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将废弃硅粉与准东五彩湾煤掺混燃烧,研究其对准东五彩湾煤钠迁徙及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准东煤掺混硅粉后,灰样中的钠显著增加,固钠率随硅粉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灰样的灰熔融特征温度随硅粉掺混比例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XRD及XRF分析表明,掺混硅粉会导致准东煤灰内的CaSO4提前发生分解,分解产生的CaO容易形成低温共融的钙铁辉石,是导致准东五彩湾煤灰样熔融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但掺混比例达到9%时,方石英成为灰样内主要成分,能够起到“骨架”作用而导致灰样熔融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以合成蜡粉作为内部润滑剂制备铁硅铝磁粉芯,考察了蜡粉添加量及粒度对铁硅铝磁粉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蜡粉会降低铁硅铝磁粉芯的生坯密度、磁导率和磁芯损耗;蜡粉粒度越细,则生坯密度和磁导率的降低幅度越小,而磁芯损耗的降低幅度越大。在添加0.4 wt%磷酸的绝缘粉中添加1.4%的–300~+400目蜡粉,制得磁导率91.5、磁芯损耗600 mW/cm~3、直流偏置性能为23.1 Oe(@80%L)和56.2 Oe(@50%L)的铁硅铝磁粉芯。  相似文献   

3.
张帆  陈默  刘崇霞  梅丰 《电力建设》2008,29(10):94-0
O 引言 硅粉是硅铁或金属硅生产过程中由矿热炉中的高纯石英、焦炭和木屑还原产生的副产品,在冶炼中发生复杂的反应.其中,石英石与碳在1 750℃时,还原反应产生不稳定的CO,在温度高于2 160℃时,SiO含气化送出,遇到低于1 100℃空气时与氧反应,生成SiO2,冷却后形成高细度颗粒,经收尘器过滤收集即是硅粉.硅粉的粒径都小于1μm,平均粒径为0.1μm左右,是水泥颗粒直径的1/100.所以硅粉能高度分散于混凝土中,填充在水泥颗粒之间,从而提高密实度,同时微硅粉具有很高的活性,能更快更全面地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氧氢化合物反应[1].  相似文献   

4.
刘进  周站立  周华  孙瑞敏 《电池》2022,52(2):185-189
采用球磨与后烧结处理工艺,以光伏产业废硅粉为原料,白糖为碳包覆材料,在球料比1∶1下球磨30 h, 800℃下烧结2 h,制得纳米级硅碳材料。将该材料与二氧化钛、碳纳米管混合,制得锂离子电池用免黏合剂硅碳负极材料。以0.5 C的电流在0~2 V充放电,该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713 mAh/g,第100次循环时仍保持在522 mAh/g。  相似文献   

5.
硅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硅粉具有显著地增强效果和提高抗渗、抗冻等性能的特点,从节约水泥、降低费用的观念出发,提出了硅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思路、原则及步骤。  相似文献   

6.
硅粉阀控铅酸蓄电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成 《电池工业》2001,6(3):121-124
硅粉阀控铅酸蓄电池与普通贫液式和胶体阀控铅酸蓄电池不同,硅粉阀控铅酸蓄电池是将颗粒二氧化硅紧密填充在极板之间和极板群周围,电解液保护在正、负极板、隔板和颗粒二氧化硅中,紧密填充的颗粒二氧化硅从各个方面对极板施加均匀压力,抑制活性物质和板栅的失效,从而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章介绍了硅粉阀控铅酸蓄电池制造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硅电工钢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电工材料》2001,(3):26-29
本文介绍了高硅(6.5%Si)电工钢的特性及生产方式,同时叙述了该牌号电工钢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情况。高硅电工钢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动态     
静电磁悬浮微型电动机日本工业大学开发出一种超小型静电悬浮型微电动机 ,并以该电动机技术为基础 ,开发超小型陀螺仪 ,如能实用化 ,可在医用导管及检查用自律性机器人等方向控制中发挥作用。其结构是长 10mm、宽 10mm、厚 2mm的玻璃空腔中 ,有一个悬浮并旋转的直径为 5mm、厚度为 0 .2mm的圆盘型硅转子。它利用静电吸引力悬浮硅转子 ;如将静电引力施加到旋转方向上 ,硅转子立即转动。它能按静电容量的变化 ,施加静电吸力 ,进行硅转子自身的姿态控制。运转结果表明 :无摩擦 ,转速达10 0 0r min。该电动机的硅转子悬浮时电压为…  相似文献   

9.
孙成 《电池工业》2003,8(4):166-168
阀控铅酸蓄电池(VRLAB)有贫液型和富液型两种。分析了贫液型阀控铅酸蓄电池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富液型硅粉阀控铅酸蓄电池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如硅粉的改进,正、负极板的改进以及颗粒二氧化硅填充方法的改进等。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一种由聚丙烯酸和聚苯胺复合而成的新型硅基负极复合粘结剂,由于同时具备高粘结性和良好的导电性,不仅可以减少导电剂的用量,还可限制硅基负极材料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经过50次50 m A/g充放电循环后,用该新型复合粘结剂时纳米硅负极的比容量保持在250 m Ah/g左右。  相似文献   

11.
《微特电机》2001,29(2):48
静电磁悬浮微型电动机 日本工业大学开发出一种超小型静电悬浮型微电动机,并以该电动机技术为基础,开发超小型陀螺仪,如能实用化,可在医用导管及检查用自律性机器人等方向控制中发挥作用。 其结构是长10mm、宽10mm、厚2mm的玻璃空腔中,有一个悬浮并旋转的直径为5mm、厚度为0.2mm的圆盘型硅转子。它利用静电吸引力悬浮硅转子;如将静电引力施加到旋转方向上,硅转子立即转动。它能按静电容量的变化,施加静电吸力,进行硅转子自身的姿态控制。运转结果表明:无摩擦,转速达1000r/min。该电动机的硅转子悬浮时电压为15V,旋转时电压为30V,所需电力较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硅粉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所出现的和易性差、施工难度大、裂缝等问题,是一些工程应用硅粉混凝土在高速水流作用下发生严重破坏的直接原因.认为选用抗冲耐磨护面材料时要符合以防空蚀为主的原则,不能偏面追求抗磨抗空蚀指标而忽视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及抗裂性能,提出了选择高速水流护面材料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李复明  杨水春 《中国电力》2002,35(12):73-74
针对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煤粉仓放粉,清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萧山发电厂与杭州意能电力技术公司开发了煤粉仓清粉装置,该装置改变了目前粉仓检修工作的现状,具有安全,环保以及节能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工艺和电化学性能俱佳的硅负极材料,以丙烯酰胺和硅粉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合成工艺制备了一种复合物。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粒径分析和扫描电镜对该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成分为硅、碳复合物,平均粒径为5.07μm,位于商用锂离子电池要求的负极材料粒径范围,具有出色的工艺性能。将该材料匹配高镍三元材料组装成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它又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库仑效率为81.5%,放电比容量高达1 200 mAh/g以上。在1 C(1 200 mA/g)充放电速率下经过50个循环,容量保持率高于99%。鉴于其优良的工艺和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可望在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输粉是降低锅炉NOX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前苏联研究开发电站锅炉高浓度输粉技术的一些实例,说明该技术能显著降低NOX排放时;利用正、负压高浓度输粉,不仅能简化系统、强化稳燃,还具有改善环境的良好效益。该方法适合于各煤种、各型式的煤粉锅炉。  相似文献   

16.
《电池工业》2004,9(3):164-167
●ST开发成功手机燃料电池小型化技术2004年4月22日消息,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日前成功开发了用于手机等小型便携终端的燃料电池小型化技术。该技术在燃料电池的硅(Si)电极上形成数千个长轴约10μm的椭圆状微孔(见附图)。该微孔是燃料甲醇的通道。采用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燃料、催化剂和电极的接触面积,实现燃料电池的更小型化设计。此外,ST还开发了一项形成多孔结构的技术,能在硅电极上开出数百万个直径几nm的微孔,电极比表面积扩大,催化剂反应效率提高。●日本Seiren新型导电布厚度仅48μm[BP社2004年4月16日消息〗主要从…  相似文献   

17.
罗金华  倪伟 《电池》2017,(6):328-331
以纳米硅粉为活性材料,乙炔为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一步法原位制得核壳结构可控的三维硅/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制备了厚度可控的无定形碳包覆纳米硅颗粒核壳结构,并形成串珠状三维导电网络。以200 m A/g在0.01~1.00 V循环100次,复合材料中硅的可逆比容量保持在1 270 m Ah/g。这主要是因为:原位生成的无定形碳可缓冲纳米硅颗粒的体积变化,Li+扩散通道更好;三维网络改善了电子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8.
硅负极由于其高比容量(4200 mAh/g)成为新型负极材料的主要选择.为获得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纳米硅负极材料,以金属硅粉为原料,乙炔黑作为包裹材料,与人造石墨通过机械研磨工艺和原位包覆工艺合成了硅碳复合材料,组装成电池并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XRD、SEM、EDS、XPS分析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组成,使用激光粒度...  相似文献   

19.
以硅粉(Si)和人造石墨(AG)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Si/AG复合材料。SEM、XRD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呈嵌入型,硅含量越多,粘连在石墨表面的硅颗粒相应增多,复合效果越差;球磨基本上未破坏硅和石墨的结构。硅含量在5%~40%时,复合材料的脱锂比容量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电流为0.2 C5、电压为0.001~2.000 V时,复合材料的首次脱锂比容量为528~1 700 mAh/g,库仑效率为70%~80%;循环10次后,复合材料循环性能基本稳定,第40次循环的可逆比容量为309~567 mAh/g。  相似文献   

20.
《浙江电力》2012,(2):69-70
美国莱斯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开发出了一种用于制备薄膜涂层的新颖工艺,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传统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同时运用这种工艺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在效率方面也将超越传统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