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程岩 《电器评介》2014,(8):68-68
电力变压器的局部放电会造成绝缘性能老化,变压器的绝缘老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就需要研究变压器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本文主要讲述了目前存在的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并对未来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特高频局部放电测量技术在变压器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林  金祖龙 《浙江电力》2010,29(10):14-17
通过220 kV变压器在线特高频局部放电和超声局部放电试验,认为将特高频检测技术应用到电力变压器在线局部放电检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抗干扰能力、安全性及适应性,可以满足变压器缺陷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程重  石惠承 《浙江电力》2012,31(4):32-35
概述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现状,介绍超高频(UHF)法的测试原理、系统构成、标定方法及测量影响因素,指出UHF检测将是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超高频方法在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探讨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技术的应用,将数字化测量和超高频检测技术相结合,分析了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技术的原理。在简要介绍了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后,实测并分析了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性能。通过变电站电力变压器的现场局部放电测量,及时发现了设备的局部放电水平异常,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分析和实测表明,超高频方法较其它方法相比能有效避开电晕干扰,更易于发现设备绝缘系统早期绝缘缺陷,检测结果能准确反映设备绝缘状况,适用于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5.
变压器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外传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颂  李香龙  李军浩  赵晓辉  李彦明 《高压电器》2007,43(2):100-101,105
介绍了目前内置超高频传感器在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利用外部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产生的超高频信号的可行性,设计了一套基于超高频法的电力变压器局放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超高频电磁波可以透过变压器夹缝衍射出来,为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包玉树  黄亚龙  许蔺  孙雄  胡永建  李炯 《变压器》2021,58(7):75-78,82
介绍了一起220kV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及诊断案例.根据运行期间油色谱检测数据,判定变压器内部存在低能放电缺陷.采用多种带电检测技术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变压器内部存在悬浮放电缺陷的原因.通过对缺陷处理后的变压器进行跟踪复测,验证了带电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是引发电力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对局部放电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述了目前电力变压器检测局部放电的基本方法,包括电测法和非电测法;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的应用情况;根据在线监测、有效定位、抗干扰能力强和实用性高4个方面,对上述变压器局部放电测量方法进行比较,以探讨未来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结论为超声波法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文中作者介绍了一种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的电气定位技术。它利用在特定的频率段变压器内的放电脉冲线性传播的特点,确定局部放电位置。所创立的技术及相应的设备已在变压器出厂试验及变电站运行变压器在线监测中证明该项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出故障变压器的放电位置。  相似文献   

9.
电力变压器超高频局部放电的在线检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用超高频法模拟研究了油 /纸绝缘中局部放电并用内置超高频探头实现了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的在线检测。该法有望解决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中的抗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型电力变压器在投运前必须进行局部放电交接试验,介绍了一起220 k V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交接试验中发现的B相中压局部放电量超标现象,通过对放电图谱特征的分析,结合技术定位和变压器历史信息,判断出局部放电原因和位置,经过吊罩检查找到了放电位置并对缺陷进行了消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使得电力系统关键设备运行健康状态的检测要求不断提高。声学检测技术因具有无损检测、准确性高、应用前景广泛及定位方便等特性而成为电力系统故障检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阐述了声学检测技术的机理,并且总结了声学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架构;其次,分别从声源信号采集、故障诊断、故障定位及典型应用场景等方面综述了电力设备故障声学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与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电力设备故障声学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并提炼出声学检测技术可能的四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处于孤岛状态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线路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综述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检测的基本方法.根据孤岛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分布式电源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从3个大方面(基于通信技术、同步分布式发电机本地检测和基于逆变器的分布式发电系统本地检测) 对孤岛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每一方面又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分为若干具体检测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性能,比较了其优缺点,并对每种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了论述.对于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基于逆变器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SF6气体泄漏现场检测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从检测精度、实施方法、检测用时及现场检测效果等方面,论述了电气设备SF6气体检漏技术的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基于窄带滤波技术的SF6气体红外成像检漏技术的检测原理及优缺点,并根据近几年的检测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红外成像检漏法在现场测试要点及推荐方法,最后通过一起案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电压波动与闪变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络线的检出和调制分量参数估计是电压波动与闪变检测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总结了3种常用包络线检出方法,即平方解调法、整流检测法、有效值检测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小波变换等5种新方法,并比较了各自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然后在指出传统FFT频谱分析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分析了两种可用于调制分量参数估计的现代谱估计方法.最后指出了电压波动与闪变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紫外检测技术在电晕放电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紫外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出发,阐述了紫外检测技术在电力设备电晕放电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导线外伤探测、高压污染检查、绝缘缺陷检测和寻找无线电干扰源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影响紫外检测的主要因素——检测距离、大气湿度、温度、气压、海拔、仪器增益,最后介绍了紫外检测标准规范的发展,并指出紫外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徐敏锐 《江苏电机工程》2011,30(6):48-51,56
针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现场误差检测工作,介绍了电流、电压互感器现场误差检测条件,给出了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误差检测线路和接线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电流、电压互感器误差现场检测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互感器误差现场检测结果的处理方法,对电流、电压互感器现场检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且对电流、电压互感器现场检测和试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形成原因、危害、检测难点进行了分析,对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常用检测方法和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检测方法的特点。结合一例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发现、诊断及处理过程,对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并结合解体检查情况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转子电流与振动关系法、探测线圈波形法、重复脉冲法(RSO)三种检测方法适用于机组的不同运行状态,检测原理各不相同,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三种检测方法相互补充,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可及早发现并定位匝间短路故障。为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用于原油脱水的油水传感器和油水检测系统,但是都存在精度较低、误差大等问题,性能指标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出一种基于交流阻抗测量的智能油水测量方法。介绍了油水检测系统的原理和构成,构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模型,解决了介质温度与含水率对交流阻抗的影响,有效提高智能油水检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原油含水检测的检测精度;采用这种非线性误差补偿方法的油水检测系统含水率检测范围为0%~100%,检测精度可以达到0.3%,检测系统准确度高,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相关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检测面临的测试效率低、测试结果不可信等,设计了依托公共网络、依托自建网络、分阶段逐层递进等检测方案,研究了基于灵活组网方式下的终端注入、不停电、主动干扰、场景重现和系统集成等技术。现场检测结果表明:与其他同类检测手段相比,基于灵活组网方式下的智能检测系统,能够实现持续干扰仿真测试,降低现场协调难度和检测时间,提高配电系统的智能水平和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液压断路器储能筒漏氮检测方法,探讨了可能出现的误差及问题.对于不同运行状况下的设备提出了有效的漏氮检测方法,并就如何避免漏氮检测方法的缺陷所造成的误差提出合理建议,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有助于解决漏氮检测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