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特高压电网110kV并联电容器组的配置和投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1 000 kV特高压变压器110 kV侧并联电容器组具有电压等级高、容量大等特点,结合特高压南阳站扩建工程,叙述了针对电容器组分组容量、分组方式及布置,投切时合闸涌流和操作过电压,并分析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洪平 《青海电力》1992,(2):46-49,31
本文阐述了电弧炉的谐波特点和无功补偿电容器的谐波放大机理及其抑制,结合实际例子分析提出了对小容量硅铁谐波管理的看法。近几年来,随着我省小硅铁生产的兴起,大量小容量电弧炉并入电网,对地区电网造成一定程度的谐波污染。小硅铁用户为了满足力率要求,大多安装了无功补偿电容器,电弧炉的谐波如被无功补偿电容器谐振放大,不仅使得供电质量下降,而且会产生过电压,造成电力设备过载运行而损坏。对小容量硅铁注入系统谐波含量超过标准的不仅要采取措施进行限制,使之低于部颁标准,更主要的是要防止谐波过电压的发生,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弧炉的谐波特点,无功补偿电容器的谐波放大机理,结合实例提出了小容量硅铁用户谐波管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胡斌  忻俊慧 《湖北电力》2006,30(5):39-40,55
变电站无功补偿电容器设计需要考虑的2个问题是电容器投后,所处母线电压会升高带来调压问题和母线主要谐波是否存在异常放大问题。结合武汉岱家山变电站10 kV侧4组10 Mvar无功补偿电容器改造,对这2个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给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110 kV变电所安装的集合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对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型式的选择作了说明,以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涌流、过电压、电网谐波放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提出建议:按照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仅补偿站内无功损耗的原则来确定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采用可调容集合式并联电容器配套的高压可调容智能综合控制器,该装置可根据变电站的功率因数和电压水平来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和自动投切集合式并联电容器。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无功补偿电容器损坏事故分析及抑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找配电网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损坏原因,在对广西区内电容器补偿系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仿真计算的等值模型;通过仿真计算,研究合闸操作无功补偿电容器组产生的过电流、过电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串联电抗对过电压、过电流以及系统谐波放大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研究系统谐波对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测量系统无功补偿电容器组产生的过电压与过电流,提出能限制无功补偿电容器组产生过电压与过电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80 V和10 kV负荷无功补偿需要装设的电容器容量,列出了计算公式,给出了每千瓦有功负荷功率因数从cosφ1提高到cosφ2,在电容器和负荷额定电压同为380 V或10 kV时,需装设电容器容量的计算系数(补偿率).文中强调:当选用的电容器额定电压高于电网电压380 V或10 kV时,应将计算得出需要补偿的电容器容量乘以电压平方比值系数,并考虑串联电抗器对电容器容量增大的因素,这样计算选用的电容器额定容量,在实际运行电压380 V或10 kV下,其实际容量才能满足期望的补偿效果.作者在该文的附表中提供了大量的电容器组合数据,并提出了单个电容器容量大、小搭配组合的建议,给设计和审图工作提供了方便,并实现了电容器的微调投切,使功率因数稳定在设定的整定值下运行.  相似文献   

7.
在江门某变电站,搭建10kV无功补偿电容器分相投切实验系统。断路器采用随机合闸策略,无功补偿电容器最大暂态过电压为稳态运行的1.6倍左右,最大暂态过电流为稳态运行的3.7倍左右,暂态持续时间约为170 ms;而采用分相合闸策略,无功补偿电容器最大暂态过电压不会超过稳态运行的1.3倍,最大暂态过电流不会超过稳态运行的2倍,暂态持续时间约为130 ms。采用分相合闸策略能够有效减小电容器合闸过电压和合闸涌流,减少暂态持续时间,从而提高电容器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串联补偿电容器串联在线路中,存在和负载中的电机产生谐振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的串补度往往不能过高,否则影响补偿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10 kV配电线路的串、并联混合电容器补偿技术。详细研究了其基本工作原理、推导出了补偿电压和补偿无功功率的公式、分析了串联和并练补偿电容器的相对位置对补偿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并联和串联补偿容量的确定策略;通过对一回实际10 kV线路的补偿设计和计算机仿真计算,进一步阐述了容量设计策略,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介绍了应用该技术的一个实际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推导了无功补偿电容器分闸时的电容电压变化规律,分析了并联电容器分闸时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并以三门峡原电变电站实际系统为基础建立模型,运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对电容器过电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重击穿过电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并联电容器分闸重击穿操作过电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理论上推导了无功补偿电容器分闸时的电容电压变化规律,分析了并联电容器分闸时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并以三门峡原电变电站实际系统为基础建立模型,运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对电容器过电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重击穿过电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1 000 kV交流特高压变电站110 kV侧并联无功补偿电容器组具有电压等级高、容量大等特点。通过对1 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110 kV无功补偿装置的电容器和电抗器投切控制进行仿真分析,特高压输电系统因无功补偿装置频繁投切时产生的合闸涌流和系统电压波动不容忽视。讨论了110 kV磁控式动态补偿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磁控式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可以避免并联电容器组频繁投切,有效地稳定系统的电压波动。  相似文献   

12.
500 kV变电站自耦变压器公共绕组运行工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网内自耦变压器不同运行工况,详细分析了自耦变压器公共绕组的运行特性及其负载特性。以500kV自耦变压器为例,分析了在自耦变压器不同运行工况下,功率因数和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对公共绕组负载能力的影响,并得出结论:主变在中压侧向高压侧送电工况下投入低压电抗器,或在高压侧向中压侧送电工况下投入低压电容器,都会增加主变公共绕组的负担,使主变的负载能力下降。针对电网内现有的无功补偿装置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即改善系统功率因数,减少主变低压侧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特高压变电站低压侧无功补偿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特高压变电站低压倒无功补偿装置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装置的主要特点、电容器和电抗器主要参数的确定。经过分析比较,确定并联电容器装置和并联电抗器装置的电压等级为110 kV,容量为210 Mvar;并对无功补偿装置的接线方式、故障保护、成套装置的结构和配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作出了说明,比如,电抗率的取值为特定条件下的取值,不能作为示范值,单台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容量不作统一规定等。  相似文献   

14.
优化无功补偿降低电能损耗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地区配电网的具体特点是提出应优先提高无功补偿度来降低损耗,并做好无功功率的分层,分区和就地平衡,减小因无功潮流引起的线损,从工程实际出发,通过计算比较了10KV侧杆上集中补偿与低压侧分散补偿的降损效果。分析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注意的事项,从投资,维护,使用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了补偿电容的安装方式,对公用变压器数量多又相对集中,功率因数较低的配电长线路上,在负荷侧安装10KV杆上电容器是适宜的,其经济效益较好,但对于新建,公用配变较为分散的配电线路(如效区电网,农村电网)适宜采用低压侧分散补偿,其降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孙明灿  林莘 《华通技术》2006,25(1):13-16
针对10kV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同步投切时所产生的开关暂态过电压的危害,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自适应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控制系统.它采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TM320C5402和6通道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芯片ADS8364,实时提取三相电压、电流的零点,并测量系统的功率因数,用以确定投切电容器的大小.采用自适应控制算法,控制电容器在电压零点投入,在电流零点切除,以降低投切电容器组时所产生的过电压和涌流.初步试验测试表明,该方案具有可靠性高,运行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沿10 kV线路T接的工业或农业电力用户,在低压0.4 kV侧,一般均已采用了无功补偿装置,应用该先决条件提出:通过测量10 kV侧的功率因数角来控制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从而达到平衡10 kV侧无功功率。经2年多的运行,降损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A computer-aided design procedur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eries compensation of an extra high voltage line with a compensating network connected at one or the other end or both ends. Higher degree polynomial equations are derived in terms of compensating elements to compute the network parameters for optimum received power with constrained capacitor terminal voltage, safe line current, Ferranti voltage and transient stability. It is shown that series capacitors located at both ends provide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from the viewpoint of power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in either direction,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series capacitor rating in comparison with a capacitor located at one or the other end.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新型10kV线路无功补偿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由5万次免维护操作真空负荷开关、智能型控制器、电容器、电能传感系统及相应保护元件构成,由计算机通过RS232通信口与控制器实现双向数据交换,对电容器实行自动控制。运行实例表明,该装置可有效提高10kV线路的功率因数,并降低线损。  相似文献   

19.
0.4kV低压电网无功补偿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作兵  容亮 《安徽电力》2006,23(1):45-48
介绍了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方式,主要有线路补偿和终端补偿方式。并讨论了电容器的容量计算及最优容量的选择依据,最后对如何评估补偿效益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