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ZVZCT PWM直流变换器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零电压零电流转换 (ZVZCT)软开关单元 ,并基于该开关单元 ,构造了BuckZVZCTPWM变换器和BoostZVZCTPWM变换器 ,形成新型ZVZCTPWM直流变换器族。详细分析了BuckZVZCT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主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开关 ,辅助开关管实现了零电流开通、零电压零电流关断 ,续流二极管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关断、零电压开通。该软开关单元不但适合于少子器件 ,而且适合于多子器件 ,同时保持PWM控制的特点。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完全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合开关投切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采用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模块投切电容器,晶闸管在电压过零时导通,电流过零时关断,避免了合闸涌流的冲击。本文对晶闸管投切时电容器上的能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晶闸管最佳开通和关断时间,确保晶闸管导通时无合闸冲击电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零电压零电流开关的移相全桥软开关电路。通过在原边电路结构中增加一个辅助变压器和两个二极管,该直流变换器能实现滞后臂开关管的零电流关断。详细阐述了电路各阶段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零电压和零电流开关设计条件。最后制作了一个400 W的直流电源,测试波形表明超前臂和滞后臂开关管分别实现了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电路分析设计正确。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一种结构简单,高效,高频,低的电压应力,简于控制的软开关升压变换器,提出一种有源辅助谐振换流新型软开关变换器,即通过采用简单的有源辅助谐振网络实现了主、辅开关管的软开关,主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开通、零电压关断,开关管电流电压应力小,辅助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关断、零电流开通,特别适用于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转移DC-DC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转移DC-DC变换器,即通过采用两条辅助谐振网络实现了全部主、辅开关管的软开关,主开关管实现了零电压零电流开通、零电压零电流关断,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小,辅助开关管实现了零电流通断,特别适用于以IGBT作为开关器件的高电压大功率场合。并以其在Boost变换器的应用为例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软开关实现条件,给出了谐振参数的设计方法,该软开关设计思想可以推广到其它基本的DC-DC变换器中。电路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零电压软开关DC/DC变换器存在环流损耗大、占空比丢失严重、软开关范围窄和高频二极管寄生振荡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有限双极性PWM控制的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变换器,可在宽输入和宽负载范围内实现超前管零电流开通、零电压关断,滞后管零电流开关。采用RCD缓冲电路,有效抑制了高频整流二极管寄生振荡。相对于传统的零电压软开关变换器,具有环流损耗低、占空比丢失少和软开关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DC/DC变换器的种类,讨论了软开关的工作原理和零电压开关及零电流开关的实现方式。并对BUCK变换器的零电流准谐振电路和Boost变换器的零电压准谐电流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合开关投切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采用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模块投切电容器,晶闸管在电压过零时导通,电流过零时关断,避免了合闸涌流的冲击。本文对晶闸管投切时电容器上的能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晶闸管最佳开通和关断时间,确保晶闸管导通时无合闸冲击电流。  相似文献   

9.
PWM直流变流器中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转换软开关单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转换(ZVZCT)软开关单元,并基于该开关单元,构造了Buck ZVZCT PWM变流器.该变流器实现了主开关管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辅助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零电压零电流关断,以及续流二极管的零电压零电流关断、零电压开通;不但适合于少子器件,而且适合于多子器件,同时保持PWM控制的特点.同时,该ZVZCT软开关单元可以推广到其它变流器之中,构造出新型ZVZCT PWM变流器族.进行详细的稳态分析、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完全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软开关技术可以有效克服功率变换器的开关损耗。介绍了软开关脉宽调制DC/DC全桥变换器的实现原理,给出了多种零电压开关(ZVS)和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VZCS)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分析了它们的性能特点和结构优缺点,指出了零电压零电流开关脉宽调制DC/DC全桥变换器在中、大功率场合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无功补偿装置中智能型复合开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用于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中的智能型复合开关,它采用双向晶闸管与磁保持继电器并联的工作结构.当电压过零时触发晶闸管,电流为零时关断晶闸管.充分利用了无触头开关动作可靠、磁保持继电器损耗小的特点,使复合开关具有无涌流、无噪声、无电弧重燃、功耗小及动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以多路集成复合开关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热模型计算复合开关的临界参数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SABER仿真模型主要用来分析不同负载条件下复合开关中双向晶闸管温度变化情况,仿真结果可以优化磁保持开关和双向晶闸管的通断控制策略,并且可以为开发大规模集成型复合开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吴功祥  江和  张培铭 《江苏电器》2009,(7):28-30,52
通过对无功补偿装置在投切电容过程的仿真研究,寻找最佳控制方案,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最优控制,并对复合开关的断相保护、电容器保护、晶闸管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出快速无弧无涌流高可靠性的智能复合开关。  相似文献   

14.
冯波  徐德鸿  徐君 《电源学报》2005,3(1):20-26
提出了一种采用复合有源箝位(CAC)的三相软开关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应用改进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案,可以有效的抑制桥臂开关反并联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减少反向恢复损耗。并且所有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均为零电压开关,而且具有开关器件电压应力较低的特点。还具有开关频率固定,输入波形质量好的特点。研制了一台基于DSP控制的4kW的实验样机。  相似文献   

15.
1kW复合有源箝位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提出了复合有源箝位(CAC)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电路。谐振电感与主开关串联,由辅助开关和箝位电容组成的支路并联在谐振电感两端。谐振电感可以抑止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有效的减少由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损耗,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均可实现ZVS开关,消除了二极管寄生电容和谐振电感引起的寄生振荡。该文分析了复合有源箝位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中软开关范围与谐振电感和电容之间的关系,研制了一台1kW复合有源箝位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相似文献   

16.
汤弋  冯凝  李煜磊 《华中电力》2011,24(4):72-75
介绍了光谷变电站220kV双母双分段母线保护配置方式,分析了常规分段断路器启动失灵保护二次回路的缺点,提出了新的光谷变电站分段断路器失灵二次回路改造设计.并对BP-2B母线保护在分段单元刀闸断线接地故障时无法正确动作,提出了解复压闭锁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用户负荷特性、实际用电情况以及电网电压、电流变动大小,提出了选择JKW系列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和FDKS 动态复合开关的无功补偿装置,以确保用户精确无误地控制无功投切.给出了用户无功补偿装置配置的应用实例,并对其性能参数、出现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熔断、短接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模糊PID控制器在伺服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伺服系统的快速动态特性,抑制电机参数变化和负载大范围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平滑切换的模糊PID控制的切换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并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伺服系统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同时具备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优点,切换平滑,加快了误差收敛的速度,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双圈变压器一般配置复合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其复合电压闭锁元件的电压一般取自低压侧母线压变。当主变低压侧开关拉开,其所对应的低压母线由其他电源供电时,若主变及其低压侧发生故障,主变复压过流保护会因复压元件不开放而拒动。对双圈变压器后备保护拒动原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同时就三圈变压器是否存在类似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及措施,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为解决主变后备保护拒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电气开关电接点的机械抖动次数,特别是为了测量电接点的机械抖动次数,研制了基于微控制器的机械抖动次数测量系统。论述了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流程框图,以及关键程序源代码。对轻触按钮开关、复式按钮开关、单刀双掷开关的机械抖动次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机械抖动次数是随机数,为0~11;对于复式按钮开关而言,前沿抖动次数一般小于后沿抖动次数;对单刀双掷开关而言,前沿抖动次数明显大于后沿抖动次数;人们在操作按钮开关时,要迅速果断且用力要恰当,这样有助于减小机械抖动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