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蓄电池内阻测量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实现单体电池内阻的在线实时监测,对提高直流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现有的几种直流系统蓄电池单体电池内阻测量方法如密度法、开路电压法、直流放电法和交流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蓄电池单体电池内阻测量方法———交流变频测量法,着重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硬件与软件设计。基于该测量法的内阻测量装置现已在多个变电站中投入运行,现场使用表明该方法完全克服了传统内阻测量方法的缺点,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在线测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铅酸蓄电池内阻在线测试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套基于测量电池内阻来反应蓄电池状态的铅酸蓄电池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对铅酸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参数实时监测,为铅酸蓄电池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提供主要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3.
孙三平 《湖北电力》2012,36(4):12-13
文章介绍了环网柜蓄电池在线监控系统的构成、硬件设计、网络设计和管理软件设计,该系统使用先进的内阻测量方法(单体、小电流)和可靠的在线组网方式,实现了蓄电池的电压、温度、电流、内阻测量,并可依据软件采集的历史数据分析结果对故障电池预警,提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牵引变电所直流系统运行中,管理方式不科学造成蓄电池寿命缩短,甚至全所失去操作电源,而现有开路电压测试存在精度低、危险性大的问题,提出了牵引变电所蓄电池在线自动均衡和内阻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在线分段均衡和分段直流电阻测量技术,能在既有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蓄电池的均衡,在线对系统内阻进行测试,使蓄电池处于理想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5.
陈明  宗明 《低压电器》2011,(6):55-59
介绍了蓄电池内阻在线监测系统在计算机机房UPS蓄电池现场实际应用情况。通过采集、分析近2年的运行数据表明,蓄电池内阻在线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个别蓄电池早期失效及容量不足等问题,从而提高计算机机房UPS蓄电池供电的可靠性,为科学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直流氧化锌避雷器的在线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锌避雷器的在线测量是检查运行状况、提高运行可靠性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现介绍一种直流氧化锌避雷器的在线测量方法,分析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特点,这在实测中已经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蓄电池内阻在线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电池内阻在线监测系统利用瞬间大电流放电法快速取得蓄电池内阻等相关重要技术参数,通过内阻历史变化趋势,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快速在线检验及预测落后蓄电池,为蓄电池性能的快速检验提供一种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运用混沌振子来检测蓄电池内阻的方法。运用混沌振子检测系统对初始值敏感,而对噪声具有很强抑制作用的原理,结合交流法测量蓄电池内阻的原理,实现蓄电池内阻在线检测,可以忽略抗干扰电路的设计,简化测量电路。实验证明了利用本系统进行蓄电池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蓄电池内阻检测方法存在的精度差、复杂性高和影响蓄电池寿命等缺点,研究了一种基于脉冲电流放电法的内阻在线检测系统。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通断使蓄电池对负载进行脉冲电流放电,同时采集放电前后的电压及电流,经交流差分电路放大后将交流信号转变为直流信号,再通过滤波电路处理后进行模数转换,最后由MSP430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实时在线计算蓄电池内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脉冲电流放电法需要测量的参数较少,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在线测量蓄电池内阻的精确度,同时避免了瞬间大电流对蓄电池的损害,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蓄电池对直流系统的可靠供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测量蓄电池内阻可掌握蓄电池性能情况。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在蓄电池内阻测量中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降低了蓄电池内阻测量误差。针对变电站蓄电池监测特点,分模块设计了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提高了蓄电池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邢晓哲  骆伟 《黑龙江电力》2011,33(1):50-52,57
阐述了应用递推更新的样本数据训练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进行状态估计的方法,分析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结构与基本算法,提出平滑参数的确定方法,并给出确定输入神经元数目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训练方便快捷,估计精度高,能够满足在线估计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线取样与实时监测是检测GIS设备内部放电故障的趋势。目前主要依靠现场采气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存在滞后性且耗时耗力。据此,设计了一套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在线监测系统,系统通过检测SF6气体中的SO2组分实现对设备放电故障的初步判断,具有定时采集、在线取样、实时监测等特点。系统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模式,通过下位机控制采样气路采集样气,并通过上位机完成数据处理。通过在线监测可以得出SF6设备的实时状态和状态的变化趋势。标气检验实验及模拟放电装置检测实验的结果均证实了该系统的有效性,系统的SO2检测限可达5×10-6。  相似文献   

13.
在简述现有的电力电缆绝缘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数识别的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的新方法,对10 kV电力电缆每条线路的每一相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基于模型参数识别方法建立以线路参数为未知量的微分方程,利用实时采集到的电压、电流求解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模型参数估计值,依据得到的电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值,从而判断电缆的绝缘水平。经EMTP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正确、可靠,并且可以和馈线保护合为一体,满足自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型火电机组目前面临着煤质多变的问题,煤质的大范围实时变化会影响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实时的煤质校正方法,通过定义煤质做功能力系数来构造煤质校正系数,引入燃料控制系统,实时修正入炉燃料测量值,改善控制系统动态品质。方法采用负荷、燃料量和发电煤耗等参数进行实时计算,简单易行,便于组态。通过数据验证和控制仿真验证了煤质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振动法在线监测变压器绕组及铁心状况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在振动法在线监测运行中的变压器时,分析不同时刻、不同位置所测振动信号,提出了根据当前与历史数据的差异来判断变压器绕组及铁心状况的原则。研究表明,振动法简单实用,可提前发现变压器绕组及铁心压紧松动等潜伏性故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确定了掺煤燃烧的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的主要考核指标.应用锅炉效率计算方法建立了燃料比和入炉燃料低位热量等指标的在线监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的实时在线监测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喷射器在燃料电池阳极循环回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燃料电池阳极系统中,使用喷射器装置将阳极未反应完的燃料循环回收,可以在保证燃料充分供应的同时,避免由于燃料浪费而导致整个系统效率降低。在完成喷射器的设计和模型之后,将其与燃料电池及其他装置集成,实现了完整的燃料电池阳极循环回收系统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里,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方法控制阳极的湿度和压力,实现了燃料电池阳极系统的实时仿真运行,运行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叶俊 《广东电力》2006,19(10):15-16
利用外部实时同步测量的思想和能量原理,提出一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实时预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暂态稳定紧急控制的方法。该预测和控制方法简单.概念清楚,无需要预先知道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参数,计算速度快,能准确反映系统的真实运行情况,适于在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模型是理解和分析燃料电池性能的有效工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建模是该技术发展和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将结合已有的PEMFC建模方面的成果和本实验室PEMFC实验台的实验数据给出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模型。该模型能够描述电堆电压、反应物流量以及反应物空间压力的瞬态响应过程。我们利用Matlab的SIMULINK对模型进行仿真,给出了负载电流以及反应物流量控制器给定电压阶跃变化时系统的瞬态响应,并对仿真结果和实验台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此模型是PEMFC的实时控制系统以及最优化设计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火电厂SIS中在线性能计算与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在线性能计算与分析在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中的应用情况。基于实时/历史数据库平台上的实时计算引擎,提出厂级、机组级、设备级的性能计算指标及各指标在计算中需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各指标间的依存关系。同时,对在线性能计算中的实时数据的有效性判断、轴封漏汽流量的计算、湿蒸汽流量与焓的计算等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论述,提出轴封漏汽系数的定义及计算原理、温蒸汽的嵌套式迭代计算方法。文中提出的方法在某900MW机组SIS的实时性能计算与分析中得到了验证,计算结果满足在线性能计算的实时性及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