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监控是加强交通管理,改善交通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道路监控补光照明所产生的眩光对道路机动车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解道路监控补光灯眩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文章基于眩光产生原理,对重庆地区道路监控补光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未来道路监控补光灯眩光控制问题。这些工作有利于减少夜间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降低夜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夜间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行业内并没有统一针对LED道路监控补光灯的眩光危害评价方法,本文针对LED道路监控补光灯的高频闪、高亮度特性,采用基于成像式亮度测量评价方法,研究采取分时曝光采集技术,结合软件图像处理系统对不同曝光时间图像自动解析和融合,实现对LED道路监控补光灯进行眩光危害评价,为相关检测和研究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远光灯、监控探头补光灯、LED显示屏产生的眩光是影响夜间道路光环境的重要因素。由于苏州近几年对城市进行亮化改造,导致路面亮度整体偏高,且眩光发生区域驾驶员的视线是变化的,所以TI法已经不能准确地对这三种眩光进行评价,采用GR公式来计算这三种光源的眩光值。通过对这三种光源的数据进行测量、计算得出相应的等效光幕亮度,结合路面亮度得出眩光GR值,将计算结果与CIE规定的最大值相比较,得出各光源产生的眩光对道路光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了降低眩光对光环境的影响,提出加高绿化高度或安装防眩板、调整补光灯安装角度以及显示屏的高度和亮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形成的反射眩光已成为日间的主要光污染源。强烈眩光给周边居民生活及交通带来严重影响,但缺乏相对完善的防控设计理论。为研究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采取设计措施预防高强度反射眩光的形成,我们分析了各具体因素的影响特点,结合调研中发现的玻璃幕墙反射眩光的方位、范围、形态、强度等指标,将各项因素归纳为环境、建筑形体、材料构造三方面因素,并将各因素对应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提出了各设计阶段控制玻璃幕墙建筑反射眩光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市面上LED植物补光灯波长单一的问题,采用多色LED集成芯片设计了一种LED植物补光灯。建立了植物灯的三维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FloEFD对其进行热学模拟。在保证光照均匀的条件下,分析散热板安装方向、外壳开孔、风扇风向、翅片高度等对散热性能的影响,对散热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制作了LED植物补光灯实物。优化后的植物补光灯适用于室内植物补光,对植物灯的散热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发光二极管(LEDs)的光输出有了迅速的提高,人们开始认真地关注将LED应用于汽车前照灯这一课题.本项研究分析检验了LED对迎面司机所造成的不舒适眩光及对逆反射交通指示材料显色性的影响.在两种情况下,对使用LED与将传统钨丝灯更改为高强度气体放电(HID)灯的情况下上述属性的改变进行了对比.详细来讲,实验中分别使用了7个LED光源(前照灯用)和17个现有的HID前照灯,通过比较他们的色度学参数来分析不舒适眩光所受影响.类似的,对显色性影响的分析是通过比较使用两种不同光源时7种红色逆反射材料(目前在交通控制中以红色信号传递信息最多)的色度学参数而获得的.通过分析,对现有的LED产品系列有如下结论:1)比现有的HID系统产生更多的不舒适眩光,实质上比卤素灯系统产生了更多的不舒适眩光;2)显色指数可接受;3)对红色逆反射材料的视亮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隧道照明眩光对照明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眩光一方面降低障碍物的可见度,另一方面使驾驶者产生不舒适感。本文对隧道中间段照明眩光作了相应的研究,首先对公路隧道照明眩光的影响因素提出,然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灯具光通量、配光形式与眩光值的相关性。研究得出:灯具光通量在3 000~6 000 lm范围内对隧道内眩光的影响非常微小;对称与非对称配光形式下的眩光值都小于45,符合标准要求;相比于逆光和对称配光,顺光照明眩光值最低,眩光控制等级可达8~9级;对三车道隧道而言,对称配光形式下两侧车道眩光值要大于中间车道,逆光配光形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8.
不舒适眩光是影响客机驾驶舱光环境下飞行员视觉功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驾驶舱内的眩光来源的种类和物理分布特征都尤为复杂。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与线性模型,考察了复杂光环境变量与不舒适眩光评价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眩光指标在非均匀、非规则眩光源条件下其预测不舒适眩光评价的准确性。结果发现,日光眩光概率(DGP)较日光眩光指数(DGI)、统一眩光指标(UGR)能够更好地预测复杂光环境的眩光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9.
水面眩光是游泳馆场地照明的特有问题。本文通过试验、测试以及模型分析发现通过控制水面眩光出现、降低眩光亮度与背景亮度之比可以有效地减弱水面眩光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关设计指导意见与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0.
照明眩光及眩光后视觉恢复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眩光是影响视觉的一种重要因素,它和光源的位置,亮度有。CIE从视觉状态出发将眩光定义为不舒适眩光(Discomfort glare)和失能眩光(Disability glare).本文根据CIE的划分标准对眩光进行讨论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人眼的眩光后视觉恢复特性测试,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眩光是评价照明质量的1个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可分为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主要讨论不舒适眩光的评价方法-UGR和应用,介绍影响眩光评价的因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眩光的方法.结合国内外目前的照明状况,指出现今通用的眩光评价系统的缺点,并提出了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道路照明户外眩光检测比室内检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利用佳能数码相机,设计了一种车载式道路照明眩光测试系统,能够快速评价驾驶员前方道路中路灯的眩光等级。研究和分析了户外复杂环境下影响路灯眩光阈值增量测试精度和重复性的各种因素,比如相机的倾斜角度、曝光时间、滤光片、汽车的振动,以及车流、绿化带树木、路面平整度等。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色温的电光源对眩光测试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但是滤光片、汽车的倾斜度与振动、车流和路面的平整度等因素对眩光阈值增量的数值大小影响较大。本文的研究为道路照明眩光户外检测及其标准的完善以及,以及实现车载式道路照明眩光动态连续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带有副反射器的新型道路照明灯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带有副反射器的新型道路灯具 我们知道眩光是影响照明质量的重要指标,对道路上前进方向上的车辆的眩光影响主要是:在背景相对较暗时,光源越亮,光源距地面越低眩光越严重,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体育场馆的眩光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室外眩光评价系统用于室内场馆的可能性,最后介绍了常用的眩光评价的计算方法和观察点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眩光持续时间的主观反应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眩光指数的眩光由于作用于人眼的时间不同,刺激程度也不一样,本实验设定不同的灯具亮度和背景亮度,也就是在不同眩光指数下,通过改变眩光持续时间来测试人对眩光的主观感受,得出其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和说明,同时结合体育照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虞泽  白彪 《云南电业》2012,(1):41-42
针对普洱市交通现状和普洱供电局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研究基于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的ECD交通安全管理。将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要素,通过ECD系统控制,降低交通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海南地区既有建筑改造中,普遍采用的单一遮阳方式忽略了眩光的影响,降低了室内的采光质量。受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变化的影响。建筑各个朝向因阳光直射发生眩光的时间、水平不同。以海南地区酒店建筑为例,调研了部分具有传统遮阳形式的客房,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采用Grasshopper平台下的Ladybug与Honeybee软件对典型模块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不同遮阳在不同季节、朝向、时间,在天然采光条件下的不舒适眩光指数与照度水平,解决传统遮阳因太阳直射光引起的眩光问题及遮阳占空比对视野范围与采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岳  何鹏林  种栗 《照明工程学报》2007,18(4):51-54,69
本文分析了体育场馆照明眩光产生的原理及影响眩光的因素,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体育场馆区域照明的眩光评价系统及其简化方法。该评价系统不仅可以使用合适的测试仪表来核查已存在的照明设施的眩光状况,还可以在新照明装置的设计阶段用来预测眩光程度。详细说明了主要应用范畴的一般眩光等级限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立交桥多采用高杆照明方式解决夜间通行问题,其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可以实现车辆的连续多方向行驶,对缓解交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缺乏针对立交桥照明失能眩光评价指标相关研究,本文旨在提出适合于国内立交桥道路失能眩光的评价指标及其限值,这将对立交桥道路夜间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实测和模拟中TI、GR值普遍高于标准值的情况,本文采用语义差别法对实测的34个立交桥高杆照明场景进行主观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I与GR均与主观评价失能眩光感受具有高度相关性,说明阈值增量和眩光值都可以作为立交桥道路高杆照明方式失能眩光评价指标。主线和跨线部位适宜采用阈值增量TI作为其失能眩光评价指标,而匝道部位则更适合采用眩光值GR作为其失能眩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在日光条件下年龄对比感知和眩光感知影响的量化目的:对于日光的眩光评估,现有模型没有考虑到年龄效应。尽管我们知道,眼睛的散射随着年龄而增加,因而造成眩光感知的增加,该效应在现有方法中没有考虑进去。最近发展的DGP主要来源于受试者年龄小于40岁的数据。除了不舒适眩光,顶棚眩光在现代工作场视觉舒适度分析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考虑。顶棚眩光成为一个问题,当电脑显示屏上的反射导致使用者工作性能降低时。按照ISO9241-303:2008量化对比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