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电厂廊道是实现厂区内各厂房之间管道、电缆连接以及人员通行的地下通道,其数量众多,功能复杂,设计要求多样,目前在建的核电机组的廊道设计国内还未有针对性的设计规范。结合台山电厂欧洲压水堆(Europe pressure-water reactor, EPR)三代核电机组廊道设计实践,详细介绍了该型核电机组廊道的特点、基本功能及主要设计内容,分析了EPR三代核电机组廊道设计思路及方法,针对工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设计优化思路及建议。该实践经验可为国内其他类似大型核电厂的廊道设计提供借鉴,也可为国内完善相关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已经启动了庞大的核电计划,《现代电力》杂志社为此特别出版一期核电专刊。由于法国电力公司已经开始了欧洲压水堆(EPR)的建设,所以被邀请对其弗拉芒维勒III(Flamanville 3)的EPR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介绍,供中国电力同行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世界先进反应堆型--欧洲压水堆EPR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压水堆(EPR)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电堆型之一。文中介绍EPR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简要概述它的基本及德国西门子/KWU公司对于EPR开发经费的估算,论述EPR在世界核电堆型中所具有的竞争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杆用1Cr13马氏体不锈钢管材国外制造工艺方案进行了分析,制定出符合我国工业现状的管材制造工艺,并试制了管材。结果表明,影响管材成材率的主要因素为管坯的制造,严格控制1Cr13钢锭的化学成分配比,选择合适的管坯制造工艺、保证管坯表面质量,将管材的加工变形比控制在30%左右;成品管材经过980℃保温30min的淬火、640℃保温180min的回火处理后,性能最佳,平均晶粒度达到7级,各种性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部分性能优于进口管材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工程建设的基本背景以及工程开展中的造价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进一步提高AP1000核电站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性。结合全面造价管理理论的内容体系,以及我国AP1000核电站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在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工程建设中开展全面造价管理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福岛核电事故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7级核泄漏事故,该事故成为近期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介绍了福岛核电事故的经过、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影响及启示。地震和海啸是表面的诱因,深层的原因则是很复杂的。从技术上层面上讲,核事故的原因主要归结为3个方面:福岛核电采用了安全性不够好的核电第二代技术,核电站的抗震能力设计不足,且其1号机组超设计寿期运行。通过AP1000和ERP的安全系统在设计、性能、技术等方面比较,认为在安全性方面核电第三代技术AP1000比EPR要优越得多。针对我国现时核电是第二代技术和第三代技术并存,探讨了中国核电的安全监督制度、核电主力堆型的发展方向、应急联动机制以及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9.
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与电网相互影响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电机组具有不同于常规机组的特性,接入电网后会与电网产生较为严重的相互影响。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中,建立了压水堆核电机组自定义模型,研究了电网电压、频率扰动对核电机组的影响,分析了电网故障引起的核电厂动态响应及核电机组切机对电网的影响,并提出了安全稳定控制措施与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核电机组会受到电网频率和电压扰动的影响,它对电网频率和电压有较高要求。如果电网故障能迅速清除,且电网保持稳定,核电机组则可承受电网中的较大扰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特性,研究核电厂接入电网后对电网低频振荡的影响,这对于核电厂及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及时实施有效地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特征值分析法搜索2015年湖北电网中与大畈核电相关的振荡模式,并通过矩阵束分析法对扰动后的电网功率振荡曲线进行模态分析与曲线拟合来识别电网发生扰动后的主导振荡模式,最后在与该模式强相关的大畈核电机组上配置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来达到提高系统阻尼从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扰动后会激发电网中若干弱阻尼振荡模式从而引起大畈核电及其邻近地区发生较大幅度的功率振荡,而PSS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地抑制低频振荡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