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分析及研究了谐振开关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建立了谐振开关变流器各个工作模式的转换条件;把开关变流器中所有主要磁性器件从结构上集中在一起,用一个磁性器件来实现,经过优化设计,磁芯当中的磁通变化量减小,从而降低磁芯损耗,减小磁芯体积。  相似文献   

2.
高潮 《低压电器》2007,(21):8-12
重点研究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开关变流器的拓扑和DPS系统的数字控制.分析和研究了三电平Boost PFC变流器主电路工作特征,以及在解决功率器件承受高电压应力、系统的整体损耗、磁性器件的选择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采用改进的预测控制算法控制的三电平BoostPFC变换器方案.最后,给出了电路分析、设计,以及实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型中点钳位(A-NPC)拓扑结构的三电平变流器可以提高输出电压波形质量,有利于降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耐压,以减小开关器件成本、IGBT损耗和电感损耗,来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因此在电力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A-NPC三电平拓扑结构,设计了电池储能变流器主电路,开发了变流器系统控制器软硬件,研究了变流器中点电压控制机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A-NPC三电平电池储能变流器系统运行良好,与当前储能系统常用的两电平拓扑相比,在略微增加综合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输出电流波形畸变小和输出电流谐波小、效率高等特点,应用在储能系统中,获得了很小的稳态总谐波畸变率和非常好的功耗特性。  相似文献   

4.
对风力发电机主动缺相运行时相应的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进行了研究。根据变流器中IGBT、反并联二极管等开关器件,以及滤波电容、电感等无源器件的工作特性,建立单元器件的功率损耗模型,进而把相应的损耗模型应用到多绕组定子永磁电机发电系统对应变流器的两种拓扑结构中,在电机不同运行方式、不同输出功率、不同变流器拓扑结构等情况下,对变流器的功率损耗及相应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负载率下,适当采用主动缺相运行方式可有效降低系统功率损耗、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磁性元件是功率变流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磁性元件的作用,提高功率变流器的转换效率,必须深入了解磁性元件的损耗问题.在此从电路运行条件,即开关频率、激励波形、占空比、直流偏置,以及磁路运行条件,即磁感应强度、磁芯封装大小、气隙边缘效应两个方面对磁性元件损耗,包括磁损和铜损的影响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针对谐振极型零电流软开关逆变器的拓扑电路的辅助开关较多所导致的逆变器体积大、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谐振极型零电流软开关逆变器拓扑电路,逆变器的每一相仅使用了1个辅助开关、1个谐振电感、1个谐振电容和2个辅助二极管来完成电路谐振。因此,该拓扑电路可以减小逆变器体积,降低成本,简化控制策略和提高效率。分析了逆变器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软开关实现条件和实际参数设计过程,建立了辅助电路功率损耗的数学模型。制作了一台2 k W的单相实验样机和一台6 k W的三相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器件都可以实现零电流软开关。该软开关逆变器可以降低损耗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辅助变流器是轨道交通车辆的重要部件,采用SiC MOSFET作为开关器件能整体提升变流器功率密度。将原有变流器系统完成以SiC MOSFET为开关器件的功率模块整体替代,对周边无源器件进行优化设计;根据SiC MOSFET器件特性设计一款驱动电路,并进行性能测试;针对辅助变流器主电路拓扑,建立各部分损耗模型,通过仿真进行验证,并对前后系统进行损耗对比。  相似文献   

8.
孙敦虎  刘进军  刘增 《电源学报》2013,11(1):20-24,29
对应用于光伏发电领域的两级两电平和两级三电平变流器的效率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给出了相应的比较结果。首先分析了两种电路拓扑结构的工作过程以及损耗来源。在相同的设计要求下,分别对两电平以及三电平两种电路拓扑结构进行参数设计、器件选型。并在所选器件和所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计算出有损器件的损耗。同时,为了使损耗比较更有说服力,对于两电平和三电平两种拓扑结构,尽最大可能选择恰巧满足设计要求且为同一工艺甚至同一系列的功率器件。通过详尽的损耗计算和比较,结果说明,在相同工况下,三电平变流器的损耗要低于两电平变流器,并且随着开关频率的增高,效率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高阶多电平变流器开关器件的数量,提出一种仅需要12个开关器件和2个飞跨电容的十七电平变流器拓扑,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模态。通过与几种典型的十七电平逆变器拓扑比较,提出的十七电平逆变器在开关器件数量、飞跨电容数量、驱动电路数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中最突出的是电流流经的开关器件的数量是最少的。这使得所提出的十七电平变流器具有更小的器件损耗。另外,采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现了对输出电流、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和飞跨电容电压等变流器核心参数的控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十七电平变流器的工作原理的正确性及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搭建硬件实验平台,进一步验证所提出变流器及其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翟毅  尹寿垚 《低压电器》2014,(6):33-37,53
针对常用三电平变流器电流流经器件多而导致导通损耗大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T型无死区三电平拓扑结构。当输出电平为非零时,电流只流经一个开关器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变流器的导通损耗。该拓扑结构在输出电平上共有4种组合,其中两两电平互相配合调制实现变流器的正、负电压调制。开关管换流为电压换流方式,电平切换过程中无需加死区调制,输出波形大为改善。根据三相系统在空间矢量图中的分布特点重新分区,完成基于T型拓扑结构的改进型SVPWM控制算法。最后完成了10 kW样机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变流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向DC/DC变换器电路,实现了不间断电源(UPS)蓄电池充放电系统中能量的双向流动及直流总线电压的稳定,从而提高了系统效率;通过添加耦合电感,使DC/DC变换器具有高升降压比,从而减少了铅酸蓄电池的单体个数,降低了UPS系统的总成本。在此,分析了一种带耦合电感的双向DC/DC变换器电路;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主电路参数设计,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The dc–dc converter using integrated magnetic components that may achieve high power density has gained attention i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ars such as electric vehicles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This paper focused on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s using close‐coupled inductors (CCIs) and loose‐coupled inductors (LCIs) that are the integrated magnetic components. Following, detailed electromagnetically analysis for these circuit types we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calculate volume of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that are occupied the large part of space in the converters. The total volume of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in these circuits were demonstrated clearly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circuits such as an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 and a single‐phase boost converter. As a result, it became clear that interleaved boost converter using LCIs was effective for miniaturization of total volume. Furthermore, duty ratio of the minimum volume of CCI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the duty ratio of the minimum volume of LCI method.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四种隔离型交错式DC/DC变换器结构的特点,并在交错式Flyback变换器的基础上,引入三绕组耦合电感概念,实现了Flyback型变换器到Boost型或Buck型变换器的转换.然后,在三绕组耦合电感演绎出的一次侧并联/二次侧串联Flyback-Boost变换器上,采用有源钳位软开关电路,不仅实现了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的零电压软开关特性,而且只需要一组钳位软开关电路就无损地吸收了两相交错电路的漏感能量、抑制了主开关管的关断电压尖峰.三绕组耦合电感的漏感限制了输出二极管关断电流的下降速率,有效地抑制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最后,设计了一台40V输入、760V输出1kW的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的一次侧并联/二次侧串联交错式有源钳位软开关Flyback-Boost变换器的试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功率变换器参数在线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离散观测器的DC/DC变换器主电路参数非侵入式在线辨识方法。基于Lyapunov函数提出了一种用于离散系统参数辨识的观测器算法,进一步引入模型噪声估计使得观测器能够适用于经低速采样离散化的混杂系统的参数辨识。为将提出的观测器应用到DC/DC变换器参数辨识中,以Buck变换器为例给出了DC/DC变换器离散模型的建立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于Buck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辨识的离散观测器。观测器根据电感电流、输出电压以及控制器输出即可对滤波电感及其等效串联电阻、滤波电容及其等效串联电阻、负载等效电阻等多个参数进行在线辨识。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新型磁集成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全桥变流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集成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移相全桥DC/DC变流器。该磁集成变流器将3个电感和1个变压器集成于同一磁心中,变压器的漏感同时用做储能电感,传统全桥电路中的输出滤波电感也被移去。因此,二次侧整流管可工作于零电流模式,整流管上的电压尖刺也可被输出电压箝位。另外,变压器中的励磁电流作为电流源为一次侧开关管的寄生电容充放电,因此一次侧开关管在全负载范围内均可实现零电压开通。与分立元件方案相比,该磁集成方案具有元件少、体积小、成本低和磁损小的优点。制作了300 W、350~400 V输入、12 V输出的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磁集成组合式CUK变换器。该组合变换器由两个基本CUK变换器组合而成,同时将变换器中的3个电感进行了磁集成。通过对组合变换器进行模态及工作性能分析,得到组合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是基本CUK变换器的2倍,电感磁集成后,电感电流纹波显著降低。分析给出了减小电流纹波磁集成电感耦合度设计准则。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磁集成组合式CUK变换器可以应用于光伏、燃料电池等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刘晓悦  白尚维  陈瑞 《电源技术》2021,45(1):96-100
介绍了一种新的高功率双向隔离式DC/DC变换器作为高功率转换系统的主要电路。DC/DC变换器使用基于氮化镓(GaN)的功率开关器件。对10 kWGaN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进行了优化、参数化和分析,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它由使用新型的GaN晶体管组成的两个单相全桥电路、两个输入/输出电感和一个高频变压器组成。变压器在实现两个全桥变换器之间的电气隔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对10 kW的变换器进行了建模。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变换器的性能适合于高功率应用并能实现轻负载条件下的零电压开通(ZVS)和零电流关断(ZCS)。然后,设计了一个10 kW的实验原型,以验证所设计拓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无缓冲单元的多输入直流变换器电路拓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采用两个甚至多个输入源的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用单个多输入直流变换器MIC代替原有的多个单输入直流变换器,可以简化电路结构,降低系统成本.MIC可分为无缓冲单元和带缓冲单元的两类,文中讨论了无缓冲单元的MIC电路拓扑的生成方法.首先给出构成无缓冲单元的MIC电路拓扑的基本单元,提出生成MIC时基本单元之间的组合级联规则,由此推导出一系列无缓冲单元的MIC电路拓扑.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晓高 《电源技术》2011,35(4):426-429
为了满足压电陶瓷对驱动电源纹波小的要求,基于两路交错并联电源电路的研究,提出了四路交错并联boost 驱动电源电路的拓扑.四路交错并联boost驱动电源电路中的四条支路可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同时还可减小输出电压纹波,可满足压电陶瓷对驱动电源高稳定性、低纹波、高效率的要求.分析了四路交错并联boost电源电路的基本原理,通...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针对数字控制变换器的大信号模型精确建模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变换器的采样数据模型,提出了基于离散域采样数据模型的等效电路推导方法;同时,给出了等效性判别准则,该准则可用于判别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以采用不同调制方式的同步Boost变换器作为研究算例,通过分析所得采样等效电路模型,成功解释了不同调制方式下变换器稳定性不同的根源,所得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