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利芳 《电器评介》2014,(10):246-246
电子技术这门专业基础教学课程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及学生解决工程问题、分析与应用计算机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安排电子技术教学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技能,以及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论述了改革电子技术教学课程的有效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医科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教学目的,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改革。改进后的课程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践基础教学理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设计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卓越工程师计划下对"电工电子技术"这门工科课程的任务要求,提出了结合不同专业做出相适应的课程调整改革思路,实施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力争增强学生面向工程的软件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电工电子电路设计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实验能力和小系统设计调试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电子器件的基本性能,掌握典型放大电路和不同功能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实践课,要求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模拟电子技术"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在实验室对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分析,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研制"智能电子产品和自控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高级应用型电子技术人才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详细阐述了实施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的基本方案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传统理念下"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不足,阐述了CDIO理念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项目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改革实践发现,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优点明显,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较以往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既是培养大学生学习现代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入门性课程,也是从理论体系比较严谨的基础课向工程性比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工科电气信息类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体系下,本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经实践证明,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胜,而且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信息和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适应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实验环节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进行了改革。精简教学内容,优化授课顺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采用层次化的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医科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教学目的,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改革。改进后的课程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践基础教学理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设计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科研等方面建立起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实践三年多来,成效显著,学生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符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非电专业开设,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基础。为适应电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工电子学"课程应当开展创新教育及改革。本文阐述了"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内容和改革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达到目前很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在相关专业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中的作用,指出了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目标,给出了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的题目及其选题要求,提出了该课程设计的实施原则、基本步骤和方法。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在相关专业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中的作用,指出了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目标,给出了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的题目及其选题要求,提出了该课程设计的实施原则、基本步骤和方法.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加快知识更新和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培养的要求,该课程需要在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以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本文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对电气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是与《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困难,甚至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产生了畏惧心理,有些学生将之称为"魔电"。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好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学习,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的是教师现场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报告,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的教学计划要求,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实践证明改革方案正确,教学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电子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分析了当前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卓越计划"指导下,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实施新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经过初步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考核模式的现状,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作为课程单独开设和实验室自由开放的前提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取得了显著效果。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考核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工科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业素养是一个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为案例,通过分析当前学生素养培养,即在理论基础、电子线路设计及应用能力、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工程素质、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与应用能力、知识面及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视"三种知识结构"、"三种方法"和"五种能力"的培养思路,并提出了改革措施,对同类大学生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自动化专业现有人才培养的不足,并结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高校自动化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先进教学方法,以考试改革为抓手,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改革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大控制类课程的改革力度,着重提高学生关于控制方面的专业素质,增加网络技术课程群和新型电子技术课程群,以适应工业信息化的发展迫切要求,满足社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