundamental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exhaust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system that enhances the TEG efficiency for veh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