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无功电压控制策略,介绍了南方电网无功配置情况、无功平衡情况及N-1电压水平情况,分析了南方电网无功电压运行存在的问题,并从电网运行方式安排、静态无功补偿、无功分层分区平衡控制、动态无功支撑、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和电压无功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南方电网的无功电压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东电网电压无功运行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艳  徐柏榆  陈晓科 《广东电力》2010,23(11):50-55
针对2009年广东电网无功电压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广东省无功分层分区平衡、电压运行、无功功率补偿设备、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和区域电压自动控制的现状;总结电压无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从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无功功率补偿技术改造、无功电压技术监督管理专项检查和无功电压专题分析和策略方面对广东省的无功电压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邱陶歆 《江西电力》2006,30(3):21-23
分析了目前广东电网电压无功控制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分布式电压无功全局优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技术难点。该系统由主站系统、变电站电压无功实时控制子系统(VQC)和通信子系统构成。通过全网离散无功优化计算获得各子站系统的电压和无功控制范围,可实现对电网电压无功全局优化和分布式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4.
电压和无功调节是各级变电站要承担的重要任务,为了保证电压质量,无功平衡和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对变电站实行电压无功自动控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控制措施。本文针对乌鲁木齐电业局无人值班站中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应用原理和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电压无功控制技术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风电和光伏接入电力系统将会加剧配电网节点的电压波动,而无功电压优化能有效改善系统的电压水平。该文首先对双馈风机的无功调节能力进行分析,建立了无功优化对配电网电压和新能源消纳的影响模型。考虑到风电和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存在一定的无功余量,具有一定无功调节能力,利用这些无功余量进行无功优化,将节点电压和额定电压偏差的方差作为目标,建立了无功电压的优化模型。在常规粒子群算法基础上,使用智能粒子数控制提高计算效率。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对模型进行了多场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无功电压优化模型可以起到改善系统电压质量,提高消纳能力的作用。在高渗透率场景下,系统可以利用风电光伏的无功余量对系统电压水平进行优化,在提高系统电压水平的同时保证新能源的消纳。新能源接入的位置不同,无功电压优化对其消纳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对风电场汇集站无功电压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风电场没有建立统一的AVC控制系统,风电场仅依靠厂家提供的电压控制手段进行电压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基于风机、风电场汇集站无功补偿设备、动态无功补偿设备SVC/SVG的风电场无功电压管理系统(VMP)。对风电场无功电压进行协调控制和管理,提高风电场无功电压运行水平,满足风电场无功运行要求,进而为风电场群、风电场与电网统一协调无功电压控制奠定基础,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邱陶歆 《东北电力技术》2006,27(6):19-20,44
介绍了分布式电压无功全局优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技术难点。电压和无功控制通过全网离散无功优化计算获得,实现对电网电压无功全局优化和分布式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高渗透光伏接入多电压等级配电网中,针对低压分布式光伏无功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和高/中/低压配电网无功电压未整体协调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充分挖掘光伏无功能力的多电压层级配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在低压配电网中,对于暂不具备通信网络,无法实现统一调度的光伏逆变器,采用3种就地自主电压控制模式进行实时无功电压控制;在多电压层级配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模型中,考虑包括具备通信网络的光伏逆变器在内的各种无功源,建立电压分区和主导节点选择模型,设计上层全局优化和下层分区优化的双层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充分挖掘了光伏无功对配电网电压的调节能力,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的无功电压精准控制。将所提策略应用于江苏某220 kV主变区域实际系统,验证了其无功电压控制和消纳光伏发电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智能电网建设对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东莞地区电网调度的特点,对智能电网环境下无功电压优化控制及管理策略和方案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智能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的构架,对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通过对西安地区电网无功电压现状的分析,查找出无功电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建立完善的网络、配备合理的无功补偿设备、搞好无功平衡工作、提高认识等方面提出了做好无功电压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压无功限值的设置原则,对主变档位调节和电容器组投切对目标电压和无功的变化量进行理论分析。针对云南电网终端变电站和枢纽变电站区别,对电压和无功控制时段划分提出了修正,对档位调节和电容器组投切引起的电压无功变化量进行了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发电机无功备用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和电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电压控制分区的区域发电机无功备用定义,该定义综合衡量了区域发电机无功备用对静态电压稳定和准稳态电压控制的价值以及无功备用的可供给性。分析了控制变量的特性和选取方式,建立了用于优化区域无功备用和区域电压水平的二次规划模型,提出了逐次分区优化求解算法。通过3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无功备用定义和控制变量选取方式的合理性。通过IEEE 118系统算例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优化方案显著提高了区域无功备用量和电压稳定裕度,改善了电压水平。区域无功备用优化方法将高维的无功备用优化原问题简化为少量的低维区域优化子问题,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和计算效率,可用于较大规模系统的发电机无功备用评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田曙光 《陕西电力》2005,33(5):34-35
通过对西安电网无功及电压工作情况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无功及电压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对无功及电压工作的管理框架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1993年~1997年华东电网无功电压运行情况、无功平衡情况以及主网无功电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列举了许多实例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无功电压管理工作和当前电网运行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鉴于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无功电压的影响很大,首先分析了风电场并网运行时对风电场以及电网的电压产生的影响机理,探讨了风电功率因数与电网电压波动的关系,并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风电场电压与风电出力、功率因数之间的相关性。由此指出了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和无功补偿配置方面的一些对策和建议,要求风电场通过足够的无功补偿配置和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将其高压母线电压控制在110.0~117.7 kV。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电压无功全局优化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陶歆 《华中电力》2006,19(3):82-84
分析了目前广东电网电压无功控制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分布式电压无功全局优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技术难点。系统由主站系统、变电站电压无功实时控制子系统(VQC)和通信子系统构成。各子站系统的电压和无功控制范围通过全网离散无功优化计算获得,可实现对电网电压无功全局优化和分布式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DFIG与SVC的风电场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风电场的无功电压问题,构建了风电场模型,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建立了综合考虑风电场公共接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的电压偏移量和无功源的无功裕度的目标函数。基于混沌量子粒子群算法对风电场进行无功电压控制,通过协调DFIG和SVC的无功出力,使得风电场PCC的电压满足要求,同时提高其无功源的无功裕度。最后,以华北某风电场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广州电网电压无功控制存在的不足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分布式电压无功全局优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研制过程、技术难点及应用情况。该系统已在广州鹿鸣电网挂网运行 ,运行良好。系统由主站系统、变电站电压无功实时控制子系统 (VQC)和通信子系统构成。各子站系统的电压和无功控制范围通过全网离散无功优化计算获得 ,可实现对电网电压无功全局优化和分布式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安徽电网的系统建设,对电网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了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提出了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详细介绍了安徽电网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架构、功能设计、数据采集、以及开发的主要软件,论述了安徽电网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技术关键。电网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已在安徽省的合肥和安庆两地得到了具体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安电网无功及电压工作情况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无功及电压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对无功及电压工作的管理框架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