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槽管强化管内换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华  周强泰 《发电设备》2003,17(4):24-27
针对电厂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管内运行工况,对螺旋槽管管内流动阻力和换热性能进行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管内Re数、槽深以及节距对螺旋槽管管内阻力和换热的影响,得到了管内阻力和换热的准则关联式,并对螺旋槽管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螺旋槽管结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滚压螺旋槽铜管在结垢工况下与光管进行了性能比较试验。用人工硬水流过两个平行的蒸汽凝结器。每个蒸汽凝结盟内分别装置了两根螺旋槽管和光管。由于结垢,螺旋槽管和光管总传热系数和管程对热系数均随时间增加而下降,但循环水流速越大,螺旋槽管总传热系数和管程对流换热系数比光管下降幅度越小,搞结垢性能越优于光管。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站高压加热器中的铜管由于受给水pH值提高的影响易于腐蚀而造成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开展了采用钢质螺旋槽管替代原来的铜质光滑管并使其达到原来的换热性能的研究。钢质螺旋槽管高压加热器的工业试验表明,其总传热系数比铜光滑管高压加热器提高了8%。因此,可以采用钢质螺旋槽管替代高压加热器中的铜质光滑管,实现锅炉给水系统的无铜化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4.
凝汽器采用螺旋槽铜管强化传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水平螺旋槽管凝结放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电厂凝汽器上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螺旋槽管换热器总体传热系数比光管换热器提高约23%~48%,凝汽器采用螺旋槽管后,使N25—3.43/435汽轮机背压降低1.16kPa,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螺旋槽管强化传热技术在凝汽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螺旋槽管取代光管在凝汽器中的使用,多头螺旋槽的传热处理、材料的选取,多头螺旋槽旋轧设备及装机实践。  相似文献   

6.
钢螺旋槽管冷凝换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站高压加器中的铜管由于给水pH值的震惊则使其寿命缩短。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用钢质螺旋槽管替代原有铜光滑管并使其达到原有换热遥研究。以水蒸不为介质的立式单管凝结换热实验的结果表明,钢质螺旋槽管的总传热系数比钢质光滑管提高10%~17%R,且钢质螺旋槽管高压加热器工业试验也表明,其总传热系数比铜光滑管高压加器提高8%。因此,可以采用钢质螺旋槽管替代高压加热器的中的铜光滑管,实现锅炉给水系统无铜化运行的  相似文献   

7.
螺旋槽管管内换热与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以螺旋槽管应用于电站锅炉空预器为背景,利用可得到较高精度试验数据的试验装置,对以空气为工质的螺旋槽管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传热与阻力计算公式,并对螺旋槽管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钢螺旋槽管替代高压加热器中的铜光滑管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站高压加热器中的铜管由于受锅炉给水pH值提高的影响,易于腐蚀而造成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开展了采用钢质螺旋槽管替代原来的铜质光滑管并使其达到原来的换热性能的研究.以钢质光滑管、钢质螺旋槽管和铜质光滑管为元件,以水蒸汽-水为介质的立式单管凝结换热试验的结果表明.钢质螺旋槽的总传热系数比钢质光滑管提高了10%~17%.这一提高幅度虽没有达到铜螺旋槽管所提高的幅度,但它还是达到了与铜质光滑管的总换热系数相当的程度.因此可以采用钢质螺旋槽管替代高压加热器中的铜质光滑管,实现锅炉给水系统的无铜化要求.  相似文献   

9.
异形凹槽螺旋槽管传热及流动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螺旋槽管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型强化管一异形凹槽螺旋槽管,对5根不同结构参数的异形凹槽螺旋槽管的换热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时Re在8000-30000间,所有实验数据均在管外冷凝条件下获得的,对大量实验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异形凹槽螺旋槽管的传热系数及摩擦系数的统计关联式,分析了影响异形凹槽螺旋槽管传热与流阻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换热器的设计及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钢螺旋槽管替代高压加热器中的铜光滑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站高压加热器中的铜管由于受给水PH值提高的影响易于腐蚀而造成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开展了采用钢质螺旋槽管替代的铜质光滑管并使其达到原来的换遥研究。钢质螺旋槽管高压加热工业试验表明,其总传热系数比铜光滑管高压加热器提高了8%。因此,可以采用钢质螺旋槽管替代高压加热器中的铜质光滑管,实现锅炉给水系统的无铜化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1.
石膏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水力旋流器性能的众多因素中,结构参数是影响水力旋流器性能的关键因素.对石膏旋流器结构参数如进口截面形状、进口管个数、圆柱段长度、溢流管结构、锥段个数、锥角、底流口直径、尾管段结构等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设计石膏旋流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构对横纹管综合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种结构的横纹管管内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按场协同原理分析了其中3.种横纹管管内湍流换热情况.考虑不同管型的流动阻力差异,对其换热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从而得出最佳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入口流速为0.5~3 m/s的范围内,最佳管型的综合换热能力是常用横纹管的1.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我国超超临界机组技术参数与结构选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热效率与蒸汽参数、高温材料、设计技术、制造技术、运行技术、国外业绩、技术经济、环境保护等层面的关系,对我国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所涉及的主要蒸汽参数(主蒸汽压力、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再热次数、机组容量(600MW或1000MW等级)、锅炉主要结构型式(炉型、燃烧方式、水冷壁型式)、汽轮机主要结构型式(汽缸数、排汽口数、末级叶片、单轴或双轴布置)等主要技术参数与结构选型进行了研究论证。推荐了我国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25~28)MPa/600℃/600℃)和技术选型,所推荐的方案已开始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14.
HCl对过热器管道的高温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方法,从质量变化、显微结构形貌及生成腐蚀产物成分、元素分布等方面,对15CrMoG和20号钢在不同温度下,在N2-5%O2-300μL/LHCl混合气氛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腐蚀恒温动力学曲线。对腐蚀产物的成分、形貌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种材料在相同温度、相同气氛中的腐蚀量相差不大,抗腐蚀性能均不佳。在含氯氧化环境中,氯的存在引起了活性氧化,加速了腐蚀。  相似文献   

15.
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用Incoloy800H传热管在不同敏化条件下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结果表明,未经敏化处理而直接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的试样未见明显宏观裂纹,而经敏化处理的试样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宏观裂纹,且敏化时间越长,裂纹倾向越严重。因此,为提高Incoloy800H传热管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应降低C含量,提高Ti含量,同时严格控制介质的环境,以避免传热管晶间腐蚀裂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蛇形扁平管在空冷机组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机组空冷凝汽器的冷凝效率,优化翅片式扁平管的结构,建立了间断波纹翅片式扁平管通道的三维物理数学模型.通过对对流换热系数、气侧换热量、流动损失的对比分析表明,间断波纹翅片式扁平管在空气侧换热量和流动损失方面比蛇形翅片式扁平管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燃煤发热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和遗传算法(GA)对煤的低位发热量建模,采用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各项参数进行寻优,为减少所选参数对训练样本的依赖性,引入交叉验证的思想,以推广能力最好的一组参数作为最终参数.将优化参数代入 SVR 模型,得到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机(GA-SVR)模型.通过对电厂入炉煤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且与常规 SVR 模型和 BP 神经网络模型(BP-ANN)进行对比,以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预测燃煤发热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折流栅对汽轮发电机定子水冷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影响,对折流栅水冷器壳侧进行了流路分析,并以折流栅及螺旋槽管为强化换热元件对水冷器传热和阻力性能进行了模化试验研究。折流栅作为管束的支撑结构不仅可以减轻流体诱导振动,而且可提高换热系数,降低压降。随着折流栅间距减小,水冷器传热性能提高,但阻力也相应增大。因此,应合理选择折流栅间距,以实现水冷器结构和性能的优化,更好地满足汽轮发电机的实际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钢制椭圆管矩形翅片的不同管径、不同翅片间距的空冷传热元件进行热力及阻力性能试验,给出了相应的传热关联方程式及阻力方程式,可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斌 《热力发电》2005,34(4):8-10
分析由机组热力试验数据确定的煤耗率特性曲线的不准确性。考虑机组参与调峰运行,采用实时在线确定机组的煤耗率特性,将等微增率原理和正多面体法相结合,对调峰机组负荷进行优化分配。通过分配结果与实际运行记录的比较,使负荷优化分配的结果更实用、经济及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