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系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系数的影响因素繁多且作用机理复杂。在对反射系数计算公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吸波材料的厚度、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对单层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系数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双层吸波材料匹配层和损耗层材料类型和厚度的选择。研究表明,随着材料电磁参数的增大,反射衰减的最小值先减小后增大;材料的电磁参数与厚度的提高可改善吸波材料的低频性能,但较低的介电常数和厚度更利于展宽频带;在设计多层吸波材料时,需选择电磁参数较小的材料作匹配层,并对其厚度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雷达吸波结构的FGA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对多层涂敷型的吸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引入分段变参数遗传算法和权值调整技术来解决算法的早熟和吸波结构性能的宽角适应性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适用于吸波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模型,然后设计算法使吸波结构在任意给定的频段和入射角度范围,通过对吸波结构的每层材料电磁参数及其厚度的优选使其吸波性能达到最佳,最后给出了吸波结构的点频和宽带的数值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单层吸波材料的逆向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单层吸波材料的吸收机理,提出了吸波材料电磁参数的逆向优化方法,并用该方法对单层吸波材料进行了分析设计,得到了电磁参数的最佳配合下吸波材料反射率的幅频特性,分析讨论了电磁参数的频散效应及厚度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功能材料,磁性吸波材料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一类。在磁性吸波材料中掺入微量稀土元素能很好地提高材料的吸波特性。本文综述了稀土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稀土磁性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和制备方法,提出了稀土磁性吸波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铁氧体吸波材料吸波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氧体是研究较多的一种吸波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波性能,广泛应用于电磁吸波领域。综合近几年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铁氧体的粒径、物相、形貌及晶体结构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铁氧体吸波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介绍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时,吸收与介质特性参数的关系,复合吸波材料的特性参数与各组份的特性的关系,吸收效果与关系以及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常规的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来自入射到表面的电磁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热能,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雷达吸波结构-相位转换平面,采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单层和多层相位转换平面结构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不同类型的相位转换平面的频响特性,研究发现多层相位转换平面较单层相位转换平面在更宽的频带范围可以实现反射零点的动态控制,该型结构对于设计频率捷变的雷达吸波材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双层和三层设计,吸波材料与空间波阻抗匹配优良,电磁波损耗特性适宜,并测试了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双层和三层水泥基吸波板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低于-10 d B的有效带宽分别为3.7和10.8 GHz,双层水泥基吸波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三层材料,掺0.5%碳纳米管能有效提高其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
网格图形法在涂层吸波材料电磁参数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出涂层吸波材料反射率网络图形,由网格图分析了反射率随吸波材料电磁参数变化的态势,揭示了反射率变化的机理,提出了合理调整电磁参数降低反射率提高吸波性的明确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吸波材料耗损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暗室多功能应用时,常常需要挪动某些区域的吸波材料,但往往在搬挪过程中未按操作规程进行,致使吸波材料中的浸碳逐步散落,导致吸波材料的电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波暗室的性能。在对角锥型吸波材料吸波机理、性能等介绍的基础上,建立了吸波材料反射率的FDTD方法计算模型以及吸波材料碳粉含量的损耗计算模型,并通过实例仿真分析,阐述了微波暗室多功能应用时吸波材料使用寿命的分析方法,为微波暗室设计及科学使用吸波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伟锋  薛明华  李林琳 《电子测量技术》2007,30(12):152-153,157
本文分析了脉冲积累对雷达回波信号信噪比的改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以FPGA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FPGA控制ADC对中频回波信号进行高速数字采样,同时使用Altera的IP工具利用FPGA集成的大量高速RAM和逻辑单元设计了读写速度达200 MHz的高速双端口RAM,对采样数据进行多次数字积累,N个脉冲发射完成即可完成N次脉冲积累.该方案提高了回波信号信噪比,改善了雷达的测距性能,实时完成了目标距离的测量.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特征分析的ROM及RAM故障诊断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基于特征分析法的ROM加权及RAM两次求反加权故障诊断算法。该算法可植入被测系统控制软件之中,完成ROM及RAM的实时故障自诊断。  相似文献   

13.
可充碱锰电池的工业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可充破锰电池的工业化生产过程。测试数据表明可充碱锰电池首放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贮存性能和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耐过放性能、防漏性能以及电池生产的稳定性均表明,AA型和AAA型可充碱锰电池工业化生产技术成熟,分别达到了班产两万只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X24C45是串行非易失性RAM芯片,能在断电瞬间将内部静态RAM中的数据保存到EEPROM中,通电时自动恢复到静态RAM,从而实现“非易失性”,特别适合于间歇工作的控制系统保存重要数据。介绍了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张明明 《电子测量技术》2012,35(9):20-24,48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修性(RAM)分析是衡量1个系统是否稳定可靠的主要方法,利用RAM分析可及时了解系统的状态,促使保障措施的引入,引导系统持续改进。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一般要求对ISCS系统的RAM进行全面控制及定量分析。面向城市轨道交通ISCS系统,研究了适用于对ISCS系统进行RAM定量分析的可靠性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该可靠性模型的RAM定量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相关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光板充电器有很高的充电电流密度,可充碱性锌锰电池的自放电率最低,又无记忆效应,因此最适合使用太阳能光板充电器,一些非常廉价的集光器能显著地提高入射光通量,开发太阳能充电器和可充碱性锌锰电池,对于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人类的环境保护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P、CPLD和单片机的高速数据采集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数据采集过程中对频率和分辨率等技术指标方面上的更高要求,设计了一种高速数据采集装置。该装置利用2片A/D芯片将输入的电压、电流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往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并利用2组RAM进行实时存储数据。CPLD产生A/D芯片的控制时序,以及2组RAM的读写控制时序;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输出控制A/D转换的原始信号,并通过CPLD读写RAM中的采样数据,然后传送给单片机,最后利用单片机的USB接口将采集数据传送给PC机。分析了高速DSP的引导装载过程,并利用单片机实现了DSP程序的引导装载功能。通过在模拟雷击实验和继电器实验中的应用,表明该装置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传送功能,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8.
It is argued that database development is a critical part of the design of any industrial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RAM) program. A time-tested process for assembling a sound RAM database is outlined. Its applicability to electrical systems is obvious, but it can also be used successfully in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various other types of systems in an industrial facility, commercial building, or health care facility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双口RAM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文中主要介绍了油水两相管流测量装置中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此模块由MSP430F149单片机和TMS320VC5402DSP芯片构成双处理器系统,由单片机负责数据采集及与上位机通信,DSP负责相关运算以测量混合流体轴向相关速度,利用双口RAM实现两种处理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通信;并采用16位并行引导方式实现了DSP芯片的程序上电自举加载。整个系统设计简明,对DSP结合单片机的双处理器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