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氧化石墨、钼酸铵、硝酸、蒸馏水等作为反应物,经过水热反应得到石墨烯含量不同的Mo O2/石墨烯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表征显示,Mo O2在石墨烯表面上均匀分散,负载了Mo O2的石墨烯又进行了层层堆积。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电极材料GP-11(石墨烯含量为11 mg)性能最佳,其在电流密度为0.1 A/g充放电时,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 089.7 m Ah/g,经过100次的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733.4 m Ah/g,而纯Mo O2首次可逆比容量为934.9 m Ah/g,100次循环后比容量降至156.4 m Ah/g,表明石墨烯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容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温液相还原法,通过改变锡钴比例制得了不同的石墨烯(GP)/Co Sn2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表明,石墨烯上均匀分散着金属合金颗粒,石墨烯负载Co Sn2合金后,单片层的GP/Co Sn2自然沉降后呈三明治结构。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有Co Sn、Co Sn2合金两种晶相存在。电化学性能表明,Sn Cl2·2 H2O与Co Cl2·6 H2O物质的量比为3∶1时,恒电流充放电锂离子电池首次可逆比容量为855.2 m Ah/g,第10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为796.7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0.4%。  相似文献   

3.
通过简单易行的两步水热法,将Ce与MnO_2/rGO进行复合,在120℃下,分别反应0.5、1、2、3、5 h。结果表明,该材料在120℃下反应1 h效果最好,通过氮气吸脱附测试,比表面积高达243 m2/g,平均孔径为7.9 nm,有利于电解质离子的传输和转移,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功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下的比电容值为130.44 F/g,经过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85%,且具有4.1Ω的较小内阻。  相似文献   

4.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Ni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在复合材料中,检测到的NiO衍射峰与JCPDS标准卡片(No.02-1216)相符,而且NiO纳米粒子和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较均匀地复合,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中NiO含量为55%时,该复合材料作为电极,经3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能维持在820 mAh/g以上,远高于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或纯NiO单独作为电极的放电容量,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5.
李海  王世星  李堂鹏  赵雷 《电源技术》2021,45(9):1115-1118
将氧化石墨烯与SnCl2·2 H2O水溶液混合,搅拌过程中滴入氨水,经空气中干燥,最后在氩气气氛中退火制得Sn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表征确定了SnO2纳米颗粒的晶格结构.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表明:SnO2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中,且两者结合紧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  相似文献   

6.
金双玲  刘鸿鹏  邓洪贵  凌立成 《电池》2011,41(6):311-314
以聚乙烯醇(PVA)、SnCl2·6H2O和盐酸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交联PVA包覆的二氧化锡(SnO2).纳米SnO2颗粒被包在产物的线性网络结构骨架中.经350℃、400℃和500℃炭化处理2h,分别得到SnO2/C、SnO2/Sn/C和Sn/C复合材料.SnO2/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最好,以100 mA/g在0....  相似文献   

7.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在水中经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胶,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石墨烯聚集物。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BET氮气吸附仪对样品的形态、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样品的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在水溶液中可以剥离成单片层结构,石墨烯聚集物比表面积为358m2/g,在10mA恒流下充放电,比电容为138.6F/g,充放电容量效率为98%。以5~50mV/s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测试,石墨烯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双电层电容器性能。  相似文献   

8.
Sn/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煤焦油沥青为碳源、三丁基氯化锡(TBTC)为锡源,采用压力下聚合手段原位合成出Sn/C复合材料,并对它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SEM、XRD、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Sn含量的Sn/C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其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TBTC对沥青的热缩聚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热聚产物中吡啶不溶物(PI)组分的含量由未添加时的35.5%逐渐提高至添加量为25%时的60.3%;进一步热处理后,Sn/C复合材料中的锡由原来的SnS转化为金属锡的形式存在;其首次循环效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加,而首次充放电容量随着TBTC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10%时达到最大的比容量值,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674mAh/g和465mAh/g,第二次循环后,循环效率达到95%以上,是一种性能较佳的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主要是用乙酸钴和四氯化锡分散在石墨烯乙醇溶液中,先进行液相聚合,然后在高温下还原,得到锡-钴-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锡钴比例一定,当石墨烯含量为0.55 g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图像表明金属合金均匀分布,颗粒大小在10 nm左右,且首次充电比容量为837.2 m Ah/g,经过80次循环之后比容量还能保持在796.6 m Ah/g,容量的保持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Mo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利用XRD、SEM、EIS、EDS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XRD数据表明所得到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Nyquist谱图表明,掺杂钼的LiMn2O4电荷传递电阻明显减小.试验结果初步说明:Mo的掺杂是改善LiMn2O4电化学行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石墨烯/Bi_2O_3复合材料。经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表征了产物的组成、结构和形貌;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石墨烯/Bi_2O_3复合材料分散均匀,电化学性能优异,内阻较小。当氧化石墨与Bi_2O_3质量比为1∶1时,电化学性能最佳;在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了753 F/g;10 A/g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高达87%,具有良好的倍率性;在2 A/g电流密度下经1 000次充放电循环,比电容保持率为71%。  相似文献   

12.
以氯化铜(CuCl2·2 H2O)为铜源,硫脲(CH4N2S)为硫源,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于150℃反应10 h成功制备出由纳米片组成的硫化铜(CuS)微米花,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倍率充放电、循环伏安法(CV)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对样品...  相似文献   

13.
以石墨烯、Ni SO4、K2S2O8(饱和)、氨水、蒸馏水为反应物,经过常温回流制备得到Ni OOH/Ni(OH)2含量不同的石墨烯/Ni OOH/Ni(OH)2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表征显示,Ni(OH)2/Ni OOH在石墨烯表面上形成多孔结构,负载了多孔Ni OOH/Ni(OH)2的石墨烯又进行了层层堆积。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电极材料GP/Ni-5性能最佳,其在电流密度为100 m A/g时,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 287.4 m Ah/g,8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830 m Ah/g,而纯Ni OOH/Ni(OH)2首次可逆比容量为2 400.6 m Ah/g,80次循环后比容量已降至405.9 m Ah/g,表明石墨烯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Fe SO4·7H2O和尿素为原料,通过水热法一步制备负极材料碳酸亚铁(FeCO3)。用XRD、SEM、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制备的Fe CO3为菱铁矿结构。以200 m A/g的电流在0.05~3.00 V充放电,FeCO3负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146 m Ah/g,经过5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保持在559 m Ah/g。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以及后退火处理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3+1Nix3+1Ni1/2-x2-y2Mnx/6+1/2-y/2CryO2(0≤x≤1,0≤y<0.4,x+y≤1).通过×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并考察了不同原料配比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Lix/3+1-Ni1/2-x/2-y/2Mnx/6+1/2-y/2CryO2正极材料结晶度高,粒度分布均匀.其中,样品Li1.1833Ni0.2Mn0.5667Cr0.05O2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最高,分别为153.5 mAh/g和213.8 mAh/g[电压范围为2.0~5.0V(vs.Li+/Li),充放电倍率为0.2 c];样品Li1.2Ni0.2-Mn0.6O2则体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氧化石墨烯与纳米Si O2的混合悬浮液经过冷冻干燥、热退火和HF处理制得了褶皱石墨烯。将褶皱石墨烯与Si纳米颗粒在乙醇中分散后缓慢干燥制备了纳米Si/褶皱石墨烯(SCG)复合材料。Si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褶皱石墨烯中,并被石墨烯网络包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CG具有高的库仑效率,在500 m A/g的电流密度下,80个循环后的比容量为1 003 m Ah/g,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如此优越的电化学性能要归因于褶皱石墨烯的高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柔韧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NaVO3酸化沉淀法快速制备出V2O5红色复合沉淀物。根据热重-差热(TG-DTA)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的分析可知产物组成为Na0.26V2O5(SO4)0.13·0.85H2O。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1.5~4.0V范围内,0.5mA·cm-2(C/2.5)放电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42.8mAh·g-1,循环40周期后放电比容量在145.0~176.1mAh·g-1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石墨烯/镍掺杂二氧化锰(MnO2)复合材料。用XRD、SEM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研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镍掺杂的Mn O2为α-MnO2,粒径约为50 nm。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解液2 mol/L KOH中0.5 A/g、-0.2~0.8 V时的比电容达到319 F/g,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电化学可逆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石墨负极材料是现在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但是商业化石墨负极比容量较低,难以满足现在所需求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因此,需要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以盐酸多巴胺、钼酸铵、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通过溶液自组装法制备微米球前驱体,后经碳化、镁热还原获得碳化钼复合碳包覆纳米硅(Si@α-MoC1-x/C)微米球结构,其中α-MoC1-x原位生成于碳壳层中,二氧化硅还原的硅颗粒稳固结合在壳层之内。纳米硅的引入大大提高了α-MoC1-x/C复合负极的比容量,同时α-MoC1-x碳壳层作为保护层,避免电解液与纳米硅直接接触、缓解纳米硅嵌锂后的体积膨胀。产物Si@α-MoC1-x/C表现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63.1%(498 mAh/g)。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